驚人發現,原來酒神杜康是四川人,而且與杜康有關的地名“汝陽”,竟然出現在瀘州境內。難道汝陽杜康酒指的是瀘州老窖?郎酒?或是茅臺?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從頭開始梳理。
《說文解字》等文獻記載, 少康是酒的最初釀造者:“古者少康箕帚、秫(shú)酒。少康,杜康也。” 少康作為這一血脈延續中的重要人物,他的釀酒故事尤其值得關注。
杜康,又名姒少康,夏朝的君主(大禹后代,大禹生于四川汶川石鈕),中國古代釀酒的發明者,被后世稱為“酒神”,據傳說, 他通過觀察和實驗,成功地將糧食轉化為酒液,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欲,也促進了釀酒業的發展和繁榮。
進一步追溯,《史記》與《路史》均記載了少康曾擔任過牧正(一種官職)。巧合的是,在三星堆附近的成都彭州濛陽鎮,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系列西周及更早時期的青銅器,其中包括了刻有“牧正父己”銘文的商代青銅觶(zhì), 這一發現或許暗示著牧正一職存在于蜀地的可能性,也巧妙地將少康與蜀 地聯系在了一起。
元代官修的全國性地理總志《元一統志》記載:“據濛陽縣十五里有杜康墓;此外,濛陽鎮與三星堆遺址僅相距約 10 公里,難道這真的只是巧合嗎?
還有更巧合的,傳說酒祖杜康所在的汝陽地名,竟然出現在了明代陳組綬繪制的《皇明職方地圖》四川省版圖中,更為不可思議的是地圖中汝陽所標注的地點竟然就在酒城瀘州赤水河位置。難道傳說與酒祖杜康有關的地名汝陽在瀘州?那么現今的瀘州老窖、郎酒和茅臺,誰是源自傳說中的杜康酒呢?
在宋代王應麟《詩地理考》中在解讀《詩經》之《周南》篇時明確提到文王使周公管理周國,使召公管理南方諸侯,位于南方的“江、沱、汝、漢”區域都臣服跟從。巧合的是,以上提到的南方諸侯國也均有出現在這副明代地圖四川版內。比如江水岷江,沱江、汝陽所在的汝水、漢陽所在的漢水。這也側面佐證了我一直堅持的論點:《詩經》采集自四川蜀地;《詩經》最早的采編者西周國師尹吉甫出生于詩酒之城瀘州;西周政權中心在四川。
西晉時期江統所著的《酒誥》中記載:“有飯不盡,委于空桑,郁積 成味,久蓄氣芳。”意思是,遠古先民們在物資并不充裕的時代,在不經 意間將剩余的谷物米飯放置于空桑之中,時日一長,這些米飯發酵變質, 意外地散發出了誘人的芬芳香氣,這一發現逐漸引導著人們走向了釀酒的 技藝之路。?
這里的重點是“飯”,在作者江統所處的晉代,已經很明確,所說的飯,就是谷物米飯,無論是糯米還是稻米,原產地都在南方。作者并沒有說“余面不盡委于空桑”,可見就只專指原產于南方的材料——米。這也說明,酒確實起源于南方而不是北方。
此外,在這幅明代陳組綬繪制的《皇明職方地圖》四川省版圖中,除了漢陽和汝陽,我們還能看到諸多與上古有關的古地名,比如:
1.石鈕——大禹出生地。《帝王世紀》:?“修己胸坼而生禹于石紐。”《吳越春秋》:“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剖肋而產高密(大禹)。家于西羌,地名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
2.蒙山、蔡山、和水——大禹統治范圍有關。《尚書.禹貢》“蔡蒙旅平,和夷底績”。
3.灌、鄩水——夏都名稱:斟灌、斟鄩。
4.華陽——炎帝出生地。《史記·五帝本紀》 “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
5.廣都——《山海經》中天下之中。《山海經》“廣都之野,后稷(周始祖)葬焉”。楊慎:“廣都之野,天下之中也”。
6.衡天山——《山海經》記載有衡天山。
7.九折坂——山海經注記載熊貓出沒地。《水經注》:“崍山,邛崍山也,在漢嘉嚴道縣。一曰新道,南山有九折坂”,《山海經注》記載九折坂出大熊貓。
8.丹棱(陵)——堯帝出生地。《帝王世紀》:“帝堯,其母曰慶都,生于丹陵,
9.熊耳峽——《山海經》記載熊耳山。
11.漢陽——大禹統治與漢陽有關聯;西周漢陽諸姬保護銅源地及礦資源交通線路。
12.赤水——《山海經》記載赤水在昆侖之丘附近。(此赤水與現今赤水不在同一地點,此赤水位于黃龍溪區域昆侖之丘新津修覺山(老君山)附近)
奇怪的是,四川境內很多上古地名在清代地圖中大量消失和改名,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翔子史前推理師
翔子史前推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