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2.0理論有5個元素: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和目的、成就。
~談談你在還沒有看過本書之前,對這些元素的看法。
一、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應該是幸福的基礎和常態吧!
其實,情緒會傷人,消極的情緒會直接導致各種生理的不適,影響身心的健康。
而積極的情緒,則能讓人自帶陽光,始終處于蓬勃向上的狀態,看待萬事萬物都是舒服養眼,即使是陰暗面,也能挖掘出閃光點,始終保持身心愉悅。
同樣表達一個意思,積極表達能讓人笑,而消極表達卻會讓人跳。
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場景,積極心態能讓人始終看到好的一面,化解并疏導不好的一面;而消極心態則會自動過濾掉好的一面,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并無限放大。
因此,情緒ABC理論太重要了:事件A本身沒有任何對錯指向,是看待事件的態度B左右了結果,積極態度B+會導致好的結果C+,而消極態度B–則會導致不良結果C–。
二、投入
投入工作著,美麗著。認真奮斗著,快樂著。
——這是我在激情燃燒的歲月、在努力投入工作的青春年華,常用的句子。
全身心投入,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也就是“心流”涌動的時刻。
回望工作中,與伙伴們頭腦風暴,討論“志愿者論壇”如何動情又入理,到骨髓捐獻受助者家中拍視頻,當志愿者講述捐獻故事的時候,適時播出這段視頻,志愿者也被感動了,觀眾們更是紛紛落淚——成功抓住了淚點,還有渲染氣氛的現場鋼琴伴奏……
三、人際關系
一個好漢三個幫,有愛就會有朋友。
我是個愛交友善交友的人,朋友多得數不清吧……以前在南京路上走著,忽然會有人叫住我,跟我聊半天,聊完我竟然還想不起來人家的名字!
當然,重要的是,當有事情發生,我知道該找誰。
曾被戲稱開了“3T公司”,經常是A有事情找我,我找B幫忙解決;B有事情找我,我找C幫忙解決……循環往復,他們互相之間也成了朋友,很有意思的過程。
有的時候,我會因為共同點而把不相干的人拉到一起,比如:我的同學去摩洛哥做援非醫療隊長前,我的同事的老公剛好是前一批援非隊員,我就組織他們聚餐,溝通情況并傳授攻略。又如:有一位企業老總委員向我反映外灘地區中午用餐難,我就馬上聯系了和平飯店的好友,幫他們解決了午餐問題……諸如此類,經常有人打電話給我,開口第一句就是“……你認識的人多……”于是,我就莫名其妙地、不知不覺地有了龐大的人際關系網。
四、意義和目的
把所有的事情都賦予意義,那么,做事會更有價值感。
——貌似我挺喜歡找“意義”:
結婚那天,先在人民廣場放鴿子和種樹,放鴿子取其意“在天愿為比翼鳥”,種樹取其意為“在地愿為連理枝”。結婚那天是99年6月6月,儀式地點在望星空廳,于是,結婚主題就成了“久久樂樂,星空婚典”,主題音樂就是鋼琴曲《星空》。
工作中,有一次編撰《外灘金融史話》和《外灘文化史話》,工作量非常大,開會討論,反復修改,厚厚的文稿,看得我頭昏眼花。但是,一想到這是留給后人重要的文史資料,是后人了解歷史的重要參考和依據,要求我們必須要真實完整地記錄。出版后,這兩本書竟然很受歡迎,很多人來索取,幾乎發完。
五、成就
成就感,就是自我效能感,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
我的基本價值觀是:最一個有用的人,對他人有價值的人。
——我曾在我的工作中感受到很多的成就感:
最早創辦暑假“愛心學校”,引入高校大學生充當愛心老師,為暑假無處可去的孩子們提供學習活動的場所和師資力量——最近發現,這個模式已經遍地開花,覆蓋了所有的社區。
參與第一批專業社工的招募培訓管理工作,為失學、失業、失管的社區青少年提供專業的幫助和服務。
開展各類愛心幫困活動,發動大家獻愛心,挖掘各種資源為有困難的孩子送去助學金及關心幫助。
挖掘培養青年人才,為青年成長搭建平臺和舞臺。記得有一位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的號長,在一次上報全國先進的時候,被我們意外發現,對她進行重點培養,又推薦她為十佳青年……后來,發現她已經是全國勞模了。還記得十佳青年頒獎那次,她激動地拉著我的手說:我興奮得一夜沒睡!
還有,當每月一期把會刊印好發出,每每聽到良好的反饋;全會期間,當我與伙伴們通宵達旦把當天所有人的討論發言、建言獻策情況匯編成幾萬字的幾十期簡報,第二天一大清早新鮮出爐送到所有人手中……深深感到,工作給了我很多很大的成就感!
回顧了五個方面的元素,深切地體會到,其實,我始終被幸福圍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