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大時代背景下,一部反封建、反父權理想主義革命者的贊歌——《哪吒鬧?!访媸?。它成為世界手繪動畫史上的一座豐碑,而隨后的80年代卻也是中國動畫衰落的分水嶺。
40年后的今天(2019.9.1)新哪吒以合家歡動畫的形式登上大陸歷史票房榜第二名。這是動畫作品在國內從未獲得過的廣泛認可。如今,動畫即兒童向作品的偏見能否逐漸化解?應如何看待“國漫崛起”的口號?今后的路又在何方?
縱觀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發展,從《魁拔》系列大量借鑒日漫元素講好故事,卻叫好不叫座,無人問津;到《大魚海棠》眾籌,反復推遲上映,有極美作畫而無有力劇情支撐;到《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即有畫面技術又有流暢故事,但矛盾沖突過于簡單;再到首部純成人向作品《大護法》主題挑戰人性和社會的黑暗,但劇情推動和鏡頭控制有遺憾;接著,面向青年的《白蛇:緣起》帶著絕美的中國山水畫和武俠內核開啟了2019年,但情感轉變快,人物塑造依然不夠立體;最后,我們終于迎來天時地利人和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就... ...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動畫對拓展受眾的積極嘗試。由于歷史原因,動畫在國內被廣泛的認為受眾就是兒童,而家長往往只在意孩子開心而非作品質量。市場風險使創作者們選擇固步自封,惡性循環。
只有目標受眾從低齡向成人、全年齡段的拓展,才能解放對創作題材和故事深度的束縛,才能擴大市場影響力,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國漫電影在商業和藝術上的進步與之密不可分。相信隨著行業發展,我們將看到更多新穎的作品,走向更細分目標觀影人群的道路。
我們也看到,國漫電影在視覺技藝上日漸成熟,劇作也有一定進步。但電影既是藝術品也是工業產品,我國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度和產量,以及市場對動畫的認可度,恐與世界水平尚存距離。
在跌宕起伏的道路上,《大圣歸來》和《哪咤》的里程碑確實讓創作者、投資人、影迷備受鼓舞。但是,想讓“國漫崛起”不成為空口號,仍需要通過擴大觀影人群來擴大市場帶來充足回報,需要通過更多動畫作品走進影院來培養大眾的觀影習慣。隨著主力消費人群的變化,陳舊觀念正在松動,新的時代正向我們招手。
讓我們再回到本次的影片?!赌倪钢凳馈肥且徊繌膬和嚼先硕伎梢钥吹拈_心的全年齡段合家歡作品,受眾的寬容度奠定了其商業成功的基礎。在劇作上,它依然難逃人物思想轉變突兀的問題,形式上已利用好該有的戲劇沖突,雖然其具有一定可預測性,但這些沖突一起的爆發成功調動起觀眾的情緒甚至眼淚。本片的核心成就在于打破固有認識,對傳統神話大膽、徹底而又成功的改編。那些小問題都會被這創新的光芒所遮蔽。
因為不在顛覆中重生,就在沉淪中滅亡。最后我想談的,是在近年來大量國漫作品中,一個既讓人欣喜也讓人擔憂的共通特點——依賴傳統文化的再創作。
文化想要傳承,必需新的作品作為載體。而創作又是不能一味因循守舊的,只有在創新求變中才能獲得不竭的生命力。所以這樣的作品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對外輸出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動漫題材作品,更易于對青少年產生積極影響。
這是欣喜的部分,而擔憂的是,這樣普遍的題材選擇或多或少仍有規避市場風險的考量,因為共通的常識和文化認同感,會削減觀眾從零建立認知和移情的困難。畢竟人是需要用兩條腿走路的。一條如果是傳統IP的創新,另一條則是原創IP的打造。只有原創這條腿自信的跟上來,中國動畫電影才能更穩健的邁向遠方。
* 2019.8.11觀影,9.13首發于豆瓣(彼時簡書不能發文),影短評系列第42篇,將收錄于《【影短評】2019年合集》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