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寫的是奎尼的自述。(她一生回憶錄)
作者說:她寫這本書,不是第一本的一個續集,也不是一個前傳。
那把這本書稱為一個“補充”是不是會合適一點?也符合作者的心意,她把這本書稱為一個伴兒。
由于第二本的原因第一本的許多“謎團”才慢慢被解開。現在看來,似乎謎團也不一定要解開才好。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只要你做出解釋,就少了無限可能
問題一:奎尼快要走的時候,為什么寫信為哈羅德
因為愛,也因為愧疚
問題二:哈羅德又為什么一往無前,直接走上了這段600多英里的旅程?
這里,作者沒有給出交代,可能是因為他也“曾經”愛過奎尼吧。也許是因為他知道了奎尼幫她做的那件事(背玻璃小丑鍋),而他感到愧疚?也許是因為,他就是想瘋狂一把,出去走走?
......
在奎尼的情歌中,她傾吐了她內心的一個又一個秘密,她和哈羅德之間,她和戴維之間,她和莫琳之間。
在她生命的最后時光,她以自己方式(在養老院的病床上)一同和哈羅德,來了一次旅行。她回憶了她的一生。
奎尼的經歷,讓我想起了《中國機長》里面的那群乘客。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不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會迸發的情緒也不同。可能是崩潰,也可能是憤怒,還有可能是一聲苦笑,更有可能是一次嘆息,最難能可貴的是可能只是一個平靜的微笑。當他們重獲新生,想起了過往的種種,才知道生命的可貴。才知道最應該珍惜的一切。
確實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你需要做的只是珍惜你擁有的一切。去動手做些什么。而不是等待,觀望,時間還早。
奎尼認為她自己把最后一根稻草壓到了駱駝的身上。由于戴維是有抑郁癥的,她卻說出,你只會索取,活著有什么用?她余生都在為此而感到愧疚。雖說只是一個故事,但,這樣的事,不時常發生嗎?
善良可能是一個人最大的美德了吧,如果你遇到了,一定要珍惜。
哈羅德一家和奎尼的故事,結束了。我們的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