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指責者,救助者,理智者是妨礙我們開啟4D人生的最大障礙。那要如何應對呢?首先,要察覺出是哪一種心態,然后再用4D走出去。
察覺情緒,確認心態
憤怒情緒-->利用憤怒掩蓋對被指責的害怕情緒,從而把你帶入指責者狀態;
悲傷情緒-->有受害者和救助者那種無助的感覺;
害怕情緒-->特別是焦慮,說明感受到了理智者那種普遍不適。
走出受害者心態
1-D綠色容易進入到受害者狀態。文中,查理也經過了一番自我抱怨,最終還是想起了誰對抱怨負責:要么請求,要么忘掉。所以,查理這次采用了直接請求,也如愿以償了,有時候就這么簡單,只要提出了請求,可能就如愿了。但為了能減少風險和損失,我們還是用4D請求來比較好。
受害者情緒和故事情節相互作用:悲傷情緒組(無助感等)-->故事情節(這是沖著我來的,我無能為力)-->“悲傷”得到緩解-->與富有同情心的人結成同盟以減少不適-->“悲傷”進一步緩解
那要如何走出去呢?
綠色:真誠感激他人或境況;
黃色:主題提出合作解決方案,體現出包融;
藍色:基于不愉快的現實,創造出一種樂觀心態;
橙色:提出請求,走出戲劇狀態。
走出救助者心態
救助者情緒和故事情節:
一項任務來了(背景)-->高興情緒(渴望得到認可或加深雙方關系)-->故事:我想要這個人高興,所以我要承擔這項任務-->過度勞累,生氣-->陷入指責者狀態
如何走出去呢?
老板帶來新工作時,先緩一緩,爭取點時間。然后用4D處理這項要求。
1.從綠色培養維度開始,對老板表示感激和對處境理解。“我理解你現在確實有困難,我要是能行,會盡力幫你”,然后看看共同利益“我想找到對我們2個都行得通的解決方案”。
2.其次,在黃色包融維度表示真誠的合作意愿。“我們一旦找到解決方案,我會在這件事上與你權力合作。”信守所有協議“不管怎么解決,我都要保證客戶對我們的信任”。
3.然后,在藍色維度表達基于現實的樂觀。“實際情況是,我習慣性地承諾做力所不及的事情,這對我們雙方都不好。通過做好我同意做的事,我能為你提供應得的優質服務,給我一點時間,讓我能想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4.最后,在橙色指導維度,確保自己沒有陷入戲劇狀態,然后提出請求。“我有一個朋友,她了解我的工作,而且在這方面非常出色,我們能否請她在業余時間幫我們度過這個難關”。
走出指責者心態
指責者的情緒與故事情節作用機理
情緒(害怕被指責)-->故事:這是你的錯誤-->憤怒情緒組(“掩飾”情緒)-->故事:我必須懲罰你
為何放在這里講?指責者常常和受害者/救助者是一對舞者,具體情況,自行體悟。
如何才能走出去呢?兩個練習來助力。
第一個練習 指責者架勢和好奇的架勢。
1.團隊成員用手擺出指責者的架勢--食指向外,其他手指握在一起
2.然后手指旁邊一個人高聲說“這是你的錯!”
3.接著,讓團隊成員擺出好奇的姿態,其他四個手指都與大拇指對齊,發出“嗯”
4.問大家:“在造成這樣糟糕的局面中我扮演了什么樣角色?”
若是不能解決問題,用第二個練習:發現角色兩步法。
1.地板上畫出兩個區域:指責區+好奇區
2.找他人協助來區分
3.然后講出你的故事情節,讓他人來幫你區分你在哪個區域
走出理智者心態
1-D藍色的人容易進入到理智者心態。大概狀態是:體驗到不安的情緒--->知道不安來源于哪里--->識別出這種情緒--->如果能用實事求是的語言描述出來(有可能消除該情緒的力量)
但理智者往往用“沒關系”緩解自己的不安,壓制大腦皮層中思想,卻無法壓制身體其他部位,要知道這個情緒彌漫于全身的。
如何走出來呢?
1. “真的沒關系”-->放松,體驗感覺-->看看能做些什么來直接對抗壓力
2.用實事求是的語言描述出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