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推薦的一本心靈讀物《少有人走的路》。刷新價值觀與提高心智成熟的秘籍。第二章關于愛的解讀尤為精彩,讓我可以有更好的反思:什么樣的愛是真正的愛。大多數人的愛只是想要滿足自身的欲望,抓住一個自己愛的人并想要持續的獲取他的關心與照顧。那只不是過分的依賴,并不存在多少獨立和自由的成分。在我們愛他人之前,先弄清楚什么是愛的本質或許才是最重要的。提升心智認知成熟的三大秘訣: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保持自律,保持自律的原動力是來自于愛,在愛的驅動下保持自律可以讓不期而遇的好運常伴隨身,這是我們保持人生幸福關鍵的三步。(在這里感謝女友的推薦,哈哈哈)
一、自律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生活中遇到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解決它們的過程又會帶來新的痛苦。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所以【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
【推遲滿足】
問題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阻礙心智的成熟。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問題降臨時,勢必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盡早的面對問題,意味著把滿足感向后推遲,放棄暫時的安逸或是程度較輕的痛苦,去體驗程度較大的痛苦,這是對待問題和痛苦最明智的辦法。
【承擔責任】
不能及時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會像山一樣橫在我們心中,阻礙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我的時間是我的責任。是我,只有我,能決定怎么安排和利用我們的時間。是我自己選擇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應該承擔這個選擇的后果。我的負擔沉重,并不是命運造成的結果,不是這份職業本身的殘酷,也不是上級的壓榨逼迫,而是我自己選擇的方式。
大多數人力不從心的根源,在于他們總想逃避自由,不去為自己的問題、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他們感到乏力,是因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力量。作為成年人,我們一生都充滿選擇和決定的機會。接受這一事實,就會變成自由的人。
【忠于事實】
逃避現實的痛苦是人性的天性,只有通過自律,我們才能逐漸克服現實的痛苦,我們必須忠于事實,盡管這會帶來暫時的痛苦,但遠比虛假的舒適要好。我們必須忍受暫時的不適感,追求事實而不是假象,并承受這一過程的痛苦。要讓心靈獲得成長,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完全忠于事實。
完全忠于事實意味著什么呢?首先,它意味著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進行不間斷的嚴格自我反省。我們通過自身與外界的接觸來認識世界。我們不僅要觀察世界本身,也要對觀察世界的主體(我們自己)進行反省。
人之為人,就在于我們具有特殊的大腦額葉,使我們有著異于其他動物的反省能力。
故步自封,逃避挑戰,可以說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現實如何變化,我們都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人之為人,或許就在于我們可以改變本性,超越本性。
【保持平衡】
一個人越是誠實,保持誠實就越是容易,而謊言說得越多,則越要編造更多的謊言自圓其說。敢于面對事實的人,能夠心胸坦蕩的生活,不必面臨良心的折磨和恐懼的威脅。我要以誠實為己任,也需要隱瞞部分事實和真相。你既要承擔責任,也要拒絕不該的責任。你既要學會推遲滿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遠,同時又要盡可能過好當前的生活,讓人生的快樂多于痛苦。換句話說,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當,我稱之為“保持平衡”,這也是自律的原則之一。
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大腦的高級中樞——判斷力,必須約束低級中樞——情緒。我們必須建立一整套靈活的情緒系統來提高自己的“情商”。
要讓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沖突的需要、目標和責任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不斷自我調整。保持變化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兼容并包”意味著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穩定,又要放棄自我以騰出空間,接納新的想法和觀念,實現自我平衡。
二、愛
我們為什么愿意通過自我約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為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我們,這種力量就是愛。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其次,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愛在幫助別人進步的成長的同時,也會拓展自己的心靈,使自我更加成熟。換言之,我們付出愛,不僅能讓他人心智成熟,同樣也使自己獲益。我們在付出愛的時候,在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貢獻力量的時候,一定是出于自覺自愿的選擇,即主動選擇去愛,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強迫。
愛是一種意愿。真正的愛是行動,是一種由意愿而產生的行動。
【墜入情網】
墜入情網的人,常常激情洋溢的表白:“我愛他!”但其實,這只是一種主觀的欲望而已。首先,墜入情網,通常會產生與性有關的欲望。墜入情網,意味著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潰,使我們的“自我”與別人的“自我”合二為一。我們在情網中時,你只能控制戀愛的進程,卻無法創造出戀愛的感受。換言之,當戀愛的激情到來時,你可以憑借愿望和意志力來控制戀愛的激情,卻不能憑空創造出激情。
墜入情網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的促進心靈的成長。
墜入情網既然不是真正的愛,那么它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來,它與人的性欲(性的需求和原動力)有關。墜入情網,是人類的內在性需求與外在刺激發生作用時,所產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其意義在于增加人類的生殖機會,促進物種繁榮和生存。墜入情網是人類原始基因對于人類理性的征服。
【自我界限】
由于真正的愛是一種擴展自我的體驗,在愛的過程中,我們感覺自己的靈魂無限延伸,奔向心愛的對象。我們渴望給對方滋養,希望對方能夠成長。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對象吸引,促使我們產生沖動,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獻給對方,心理學家把這種狀態稱之為【精神貫注】。我們貫注的對象,就是我們所愛的人或事物。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個對象,就會使之占據我們的心靈。
對于某種事物長期的愛,使我們生活在了精神貫注的境界里,于是,我們的自我界限便開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會淡化,而這時,我們的心智便開始成熟。
【虛假的愛】
很多人描述的不是愛,而是一種過分的依賴感。確切的說,是一種寄生的心理。沒有別人就無法生存,意味著你是個寄生者,而對方是寄主。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真正相愛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選擇生活在一起罷了。
僅僅把得到別人的愛當成最高目標,你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滿腦子只是消極接受別人的愛,就不可能成為值得愛的人。消極性依賴人格其動機無非是想牢牢抓住某個人,獲得對方的關心和照顧。他們所謂的“愛”,只不過是彼此之間過分的依賴,并不存在多少自由和獨立的成分。
想讓別人真正愛你,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
不是所有的“精神貫注”都是愛,那些與心智成熟無關,不能給心靈帶來任何滋養的“精神貫注”,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無論“他”多么熱愛金錢,崇尚權利,都沒有人認為他擁有愛心,這種人的終極目標只是財富和權利。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適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督促。
愛的唯一目標,乃是促進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進步。
給予者以“愛”作為幌子,只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卻不把對方的心智成熟當一回事。很多時候,我自稱為別人著想,可能只是為了逃避責任,滿足自己的愿望: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個人意愿,核心動機是滿足自我的需求;不管為別人做什么事,真正的原因都是為了自己。所以,愛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私的,最終追求的是自我完善。區別愛與非愛的關鍵不是自私或是無私,而是行為的目的。真愛的目的永遠都是促進心智的成熟。
真正有愛的人,不可能單憑愛的感覺行事。真正的愛來自雙方心靈的意愿,而不是一時沖動。愛的感覺也許是無限的,但是我們能夠付出的愛是有限的,不能隨意選擇愛的對象。真正的愛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慮,是奉獻全部身心的重大決定。
愛是行動,不是空想。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于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好的婚姻】
婚姻是分工與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雙方需要奉獻和關心,為彼此的成長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標,是讓雙方同時得到滋養,推動兩顆心靈的共同成長。雙方都有責任照顧后方營地,都要追求各自的進步,都要攀登實現個人價值的人生巔峰。成功的婚姻能夠為心靈提供更好的滋養,成就輝煌的人生旅程。夫妻雙方以愛為出發點,為對方的成長盡心盡力,甚至適當做出犧牲,才會獲得等同乃至更大的進步。
一定要把心扉向對方敞開,但并不是交給對方來保管。
君不見,寺廟的梁柱,它們各自分開聳立,卻能支撐寺廟不倒。
三、好運
【潛意識的奇跡】
如果我們把“自己”理解為意識中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那就必須承認,在我們精神世界中存在著某種比我們自己更睿智的東西,這就是【潛意識的智慧】。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也就是即便沒有親身經歷而獲得智慧,我們也可以繼承祖先經歷并獲得的智慧。每當我們閱讀一本書,碰到一種我們喜歡的想法或理論時,書中內容就會立刻使我們感覺極其熟悉,仿佛引發了我們模糊的記憶。這時我們就會【辨認】出智慧的正確性,哪怕我們以前從未思考過相關理論,或者產生相關的想法。我之所以使用【辨認】這個詞,是因為它帶有【再次知道】的意思,似乎我們從前就知道這一事實,只是忘記了而已,所以才能像遇見老朋友一樣認出它。
所有的知識和智慧,似乎都儲存在我們的潛意識里。我們學習某種新東西,實際上知識發現了一直存在于腦海中的某種事物。這個觀念,也許通過【教育】這個詞的淵源就可以反映出來。字面意思是【帶出來】并且【帶領到】。因為我們在教育別人的時候,并不是把某種新的東西強塞入他們的思維,而是把這種東西從他們思維中引導出來,讓它從潛意識進入意識。
【意識的進化】
自我了解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就是認清我們的責任和決策的能力,我們將精神世界的這一部分內容稱為“意識”。所以,心智的成熟也可界定為“意識的成長”,或是“意識的進化”。
在我看來,最令人滿意的假設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跟我們極為親密的上帝,親密到他本來就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要獲得好運,我們就必須見到上帝,而最接近真理的地方就是我們自己的心靈。想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應經常自我反思。真理與我們上帝的界面,相當于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界面。簡而言之,我們的潛意識就是上帝。
心智成熟的終極目標是天人合一,即個人與上帝應當具有相同程度的認識。
【迎接好運】
這里說的好運,定義仍舊是“意外發現有價值的或令人喜愛的事物的天賦和才能”。佛陀只有在停止主動追尋超升之后,才獲得了超升。這一部分內容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幫助那些追求心智成熟的人去贏得人生的好運,去學習和掌握發現神奇事物的本領。
不期而遇的好運和收獲不單純是上天的恩賜,而是后天習得的本領。
心智成熟之旅艱苦卓絕,無論是思考還是行動,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誡,你仍需獨自前行。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和磨難,最終才能達到上帝的境界。保持自律與平衡,用愛提升心靈水平,努力的進行自我完善,好運自然就會降臨。所謂的【好運】就是我們自己努力后天習得的本領。
四、后記
如果說讀古籍經典是為了開通領悟的智慧,那么閱讀現代經典就是為了提高領悟智慧的認知水平。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它們可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存在。人生不該以獲取更多的身外之物為目標,而是應該以提升心靈水平為終極目標。因為真正可以讓我獲得幸福的是我們自身擁有的東西、健康的體魄、善良的心靈、卓越的能力與領悟的智慧等。人生的一切的好運都是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習得的,我們一路上碰到的人,遇到的事情,是通過自身努力修得的,我們所處的時空里,時間是線性的,只要是線性的,就會有前因后果的關系。人生之所以是注定的,就是從現在的這一刻我們所做的事情與心態決定的。所以保持自律吧朋友們,讓我們勇敢的直面人生的問題與苦難。
學日益,道日損。
202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