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晨,聽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說到孔老夫子一生教誨四個學問,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說到言語為啥僅次于德行之后,引用了“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回想自己昨日發老師短信之無禮言語。一則短信若在過去,我定會想“不至于吧!”這讓我看到自己不認真對待每件事的心。哪怕一則短信,一句話。早上聽到“一言可以喪邦”,想到《弟子規》第二部分就是講“謹而信”,古之君子謹言慎行,何謂也。敬親者不敢慢于人,讓我看到自己的無禮傲慢。那何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呢!怎敢怠慢!豈敢以為人師呢?
正所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今日再次聽到泰伯仲雍的故事,突然想到《孝經》中有云:“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因而才有周朝八百載,最長久。之前讀《三字經》發現歷朝歷代出現太平盛世都是其先君有至德要道。
平天下,治國,齊家,難不難,說難也簡單,就是先行孝道,夫孝,德之本也。修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百姓都跟圣賢靠齊,以順天下,民用和睦,說難也易!
難就難在恭敬心。這也就讓我想到孩子的叛逆問題。
昨下午見了三朋友,其中一媽媽問:我兒子高一,現在怎么這么叛逆,說不得,一說就嫌我煩,也從不跟爸爸有交流。
我問:孩子叛逆是結果,原因在哪里?
曾經我也遇到和孩子關系很焦灼的時候,那時認為也許孩子到了青春期,這個年齡出現叛逆很正常。
后來去上ALEX老師《幸福父母》課,改變了我的看法,也改變了我的心態。當時在課程中,對于叛逆這個詞,老師問我,以前有聽過叛逆?
沒有。那為什么現在有了呢?
今日看到這番話給了有利的說明:50年面前,都沒聽說過叛逆。那為什么四千多年歷史都沒有叛逆,我們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間出現了叛逆呢?
這不是偶然的,現在的孩子有接受圣賢教育?有沒有接受孝悌的教導?
沒有。
那就對了,沒有孝心,沒有恭敬心,當然言語、行為上對父母有冒犯。
孩子叛逆是果,因在哪里?父母不學習,一味想讓孩子改,那很難。
正好在朋友圈看到剛從《幸福父母》新鮮出爐的學員的一段話做了很好的詮釋~~
《幸福父母》課上,老師說,父母沒有的東西,孩子也會拿不出來的,你有了,他就有了...
常有人問,我孩子學習不認真怎么辦?
也看到這一學員的一段話:
有人問我: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我想起來去年去武漢上《幸福父母》,我問老師:孩子賴床怎么辦?老師說,很簡單嘛,孩子是怎么知道賴床這件事的?因為你做給他看了啊,你就是一個會賴床的人啊。于是,從那時候開始,除了生病或者特殊原因很晚才睡,我都早起,從此啊,孩子不再難起床了,他們很清楚知道睡前和早上起來該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樣的,你愛學習了,你的孩子看到父母這么上進,自然也愛學習了。榜樣的力量,你懂的,要多強大有多強大。
這也是我前天日志中寫到的,父母要問自己:離開學校后看過多少書呢?
同時我們若要孩子不叛逆,心存敬畏,就要問我們自己是如何跟父母相處的?
說難也易,說難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