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作者通過其創辦的夏山學校,向世人展現在這樣的巴學園中,是如何進行自由教育?如何真正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有內驅力,自由,快樂的人。
1。夏山學校的校長
還記得你幼兒園園長的名字嗎?小學、初中、大學呢?我可能是記性不好,幾乎都沒有印象了。
而這夏山學校的校長,在我閱讀書本將近一半的時候,我牢牢地記住了他的名字,并且還聯想到無比童真美好的畫面,我想這輩子我都無法忘懷。
書里提到了一個剛來夏山的學生,他很“叛逆”,不服管教且愛搞破壞。他從來不尊稱校長的名字,反而稱之為“大笨豬”。有一天這個孩子故意踩死了一只蝸牛,校長并未責備他,反而很贊成他的行為,并邀請孩子把這只蝸牛畫下來,然后校長在畫作上寫下了——A snail。然后以玩笑的方式對孩子說“我知道你憎恨權威,你看你踩死的這只蝸牛是不是就是我呀?因為我的名字也是A.S. Neil。”孩子欣然地笑了,從此見到校長都會熱情的打招呼“你好,尼爾先生。”
就像我記住小林宗作那樣,想起這兩個校長,我不由地腦海浮現了他們慈愛,有趣有愛的臉龐。這樣的畫面喚醒了我內心的溫和柔軟,我想我也要這樣慈愛地出現在每個孩子的心中。而不是班主任在窗外偷看我們那嚴肅的臉龐,更不是穆老師的那雙會說話的眼睛。這篇我小學讀過的這篇文章,居然影響我到現在。我終于敢說出來,我不喜歡穆老師的那雙說話的眼睛,讓我后怕。而那個時候,印象中語文老師告訴我們,穆老師如何厲害,她是優秀老師的典范。
2。養育孩子之自由與放縱
這本書一共有7章,其中一個章節是養育孩子讓我很有啟發。里面列舉了現存很多養育過程中不得當的現象并用夏山的孩子例證說明,給出了很多很有參考性的建議。比如說到自由與放縱的區別時,尼爾說“當我們提到要培養自由的孩子時,有家長就會說,那可不能讓他想干嗎就干嗎,這會亂套的!”如果哪個媽媽也有這樣的想法,一定弄混了自由與放縱的區別。
在一個嚴格的家庭中,孩子沒有任何權利;在一個放縱的家庭,孩子擁有所有的權利;而在合理的家庭中,孩子與父母有平等的權利。自由不是寵溺。真正的自由發展,它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原罪不存在,也從未存在過。如果一個三歲孩子要在飯桌上走,你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不行。他必須聽話,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必要,你也一定要服從他。如果小孩讓我離開他們的房間,我必須馬上離開。
孩子絕大部分頑皮不馴的行為,都是因為處理方法不當而產生的。他們都很聰明,能很快接受社會規則,但是家長往往會過分利用這點,譬如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做游戲時,父母卻說:“吉米,給我倒杯茶來!”
自由是個很大的話題,怎么樣才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需要很大的智慧。關于自由這一點還可以去看看《有邊界才有自由》,里面也有清晰的闡述,相信能從不同的角度給人啟發。
3。家長的問題
第六章提到的家長的問題,揭露了很多我們成人不愿意承認的事實。這些內容時刻在提醒我,讓自己幸福,讓家庭幸福,才會有幸福的孩子。比如里面提到的一點,關于孩子為什么期盼放假回家或者期盼上學的真相,是我以前從未意識到的,知道后,讓我哭笑不得。
尼爾說:嚴格的學校之所以受人歡迎,是因為到假期時孩子會很高興能回家去。父母看見孩子臉上充滿了對家的愛(其實是對學校的恨),便會感到十分高興。孩子的恨是因為嚴厲的老師而來的,于是孩子的愛就會大量傾注到父母身上,這和母親把孩子對她的恨轉移到父親身上的心理作用一樣:“等你爸爸回來,有你好看的!他一定會好好教訓你一頓!”
4。結語
尼爾說:“如果這本書能讓一位家長了解,他對孩子變好或變壞有多么重大的影響,我就沒有白寫。” 同樣,讀的每一本書都不會白讀。盡管讀完的當下,還有很多做不到,但每個腳步都指引我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