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體動物,不能孤立的存在,那在這當中,溝通便是不可避免的。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溝通這一個話題。
大家在和他人交流的過程當中,是否會遇到說話兩個人一直沒有處在同一個頻道上,都在自說自話,跟著自己的思路走的情況。
曾幾何時,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我便帶著這個問題,向這項工作的負責人請教。但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對方似乎總是摸不清我想表達的重點,就像兩個在自己軌道上旋轉的行星,自顧自的旋轉著。他說他的,我說我的。他沒有解釋清楚我想問的,我也沒有真正讓他get到我想問的點。最終,“不歡而散”。
1.溝通的本質
首先我們得先清楚溝通的本質是什么,溝通其實是一個信息雙向傳遞的過程,我們需要去溝通,就是想讓信息的接受者能夠理解我們想要表達的,并且在這一方面達成共識。原始信息需要經過加工,傳遞,接收,理解,反饋才算是完成了溝通的一整個流程。在這個流程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出現(xiàn)錯誤。比如在加工的過程當中,你可能會表述不當。比如溝通的過程當中,可能信息發(fā)生了損耗。又或許每個人的背景信息有所差異,理解的程度也就不一樣。這種種情況都是有可能發(fā)生的。
那我們又如何在這個過程當中,盡可能去避免差錯呢?我們可以從溝通前中后進行分析。
2.溝通的通用方案
溝通前需要明確這次溝通的目的是什么,還需要了解對方TA掌握了哪些背景信息,在這基礎上如果你能力還比較強,那你可以去預測一下這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異議。
溝通過程中,需要學會結構化表達,仔細聆聽對方的觀點,期間可以“你覺得呢?”詢問對方意見,同時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他,我的處境是什么,我會想什么我會怎么做。結構化表達這個概念,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結構化表達跟我們之前在學經驗管理時的金字塔原理其實是類似的,他們都強調結論先行,要明確中心思想,要層次分明分點表達,邏輯清晰,可以多運用,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最后等關鍵詞。在講述的過程當中,也要時不時停下來觀察對方的理解情況。如果現(xiàn)在還不能做到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注意結構化表達,可以先嘗試運用結構化表達工具,SCQA表達框架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結構化思維,它們分別指背景、沖突、問題、回答。
其實像我剛剛講的,這幾點并不僅僅是用于溝通,演講,同樣試用。
回想一下,在你寫演講稿的時候,你是不是先會確定一個主旨,那就是結論先行。接下來你就根據(jù)這個主旨羅列出你想向大家表達的觀點,邏輯層層遞進。在演講的過程當中,你也會時不時的停頓,好讓觀眾在聆聽的時候能夠有時間去思考。適當?shù)奶釂栆材軒臃諊?/p>
那溝通后又要注意什么呢?那就要注意對方的反饋。我們都知道溝通的關鍵就是要讓對方充分理解我們表達的,并且在這個基礎上達成共識,那溝通的關鍵也就是這一點要注意反饋和共識。
比如我想要對部門內部成員進行分組的調整,那我在開會之前,我就要想清楚我這次開會有什么目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分組調整的想法傳遞給部門核心成員。其次我還需要自己先對這個分組的背景、目的、優(yōu)缺點以及具體操作等信息在書面上羅列,方便自己加工。在開會的時候,我就需要先把我的中心思想先向大家傳達,再者,層次分明,分點表達。最后讓部門成員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進行商討,達成共識。
溝通很難我也知道,但并不代表我們就不能實現(xiàn)一個很好的溝通,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