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滾滾紅塵中,情竇初開的三毛尋尋覓覓追尋著心中的愛情,她的內心渴望著一份轟轟烈烈的愛情,苦苦尋覓著屬于自己那份獨特的愛情。
幼年時期的三毛就喜歡讀書,感情豐富的她對異性很敏感。她的初戀是高自己一屆的才子梁光明。她執著的追求終于盼來了才子的回應,三毛和他很投入地戀愛,相互學習鼓勵。為了鞏固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三毛向梁光明提出了結婚,但驕傲的才子沒有接受。
為情所困,傷感的三毛離開了臺灣,到西班牙求學,在那里遇見了一生的摯愛荷西。
初見荷西時,三毛心里驚嘆道:好帥氣的男孩,要是將來能做他的妻子,在虛榮心上也是一種滿足。他們做了朋友,一起打棒球、打雪仗、逛舊貨市場,漸漸地無話不談。
但是三毛比荷西大六歲,當時荷西只是個高中學生。她完全不能把男女情愛和眼前的這個還未長大的男孩扯上關系,但荷西卻把三毛當成了一生的夢想,他告訴三毛:六年后如果三毛獨身,他要娶她為妻!
后來三毛交的男友不少,但都不合她的心愿,沒有走進婚姻。三毛和日本富商男友談戀愛,但她不想做籠中的金絲鳥,她又和德國外交官男友相處,但她不愿成為虛于逢迎的交際太太。她又去了美國,認識了自己堂哥的同學,但他要求她婚后做家庭婦女,這更不是三毛的意愿。回國后她又愛上了一個畫家,但他已為人夫。不久三毛終于碰到了一個讓她心儀的德國教師,兩人深深愛戀著,不幸結婚前夕,男友卻死于突發心臟病。深受打擊的三毛吞藥自殺,幸虧家人救治及時。
令人欣喜的是哀傷中的三毛接到了服兵役六年期滿的荷西的來信。三毛為荷西這份矢志不渝的愛所感動。她毫不猶豫,前去和荷西相會。1973年,于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30歲的三毛與荷西公證結婚。
為實現三毛的沙漠流浪之夢,荷西陪同三毛走進了撒哈拉沙漠,他們為夢想經歷了生活的艱辛和生死考驗,生活的恩情與苦難在他倆的愛情婚姻之間扎下了深深的根,讓他倆的愛更深,情更切,意更濃!
在荷西百般寵愛的愛情滋潤下,三毛的生活激情蕩漾,沙漠之旅激發了三毛潛藏的寫作才華,并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三毛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從此三毛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陸續創作了多部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
正是三毛遇到了一個懂她愛她肯為她付出一切的好男人荷西,給予了她珍貴的愛情婚姻,更成就了她的人生,讓她夢想成真,還讓她成為了眾人熱愛的作家!
荷西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個像三毛這樣的妻子,并賺錢養她。為了這個夢想,荷西不停地努力付出,陪三毛流浪歸來后,買了房子,還接來岳父岳母,他盡情享受著家庭的溫暖。他生出無限渴望,想要和愛妻三毛生一個可愛的孩子。但不幸的是荷西在一次海上工作中意外溺水身亡。
自荷西1979年去世后十二年里,三毛都活在哀傷里。她再也沒有遇見一個男人能允許她在婚姻里活得自我,再也沒有遇到欣賞、信任、寵愛她如荷西般的男人。至死,她再也沒有走進婚姻。
幸福的愛情婚姻是彼此付出,彼此欣賞,彼此成就。愿每個心中有愛的未婚青年能夠尋覓到自己真正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