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出差的奇妙感覺
作者:春風hua雨
朋友在八十年代的出差
下午六點多,天仍然是大亮,辦公樓一樓,有一個外延的部分,加蓋的門樓,一個茶幾,寬闊的長椅,很多綠色植物,似乎是在釋放著氧氣,我們四個人在交流。
1983年,他從雪域高原的草原出發,來到拉薩。花300元飛機票,到了重慶,坐船,到了武漢,換船,到了安慶。在石化廠門口轉了一圈,不知道有萬里長江第一塔振風塔以及迎江寺。晚上旅館,是5毛錢。第二天,坐汽車到了合肥,再到七里塘,買5塊錢西瓜,人家問,是5元錢嗎?他說,是!給了他半麻袋西瓜。于是,雇車拉回宿舍,同學們一起吃。學了7個月,學那個行業的統計。學完,到了西安,打電報,找單位要路費,去辦事處買飛機票,買了15天,買到了。這15天,只得逛大雁塔、城墻,吃羊肉泡饃、面條,這時的飯館,都是在帳篷里。賓館的房間是三人間四人間。有了機票,終于回到了拉薩。
去波密
波密,林芝的一個縣,波密桃花溝的桃花很出名。
3月4日,接到出差任務,我陪著援藏的副廳長從拉薩出發,晚上住林芝八一鎮。5日,從林芝去波密,路上開始下雨下雪,雪花拍打著車子,積雪越來越厚,大地一片白茫茫,車行緩慢,下午四點抵達位于波密的一個單位。從拉薩至林芝八一鎮400多公里,八一鎮到波密200多公里,一共六七百公里。
住在單位內部招待所,其實就是一個平房院子,有3間臥室1個客廳。用自己鍋爐燒的暖氣,微溫,供應院子內的職工住戶。自己發電,水量不足,導致發電量也不夠,經常停電,不停電的時候,電壓也較低,使用穩壓器,電視機上有不少雪花點。出差期間,陰雨天多,很少見到晴天,被子潮乎乎的。感冒了,咳嗽,吃了藥,一時也不好。
16日,藏歷十五,中午在白塔附近散步,看到當地居民在用泥土、菜籽油混合做小佛像。20日周四任務結束,離開波密,21日周五到達拉薩。
波密桃花盛開,一般在4月初,天晴,會早幾天,如果陰雨天多,會晚幾天。林芝地區有“桃花節”,波密是欣賞桃花一個比較好的地方。我們3月下旬就離開了波密,這次沒有看到桃花的盛開。
去昌都
4月6日,第一次去昌都,這是一次調研活動。去昌都要經過林芝八一鎮,也要經過波密。到了波密以后,再到八宿縣,這段路程220公里,然后再從八宿縣到昌都,320公里。路上經過然烏湖,下車欣賞了一下美景。昌都的山路很多,特別是99道拐,將人繞暈,直至耳鳴、腦袋疼。10日,離開昌都。
出差途中,經過一片開闊地帶,陽光好,樹木蔥蘢,停車到路邊,同事拿出他從家里帶來的食物,有土豆,有熟的牦牛肉,有風干牦牛肉,都裝在食盒里。他是藏族同胞,招呼我們吃,還用小刀幫我們切風干牦牛肉,他家的風干牦牛肉味道很好,來自那曲地區。公務在身,風雨兼程。這一行之中,年齡最大的同事回到拉薩以后感冒了,比較嚴重,住進醫院輸液,幾天才好。
年齡最長的同事面部皮膚黑黑的,說自己是“曼德拉”。風趣而親切,飽經風霜,不失赤子之心。開會,他快步走向會場,有人詼諧地打招呼:“首長好!” 他回應:“腳長(掌)好!”大家說他桌子上放著計算器,凡是請示報告里帶有數字的,經過他一計算,有時候很能發現一些問題。
路遇(類似電影《岡仁波齊》的場景)
晚上8點左右,天比較黑了,我們到達拉薩郊縣,氣溫更低了,路上結冰,司機很謹慎,車子越開越慢,車燈照到了路邊。我們看到三撥行人,每撥行人約六到十人,三三兩兩一起,靠著路邊走著,走得還比較快。一個年齡大的人帶著一個小孩,那小孩約8-10歲,穿紅色的羽絨服,比較顯眼。聽同事介紹,他們是走到拉薩去朝佛。平常農牧業忙,冬閑時,帶上幾萬元積蓄,全家一起出發。一路上風餐露宿,不住店,不下館子。餓了,吃自己帶的風干牛肉、糌粑。渴了,拾些柴火,用茶壺煮磚茶熬成清茶。困了,找個背風處,打開鋪蓋休息。這幾萬元錢是堅決不花的,到了拉薩,把錢捐獻給大昭寺和其它幾個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