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他們也沒有阻止住世俗大眾讓全部歷史充滿了仇恨和殺戮,但是他們制止了這些世俗大眾形成崇尚仇恨和殺戮的宗教以及因美化它們而具有的成就感。我們可以說,正是由于有了他們,在兩千年里,人類雖然行惡,但是崇善。這一矛盾是人類的榮耀。人類文明正是在這一矛盾所造成的夾縫中發展出來的。
? ? ? 歷史的變化是一回事,關于這一變化的觀念是另一回事,它不是一種變化。
? ? ? 葛蘭西區分了“傳統的”和“有機的”知識分子,傳統知識分子大都是作家、藝術家和哲學家,尤其是圣職人員,他們中許多人認為自己獨立于社會各階級之外,不依附于任何意識形態。在葛蘭西看來,這種知識分子的概念已經過時,知識分子從來都不是自主和獨立的社會階層,而是其他社會集團在形成過程中“有機地”制造出來的知識群體,他們在經濟和政治上總是依附于某個社會集團,表達那個社會集團的意識形態和利益。由于不同社會集團有著不同的倫理,因此任何走向統治地位的社會集團,都需要培養自己的有機知識分子,建立起自己的文化霸權。如我們所看到的,在當代,大多數知識分子認同的是葛蘭西的定義,而不是班達的定義。
? ? ? 自然世界的循環時間概念也變成了線性的時代概念,而且各個時代的劃分是由變化來檢測的
? ? 在古代,道德的概念是與信仰聯系在一起的,人們靜觀世界,與自然合而為一。
? ? 多數知識分子仍然堅持認為,人不僅可以知道什么是正確,而且還會付諸施行,因而一個人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是值得的。班達不會這樣認為,他對傳統價值的維護意味著他相信只有上帝是無限的,而人的認知是有限的,因而遵從經驗、傳統和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這種對人性的謙卑認識正是古典自由主義的精義。
? ? 如果背叛意味著抬高現世的地位和貶低永恒,那么我們時代的知識分子都是背叛者。
? ? 英國哲學家格蘭特·艾倫曾這樣定義民主的觀點:“所有的人生而自由,但不平等,社會主義的目標就是維持這種自然的不平等,并從中找出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另一位法國民主主義者路易·勃朗說,真正的平等是一種“比例”,對所有人來說,“在于平等地發展他們不平等的能力”。
? ? 我們都是平等的人,但不是社會中平等的成員。
? ? 今天我們看到,政客們不得不在公眾面前壓抑他們內心深處的意愿,這種情況標志著正義觀念的一個偉大勝利。雖然這一勝利還停留在口頭上,但是一切都從此開始了。我們希望那些忠誠于正義觀念的人們要好好地考慮到這一點。
? ? 人格自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康德所主張的人之為人(Sine quanon)的條件,二是勒努維耶所主張的作為良心范疇的人格自由。“良心”這個詞是“人格”一詞的對等詞。
? ? 如知識分子,是把和平看做最高的價值,譴責使用任何暴力。我們完全否定這種看法,相反,我們認為一旦知識分子是為了主持正義而同意使用甚至呼吁使用暴力,而且,只要他們沒有忘記暴力從不是價值本身,而只是暫時必要,那么他們就是在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