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對產后腹直肌分離一無所知。直到產后七八個月我嘗試做仰臥起坐(即使是仰臥起坐這樣簡單的動作我產假期間也無法完成,我們猜測是橫切的剖腹產刀口損傷了肌肉組織和神經),無意中把手放到了上腹部,然后發現那里有一個縫隙,上面只覆蓋著一層軟軟的皮肉。“感覺能把整只手放進去,然后轉啊轉,把腸子和內臟都扯出來!”不用這樣夸張的描述不足以表達我當時的恐怖感。
然后就慢慢接觸到了“產后腹直肌分離”這個名詞,今天我在這里做個詳細介紹,產后媽媽快來對照一下自己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到哪個程度了吧!
人體腹部的那8塊腹肌就叫腹直肌,中間由一個叫腹白線的組織相連。
腹白線就是兩排腹直肌中間的空隙,正常情況下在1-2指寬度這樣
(恩就中間那個溝)
懷孕期間,因為肚子變大,腹直肌之間的間隙會被撐大,腹白線也就這么被拉長。
通常情況下,這個被撐大的空隙會在產后4-8周后逐漸恢復關閉,但是對于一小部分女性,如果懷孕期間,間隙部分腹部肌肉被過度拉伸(通常是由多胞胎、巨嬰或羊水過多造成)超過腹白線的彈性極限,結果左右兩邊的腹直肌被迫分開,這時就會發生“腹直肌分離”,通俗的話說,也就是撐開的肚子,回不去了……
調查研究表明,大約30%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對腰背部的承托力就會越小,很多媽媽產后容易出現腰背痛,甚至連起床都變得十分困難。分娩之后,分離的腹直肌并不會立刻恢復原位,可能要等到產后幾個月甚至更久。
腹直肌分離沒有特別好的預防方法(控制體重,適量運動),產后恢復的方法主要以各類恢復腹白線張力彈性的運動為主。
具體怎么恢復的鍛煉方法我就不發了,百度或微博一搜有的是。
如果這些鍛煉都沒辦法恢復的話,只有去醫院手術,把兩側分離的腹直肌間斷縫合……(默哀)
對了……題外話補充一句,有些健身練得太狠的人,也能把自己練成腹直肌分離,比如下面這個-。-
說了這么多,來看一下自測的方法:
仰臥,兩腿彎曲。露出腹部,左手在頭后支撐,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體放松。然后將上身抬起,感覺到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那么就把手指向兩邊挪動,直到找到緊張的肌肉。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
正常:2指以內(含2指)
需改善:2~3指
需就醫:3指以上
如果兩側肌肉的距離大于3指就屬于比較嚴重的腹直肌分離,有可能會引起疝氣(小腸從腹壁突出到體外),需要及時就醫;如果在2~3指之間,須注意不可以進行軀干彎曲和扭轉的負重練習(卷腹和仰臥起坐都是大忌哦),因為這會使分離的情況更加嚴重。
那么我通過自測,發現我的情況屬于正常(我完全根本不相信是正常,以前我的肚子平板一塊,還兩指咧,一毫米的縫隙也沒得),由于完全不影響生活,打算用時間來治愈它。即便時間也沒辦法讓它完全恢復,我也會坦然接受。畢竟這條縫隙和妊娠紋、剖宮產刀疤一起,見證了我孕期和產后的漫長時光,它們是一個小生命來到新世界給我帶來的紀念品,它們就像戰士的傷痕,是勛章,也是榮耀。
(圖片及科普部分出自網絡,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