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位法師曾說過:大自然是現代文明唯一的解毒劑。每當我在城市里感覺快要“發霉”的時候,便想到山里住幾天。
我選擇了南方的山,因為在北方的冬季天空灰暗,植物干枯,南方還是藍天白云,花紅草綠,這對于治療“發霉”有好處。
我借住在朋友一個閑置的有幾十年歷史的吊腳樓里,這種老屋有種質樸的親切感,全部的木質結構讓你感覺隨時能與外面暢快的呼吸。雖然生活還是感到有些不便,但我想那只是我們習慣了城里生活的緣故,對整潔和干凈有太過的要求。
? ?
? 我盡量讓自己放松,在金燦燦的陽光里,慵懶的與遠處那座山,相看兩不厭。忘記時間,忘記工作,忘記要擦防曬霜。干嘛要擦防曬霜?黑一點為什么就不好看呢?如果廣告里每天都在說,黝黑的皮膚才漂亮,女人都會想辦法把自己曬黑的。人類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圍繞,讓我們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標準行事,想要特定的東西,也遵守特定的規范。讓數百萬計的陌生人能遵照著這種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覺,親密合作。這一切早在我們出生前就規定好,而我們一出生就被按到特定模子里了。
最早的人類生于自然,靠采集和狩獵為生,可他們后來又創造了鄉村和城市,目的肯定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但事實真的按照這樣的想法進行了嗎?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只是想讓生活過得輕松,可是卻反而帶來無窮的麻煩,因為我們根本無法了解各種決定最后的結果。
1.2萬年前,人類進入農業革命,人們學會了農耕畜牧,種植幾種農作物,小麥,水稻,玉米,谷子,馬鈴薯等,馴化了幾種動物家禽,選擇在田地旁蓋房屋,不再四處遷徙。這樣看似提升了人類整體可塑環境,但其實比在此之前大約200多萬年間的狩獵和采集生活更為艱苦。農民的工作更為繁重,整天在烈日下勞作,而且取得的食物種類變少、營養不均衡,染上疾病與受到剝削的可能性都大增,活動范圍比起采集來明顯縮小。雖然生活的物品和人口數量比以前多出很多倍,但生活卻沒有采集狩獵輕松自在豐富。
有學者指出:農業革命真正的本質是讓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真正勝利的可能只有那幾種植物,本來它們同其它雜草無異,可至今,它們已然大規模的遍布世界各地。
我在山里感覺身體精力彌漫,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大概因為吸了太多的氧。我的胃對這些沒有農藥化肥的蔬果受寵若驚,變得特別興奮,飯量大增。這使得我的體能好像也有所增加,即使去山下的小河里找那種美味的晶瑩碧綠的藻類,居然還能爬上來,而不會累倒在地。不過也有驚險,那天,我正在上山的小道上走,一面欣賞著那些野花和奇形怪狀的金剛刺,忽然一條大蛇,黑灰花紋,盤在我前面幾步遠,嚇得我失聲尖叫。它倒好像很從容,大概剛吃過食物,聽到叫聲,緩慢的爬走了。我驚魂未定,心想:到底是它嚇到了我,還是我驚擾了它啊。這里的人說,以前山上的植被特別豐富,后來全部砍伐了,只種可以當木料的桉樹,但這種樹下面寸草不生,其它地表植物都不能生長,吃這些植物的小動物也就滅絕了。植物少了不能蓄水,山體容易滑坡。以前他們這里有很多小河,成群的小魚在河里游,早上水面一層霧氣真是美極了,現在都看不到了。
在2014年,全球人口已經達到足足70億。工業革命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是不也是讓更多的生命以更糟的方式活下去呢?我們到今天所取得的空前成就,代價是賠上幾乎所有其他動物的命運。我們不再受疾病和饑荒之苦,是犧牲了實驗室里的猴子、農場里的奶牛、輸送帶上的雞。或許以后蛇也看不到了,它像恐龍一樣只出現在圖片或電影里。現代工業制度對數百億動物的剝削,冷酷的程度是整個地球史上前所未有的。現代農業產業化已經是史上最大規模、最殘暴的罪行。對自然生態的破壞更是觸目驚心,我們以一種漠視和冷酷的態度對待眾生,不知最終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如果要評估全球幸福程度的時候,只看上層階級、只看歐洲人、只看男性,都是不公正的,或許只看人類也同樣有失公允。
那天,我在山上見一農婦,正忙著種豌豆苗,滿頭的汗水不住滴下來。便問她說:出這么多汗,是不是很累啊?她說因為感冒了,所以要多出些汗,三件衣服都濕透了。我很驚訝,在我的印象里,感冒了就是要吃了藥片,躺在床上,或者去打吊針,還有用累自己出汗這種方法治感冒的,真新奇。我說您多大年齡啊?還干這么重的活兒,家里人不幫你嗎?老婦人說,我快70了,這個活兒不算重,我撿板栗的時候,每天七八十斤,從山底下背上來,也沒什么的。我兒子很孝順,在城里給我買了大房子,但是每天閑著就是看電視,不如在山里空氣好,干點活,身上暢快,感覺好多了。她的臉,膚色很健康,也沒什么皺紋,安然慈祥,身體結實靈活。我忽然想起了我們小區門口的那些老人。每天曬著太陽說閑話,看著孫子,或者搖搖擺擺,挪動幾步跳個廣場舞,就算是很好的鍛煉啦!到底哪種生活更好,更有生命力呢?
城市生活就是要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只要你有任何需要,都有人等著為你服務。對現代人來說,雖然有各種快捷和方便任們使用,但我們對舒適和快感的需求更大,也越來越不能忍受不便和不適。結果就是我們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可能還高于我們的先人。
我們所有的努力目的是為了更快樂吧?今天創造的物質世界在過去只能出現在童話里。但是這一切真的讓我們更快樂了嗎?我們現在有各種現代化電器,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但我們的生活更輕松了嗎?沒有,反而更忙碌,我們把步調調快了很多倍,還是整天忙個不停,焦躁不安。為什么呢?人類創造了城市,所有的欲望就在這里迅速膨脹,且永遠不知足厭。
消費主義的美德就是消費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鼓勵所有人應該善待自己、寵愛自己,就算因為過度消費而慢慢走上絕路,也是在所不惜。宗教里描述的天堂大家沒見過,但只要打開電視,廣告會告訴你天堂的樣子,不管是夏威夷的海灘,還是各色美食,許多令人陶醉的享受,只要有了錢,一切唾手可得。但事實上各種靠金錢所帶來的快樂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過后便會習以為常,而接蹤而來是新的空虛和落寞,或者為更大的欲望加倍的付出。
我所住的木屋隔壁,那一家的女人是從珠海那樣發達的城市遠嫁到這個小山村的,秀氣的臉看起來還像個女孩,每天勞作,見人總是笑笑。聽說當年她父母甚至找來了公安局的人要帶她回去,但她堅決不肯走,就要留在這山里。我沒問過女孩為什么要來這里生活。我猜她要么年齡小無知,要么有智慧,要么為了愛情。可哪種答案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她感覺過很得好就行了。如果她在城市里生活是什么樣呢?我不愿假想,也許內心的簡單寧靜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吧。
那天,我看著遠山,迷迷糊糊睡著了。我夢見自己和一群遠古人住在樹林里,采集野果,捕兔捉魚,還一起跳舞,正高興,忽然一下回到了現代,我趕著去上班,卻堵車堵了一條街,喇叭聲四起,叫罵聲連天,我氣急敗壞就醒了。醒來不僅感嘆:既然不能快樂,我們為什么要發展農業、城市、文字、錢幣、帝國、科學和工業呢?
遠處好像又隱隱傳來那位學者的聲音:要讓更多的人以更糟的方式活下去!
? ? ? ? ?
更多內容? 關注《藝述客》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