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清清
01
“媽,咪咪期末考得怎樣?”下午休息時,我看到咪咪班群里有幾位媽媽在討論期末考成績,忍不住給奶奶發了一條微信。
咪咪是我七歲的女兒,小學一年級。今天上學前,她很期待地說:“媽媽,我覺得我語文和數學應該都能考到100分。”
“哦,看來你對自己很有信心哦。但是,媽媽也有點擔心,萬一你沒有考到100分,那你會怎樣?”兩天前,我收到咪咪班主任的微信,說這次同學們考得挺不錯,讓我們家委買些小獎品獎勵一下同學們。剛考完試當天,咪咪也說過這次考試很容易,她之前白擔心了。
所以我反而擔心雖然考試內容不難,但如果她沒有養成很好的應試模式,反而容易考的不好。
“那我就再努力咯。”于是,我很放心地去上班了。
“語文99分,數學97分。班里語文有十幾個100分的,語文數學雙百分的也有十來個同學吧。”不一會,我收到奶奶的回復。
“她有沒有說什么?有沒有失望或怎樣?”比起她的成績,我更關心她的情緒。因為只要情緒好,有學習目標和愿景,提高學習成績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那就麻煩了。
“她沒有說什么。我說,你差一點就100分了,太大意了吧?遺憾嗎?然后她說,你不是應該讓我以后努力嗎?你嘲笑我。”
“明白了。今晚我回去再和她聊。”
02
回家路上,我再聽了一遍6Q教育劉中良老師的音頻《孩子考得不好,父母如何應對》,再次內化了以下四個觀點。
1、孩子既成人又成才,這是我們的第一培養目標。如果不能同時兼顧,優先培養孩子成人,成為一個身心靈和諧的、積極向上的人。現在的教育系統非常發達,如果孩子成人了,TA遲早會成才。
2、當孩子遇到挑戰時,開心地告訴自己:“每個負面事件的背后都有好消息,協助孩子成長的機會來了。我要覺察自己的情緒,快速地和自己溝通并調整好自己情緒,充滿喜悅地和孩子高質量互動、溝通,我相信我一定能協助好孩子的。”
3、要相信,任何人的生命本質都是向上,并且向善的。包括我們的孩子。
4、對待孩子的學習,家長一定要做到比孩子更淡定。如果家長比孩子更著急,一般孩子都不太能積極對待學習。
5、高質量溝通包括以下五個步驟。家長的情緒調整到正常狀態,引導孩子將真實的客觀情況講出來,聆聽孩子沒有考好的負面情緒,及時欣賞孩子給予孩子正能量,協助孩子樹立向上的學習目標。
回到家,咪咪在房間看書。奶奶偷偷告訴我:“后來我問她,你滿意嗎?”
她說:“滿意啊,兩科都95分以上了。”
關于孩子考完試后如何和TA談論成績,咪咪上小學后我就和奶奶溝通過。我們要把評價的基準交給孩子,以孩子的評價為主,這樣才能更好地往下溝通。
比如孩子考了很高的分數,家長可能滿意了,但孩子有可能不滿意,以孩子的評價為主就能更好地引導她做得更好。萬一以家長的評價為主了,孩子進一步向上的動力就很可能被我們扼殺了。
又比如孩子考了一個我們認為不太好的成績,但是她滿意了,那就要問孩子為啥滿意,因為也有可能是孩子經過了很多努力才取得的進步。以孩子的評價為主,此時家長應肯定孩子,并進一步引導孩子有更多的繼續向上的動力。萬一以家長的評價為主了,孩子就可能產生抵觸情緒,認為家長不懂我不理解我,以后再也不想和家長溝通了。
奶奶這一點做的很好,她很愿意接受一些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實踐。
在劉老師的課程中,也多次講過,如果家長和孩子的親密關系不夠牢固,孩子對家長不夠信任,孩子是有可能會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的。比如,TA可能不滿意,但是會回答“滿意”,或者回答“還可以”、“挺好的”。甚至表現出來一副毫無所謂的姿態。所以,這種溝通的首要前提是親子之間愛的存款足夠多。
03
晚飯后,我們一起去公園散步。咪咪的情緒比較平靜、平和,我感覺這個氛圍很適合溝通。于是,我從問她考了多少分開始談起。
“咪咪,今天期末考成績出來了,考得怎樣?”
“語文99分,數學97分。”
“哦,那你滿意嗎?”
“滿意啊。”果然和奶奶的線報是一樣的。
“那很好呀。你滿意的話,證明達到了你的期望,對不?你可以告訴媽媽你最滿意哪個部分嗎?”好吧,雖然我挺不滿意的。畢竟她們班這次考試語文有十幾個100分的,數學有十幾個100分的,雙百分的目測至少有5-8個。她這排名,估計都排到班里的二十幾了。作為一個對孩子有學霸要求的家長,其實我是有期望的。但是,這是我的期望,所以我要對其負責,我要調整自己,協助她成為學霸。
“媽媽,其實我是不太滿意的。奶奶問我的時候,我想了一下,已經95分以上了,所以好像也沒什么問題了。所以我就說了滿意。但其實,我有點不太滿意。”
“哦?這樣啊?那你滿意的分數是多少?”
“肯定是兩個100分啦。”聽到這,我腦海飄過劉中良老師的話:相信孩子都是向上和向善的。但TA是否袒露心思給父母,關鍵在于TA是否覺得足夠安全,TA是否愿意信任我們,將真實的想法告知而已。
“謝謝你這么信任我,愿意將你最真實的想法告訴媽媽。你看到分數時,是什么心情?”看來她應該是有些負面情緒的,我要幫她倒出來。
“我覺得很后悔。”
“哦?你后悔什么呢?”
“我后悔考試的時候沒有檢查。”
“哦,那你為什么沒有檢查?是做完后不夠時間檢查嗎?”
“我太自信了。我覺得試題好簡單。所以我就沒有檢查。我在玩筆,我把鉛筆的中華牌的標識全給摳掉了。”
“哦,如果回到當時,你會怎么做?”
“我會認真檢查的。”
“哦,下次考試時,你決定不玩筆,要好好檢查,是嗎?”
“嗯,我可以邊玩筆,邊檢查,而不是一點都不檢查。”好吧,看來對一年級學生來說,玩果然是很重要的。不過只要能保證結果,采用什么辦法我覺得可以交給她來決定。因為也許下次她就發現邊玩筆是無法專心檢查的,允許和接納她試錯吧。
“除了考試時要好好檢查外,你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嗎?扣分的那些題,你都會嗎?”
就著我的這個話題,咪咪很詳細地向我介紹了她做錯的題目,邊介紹還邊忍不住說:“我真是太粗心大意了。明明都會的,就是沒有好好做對。”
聽得出來,課本的知識點她都是懂的。這下我就放心了。
“咪咪,雖然這個分數你不是很滿意。但是,媽媽覺得有一點你做到真的很好,媽媽很欣賞你哦。媽媽發現你是一個很自覺、很獨立的孩子。媽媽這學期幾乎沒有輔導過你的功課,你也沒有去上輔導班,所有的知識都是你自己學會的,所有的作業也都是你自己做完的。媽媽聽說,你的很多同學都是要爸爸媽媽守住身邊才好好做作業的哦。所以這個方面你真的做得非常好。”
“媽媽,其實我也有不懂的題目,那時你也教了我。”看來咪咪也不忘媽媽的功勞。
“嗯,這點也是媽媽覺得你做得很好的地方。當你有不懂的題目,知道要請教大人,要利用資源解決它,而沒有不懂裝懂、隨便應付了事。證明你是一個很認真、對自己很負責的人哦。”負面情緒倒出來后,我實事求是地給咪咪注入正能量。
“明天開始就放假了。你還記得你的2018年工作計劃嗎?是不是有一條是要預習一年級下冊的功課?”
“是的,媽媽。我會的。”
“那我們就利用寒假,好好預習功課,爭取下學期取得滿意的成績,好嗎?”咪咪愉快地點了點頭,松開之前牽著我的手,飛快地向前奔跑起來。
04
第二天,咪咪開始著手預習她的下冊語文書。我很欣慰,在她幼升小的第一學期,盡管期末考試沒有讓她很滿意。但是,她已經初步養成了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對自己有要求有期望,同時也愿意付諸行動。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現在我越來越同意,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系在父母身上。因為在決定孩子成長效果的因素中,家庭教育占據50%以上的高比例。
如果父母能夠高情商和孩子溝通,協助孩子釋放負面情緒,身心輕松投入學習和玩耍,那么TA一定能更好綻放自己,成為宇宙獨一無二的存在。
我相信,這種幸福也是靠奮斗出來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