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之三
1、?你感覺壓力很大,事情好像永遠都做不完,工作、家庭兩頭跑,偏偏妻子、老板對你總是有說不完的抱怨,你非常沮喪。這個周末的下午你去寺院里拜訪禪師渴求獲得內心的解脫,在庭院里喝茶的時候,你向禪師訴苦道:“我真不明白,我明明已經那么努力了,而且讀過的書那么多,然并卵!”
禪師順手拿起一個鐵茶壺,在地上撿了幾顆大石頭,并將大石頭一個個放入茶壺中。
“你看看,茶壺裝滿了嗎?”禪師問。
你探頭往茶壺里一看,回答:“裝滿了!”
“是嗎?”禪師微笑的說,接著他在院子里取了一些沙子,將沙子放入茶壺里,沙子馬上填滿了大石頭間的空隙。
“那么,這樣填滿了嗎?”禪師又問。
“這。。。?!蹦銢]有把握。
禪師又取出一壺水,將水倒入茶壺中,水又將所有隙縫給填滿了。
“這下子,茶壺真的被裝滿了!”禪師滿意的說。
禪師又將茶壺里的大石頭,沙子,水一股腦倒出來,重新在茶壺里注滿了水,告訴你:“請把剛才的大石頭,沙子裝回去吧!”但你才加了一把沙子,水就馬上溢了出來,更別說裝入大石頭了。
禪師笑道:“如果你不先把大石頭裝進去,那么就永遠沒有機會裝進去了!”
望著滿地的銀杏樹葉,你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2、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給我們推薦了個人管理的第三個原則: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要求我們在處理工作和生活的時候,要時刻認識到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什么,然后把我們的時間、精力都投放到最有利于實現目標的地方上去。要認識到我們以終為始所建立起來的原則的重要意義,通過自我管理克服我們人性中與之俱來的短視的弱點,合理的做出時間分配,選擇那些重要但又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去做,比如學習、思考、計劃、授權等,這些雖然現在看不到結果,但是在未來卻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步步的減少疲于應付的各類事務,最終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
一旦確定了人生的方向,我們就應該對自己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達到和設想一致的目標。成功的決定因素不是運氣和辛勤的工作,而是找到方向之后,把時間和精力分配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拒絕誘惑和打擾,不屈服在自己的沖動和欲望之中,不在外界的評論評價里迷失自己,不斷的問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然后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持續發力,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這樣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3、如何才能合理分配時間從而實現要事第一,柯維在書中給我們一個科學分配時間的工具:四象限時間管理法。
這個管理方法將時間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緊迫而又重要的事情,比如危機、突然的限時完成的工作、需要挽救的重大錯誤、需要及時參加的重要會議等;
第二類是重要但是不緊迫的事情,比如個人認知水平的提升、各類工作目標的確定、發展方向的規劃、陪伴家人等;
第三類是不重要但是緊迫的事情,比如突然響起的不重要的電話、微信通知、不必要的會議、無聊的酒局等;
第四類就是不緊迫也不重要的事情,比如大部分讓你產生感官愉悅的活動、刷微信微博、可以委托他人完成的瑣碎工作等。
把時間在第一類事情上傾注過多的人,每天都處理危機中奔命,忙于應付層出不窮的各種緊急問題,只能借助第四類事情獲得暫時的逃避和放松,無暇關注第二類第三類的事務。而高效能人士則是通過大量的授權或者更加科學的工具把自己的時間關注到第二類事情之上,通過合理的目標規劃,以預防性的思維提前把可能遇到的問題解決掉,然后再通過持續的學習獲得更好的制定各類目標規劃的能力,實現個人認知水平提升與事業進步相結合的螺旋式向上提升。當然,他們也會遇到危機和緊迫事件需要馬上進行處理,但是相對來說這類緊急事務較少。
人人都知道第二類時間管理是正確的、重要的,但是由于沒有迫在眉睫,眼前又看不到結果,他們往往選擇視而不見、避重就輕。這樣兩種時間分配方式會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類人員越是疲于奔命越是無暇提升自己的認知,越是無暇制定目標規劃,而沒有認知的提升和規劃的提前就會導致更多的問題出現,導致更加的忙碌,這樣將形成一個反向循環;第二類人員通過合理分配時間的關注點,著手解決現有危機或即將到來的危機的產生的根源,自然產生的危機越來越少,從而抽出更多的時間到那些重要但是不緊迫的事情上,這樣形成的是一個正向循環。
如果看到這里你發出“忙死了哪里有時間的念頭”,那么恭喜你,你不屬于第二類時間管理的人員序列,你已經把大量的時間使用在第一三四類事物之上,或者在危機中顧此失彼,或者在感官的愉悅里無法自拔。二八定律落實在時間管理上就是:我們80%以上的成就都是由我們20%的時間決定,第二類時間管理其實并不要求每天占用太長的時間,但是需要日積月累才能水滴石穿。
第三類、第四類時間管理不在本讀后感分析的范圍,在這上面過多花費時間的人是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他們缺少獨立思維的能力,他們是不用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的。
4、[每一個工具誕生時都會把人群分為兩類,一類是不會使用工具的人,再先進的工具也和他們沒有什么關系,一類是迅速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從而改變自己世界的人,后一類中的高手往往還會去通過思考去擴大工具的使用范圍,一旦發現新的應用領域之后就會走的更快更遠。我們學習到“要事第一”這個個人管理的原則的時候,也要思考這個原則還能用到其他什么地方,還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改變,這樣我們才能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觸類旁通,從而更好的了解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
在企業管理中,我們也要使用要事第一這個原則。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要時刻問自己什么最重要,努力透過各類表面現象去發現最重要的事情,然后集中所有的資金、人力全力突破,領導者的清晰認知就是管理者努力的工作方向,天長日久我們總是在最重要的地方發力,那我們就會在最重要的地方得到收獲。企業管理和個人管理某種意義上是相同的。
同樣的道理,在選擇結婚對象、大學、交友、寫作、演講上我們都可以用到“要事第一”這個原則:
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什么最重要?講道理最重要!林志玲不講道理的話就是一個說著娃娃音的惡魔。
就讀的大學怎么選擇?大學的位置最重要!同等級的大學優先選擇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這四個城市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你必須在物理距離上接近它。
選擇新朋友的時候滿足什么條件最重要?朋友的家庭和諧最重要!連老婆都不管,你以為你比人家老婆還漂亮?
演講的時候什么最重要?當然是表達的內容最重要!內容的質量要遠遠大于演講的技巧。
寫作的時候什么最重要,當然是讀者需求最重要!你不滿足讀者的需要,他們連三秒鐘的時間都不會給你。
擴大“要事第一”的使用范圍,把它應用在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斷的問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把目光、時間、精力都盯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這些最重要的事情,往往會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5、潛在的、持久的、不斷上升的成功才是值得稱頌的,或許你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月度目標和季度目標,但問題的關鍵是,你是否做了必要的投入和準備,以保證能夠做到一年、五年甚至十年都能繼續保持并不斷提升這種成功呢?史蒂芬柯維提出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的個人管理的三個原則,能夠讓我們獲得心靈的寧靜平和,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懂得輕重緩急,合理分配時間,最終通過個人的自我管理,牢牢抓住工作和生活的中心,從而實現我們自己生命的意義。
王陽明講“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睕]有知道而不去行動的事情,知道了卻還不去行動,就是還沒有真正明白。很多人在沒來得及做某件事之后都會發出感慨:當初我也想過做某某事。殊不知想到和做到還有十萬八千里,一百個人都會想到,也許只有十個人才會去做,但只有一個人才會做到,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真正認識到這三個原則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哪怕有一點點的行動上的改變我都已經心滿意足。
這么多年來我一直樂觀的看待這個世界,積極的面對生活,不論世界給我的是如何的反饋,我依然不改初心,即便有短暫的失意我也仍然知道我是處在上升的趨勢里,刻下的下降只是在一個周期里的下降而已,而我需要的是穿過幾個周期之后依然上升的趨勢,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追逐的。我始終相信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寫作、不斷地鍛煉,持續的賦予自己努力的意義,我會在將來的某天看到更好的自己,然后這個世界最終會狠狠的擁抱著我,給我最熱烈的正反饋。
少年時志比天高,癡心妄想要改變世界,其實這個世界根本無法改變,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角度改變天翻地覆,佛陀說的一念一天地、一花一世界就是這個道理吧。
一定要先裝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