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實時分享實用又易懂的家庭教育方法給大家。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困惑或者挑戰,那么請一定要關注我,“蘇主任Talk”讓你輕松育兒,孩子成長健康又快樂!
“如果孩子哭了家長就立刻去抱起來,孩子知道只要他一哭大人就會來抱的話,以后就會以哭要挾大人”。這樣的話,各位爸爸媽媽都有聽說過嗎?
老一輩的人更經常會說,你越抱越是容易把孩子慣壞,一哭就要抱的寶寶以后非常粘人。
竟然還有些人會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孩子不哭的時候才去抱他,在他哭的時候就千萬不抱,久而久之,就可以訓練孩子不要哭,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孩子堅強的品格。
各位家長們,對于這些說法你們持什么樣的態度呢?
蘇主任是堅決反對“不哭才抱”的。那么哭鬧到底應不應該抱孩子呢?下面就和大家詳細分析。
01 殘忍!“哭聲免疫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育兒方法叫:哭聲免疫法?這個育兒方法相當殘忍,蘇主任敢肯定所有當父母的人都難以接受。所謂哭聲免疫法,其實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些方法的確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完整睡眠而且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只是,發表“哭聲免疫法”的人,并沒有告訴你殘忍方法背后驚人的真相。
曾經,有人做了一個名為“哭聲免疫”的心理學實驗,這個實驗的實施者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者——約翰·華生,他在1920年做過一個著名但是卻殘忍的小阿爾伯特實驗。
實驗中,華生將9個月大的嬰兒小阿爾伯特,和小白鼠以及其他毛絨物品放在一起,小嬰兒可以自己玩耍。
但是只要小嬰兒和小白鼠一有接觸,華生就會用鐵錘敲擊鐵棒,發出巨大的噪音。
一次又一次,只要小阿爾伯特接觸到小白鼠,噪音就會響起,小嬰兒就會大哭。就這樣,小白鼠和噪音在小阿爾伯特的腦海里形成了某種固定的聯結。
最后,哪怕不再敲擊鐵棒或發出任何可怕的聲音,小阿爾伯特接觸到小白鼠依然會大哭。
可愛的小動物、毛絨玩具等以前令小阿爾伯特喜愛和充滿好奇的東西,慢慢成了他的恐懼來源。只要接觸到毛絨玩具,小嬰兒都會大哭。
更殘忍的是,對毛絨物品的恐懼已經根植到小嬰兒的心底里,在之后反復多次的實驗中,他始終沒能恢復正常。
蘇主任有話要說:因為太不人性,這一實驗后來廣受批評、臭名昭著。目前流行的“哭聲免疫法”其實與這個實驗是一樣的,家長培養了一個再也不會哭也不敢哭的孩子,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一個完全不會哭的孩子,一個安安靜靜完全不惱人的孩子將會成為怎么樣的人?
02 孩子為什么哭?
孩子哭的原因,一種是生理的需求,一種是心理的需求。孩子排除吃喝拉撒,這些生理需求時,還是哭鬧。那么就極有可能是孩子心理的訴求了。孩子脫離母體,脫離子宮溫暖安全的環境后,幼小的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本就陌生,環境的改變讓她不安,不會表達的孩子,只能用大聲的啼哭,來表達自己的不安,尋求母親的溫暖和安撫。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這很好理解,比如你跟伴侶抱怨他陪你的時間太少,這是你的情感需求,如果他長期視而不見,那么你一定會很受傷,你們的關系也會發生改變。對小嬰兒而言,他們也會有他的需求,然而他們卻沒有暢通表達的途徑,他們只能通過哭來引起家長的注意,而如果你置之不理,任由他哭泣,那就像被最關愛自己的人拋棄一樣的痛苦和受傷。
03 無條件的回應
哭泣和求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最親密的媽媽這里都無法得到安慰和回應,他的世界該是怎樣的絕望?
對 1 歲以內的寶寶,父母真正應該做的,是【無條件回應】。先告訴、安慰寶寶「我在」,然后再看情況解決他真正的需求。注意,這絕對不是【無條件滿足】哦。
三歲之前的孩子,父母要回應他們的任何需求。注意,這里說的是回應,而不是滿足。對于他們的無理要求,我們可以拒絕,但是要讓他感覺到我們的關注和接納。
你可以溫柔地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但是家里已經有一個同樣的玩具了,今天就不買了。如果你很難受想哭,那媽媽陪著你。"
04 親子不能假手于人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盡量自己帶孩子,父母給的親密感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無論是保姆還是長輩幫忙帶,沒有人會如父母般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愛給孩子,尤其是外人,很多時候照顧你的孩子只是他們的“工作”。如果一個人對工作沒有熱情,帶著不得已的敷衍面對工作,你也可以想象這個人以同樣的心態對待你的孩子,你會有什么感受?
蘇主任說
所以,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請不要猶豫,孩子哭了馬上抱起他,馬上共情關注他的需求。
在寶寶生命最初關鍵幾年中,父母及時回應所帶來的安全感、為孩子的內心注滿積極的情緒,就像是為孩子積蓄了最大的精神財富。
即便他以后被其他困境包圍,這些財富都不會消失。這些精神財富會給人以克服困難的力量、從挫折中恢復的本領,以及在其它關系中表達關愛、享受親密的能力。
各位家長,你又是怎么看的?歡迎在評論區告訴蘇主任,或者和大家一起討論!
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家庭走向幸福。你想知道更多處理孩子以及自己情緒的好方法嗎?歡迎關注“蘇主任Talk”,你的每一次點贊、轉發、評論、收藏都將是蘇主任堅持高質量分享的最大動力源泉哦。
如果你有育兒、家庭相關問題,歡迎找蘇主任哦。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