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小秘秘
很多人都相信,奇跡是突然降臨或突然發生的,就如同好運氣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奇跡是可以被創造的嗎,抑或我們只能原地等待奇跡的發生?哈爾·埃爾羅德向我們證明了,奇跡是可以被創造的。
哈爾·埃爾羅德可謂算得上是年輕有為,潛力無限。誰料在事業的高峰期,一場幾乎致命的車禍讓他一下子跌至谷底。當時的女友離他而去,被醫生判定下半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醒來后被判定為大腦損傷,醫生宣布他的下半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要么躺在床上坐以待斃, 要么就去改變。哈爾·埃爾羅德選擇通過早起這一方式試圖改變,他成功了,也創造出了奇跡。既成為了銷售冠軍,也成為了一名馬拉松選手。
為什么是早起
書中提到,史蒂夫在一篇文章中說:“每天早上如何度過醒來后的第一個小時,會影響全天的狀態。如果我醒來后的第一個小時內狀態慵散隨意,那么我一整天都可能精神渙散;但如果我努力讓自己每天的第一個小時變得積極高效,那么接下來的時間我也會如此度過。”
而我們大多數早上醒來的情況是,掐著時間起床上班,甚至顧不上吃早飯就得趕著去通勤,然后一整天都處于焦急忙碌毫無頭緒當中;或者是早晨醒來,發現今天跟昨天相比沒有絲毫的差別,沒有新鮮事,沒有任何的期待,隨之就陷入一種無來由的消極中。那么,早起就顯得很重要了。
可是早起對于大多數來說是有難度的。可能工作繁忙、休息時間不足、懶惰、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等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早起失敗。人一天天如此度過,又無法改變。
容易犯下的7個錯誤
為什么對于早起這件事情甚至是其他事情,我們似乎都很難做到呢?有以下幾點:
A、 “后視鏡綜合征”:錯誤地相信過去是什么樣子,將來就會是什么樣子,認為自己的能力已經到達了極限。總是以過去的經驗來處理未來。
B、沒有比“活著”更高的目標:每天都是得過且過,輕松、貪圖短暫快樂地度過一天。
C、“孤立事件”謬誤:認為當下的選擇、行動和想法僅對當下有影響,認為這次做錯了下次做好就行,殊不知當下的在無形中也在影響著未來。
D、缺乏責任感:不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不自律;
E、朋友圈太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圈的質量影響著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F、對個人發展“三心二意”
G、明日復明日的“拖延癥”
人生拯救計劃(S.A.V.E.R.S)
現在比任何時刻都要重要,今天是一生中最平凡而又最重要的一天,每一個今天組成了自己的無限未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現在起,從簡單的早起開始。很多人會困于睡眠時間不足而無法早起,但哈爾·埃爾羅德通過自身的實踐發現,我們早起時的具體感受并不單純地取決于睡眠時間的長短,而是受到自我暗示的影響。因此,在睡前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接下來就是開啟人生拯救計劃:
A、保持“目的性心靜”(Silence):可以通過冥想、祈禱、沉思、深呼吸和感恩等方式讓內心平靜下來,保持頭腦的冷靜;
B、真正的自我肯定(Affirmations):為最高效的工具。每天大聲重復說出一些自我激勵自我鼓勵的話,不斷地肯定,主動對自己的潛意識編程;
C、內心演練(Visualization):想象夢想實現時的具象畫面;
D、開始鍛煉(Excerse)
E、閱讀(Reading)
F、書寫,從日記開始(Scribing)
如果現在就有機會創造一個自己理想的人生,那就不要推到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