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悲能拔苦”?古圣先賢及歷代仁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感蒼生之艱辛,常懷悲心,拯救濟拔,令其脫離苦難。
有一個學生的父親去世了,之后的日子里,每當他一想到父親含辛茹苦地養(yǎng)育自己的那些點點滴滴,心里就會很痛苦。有一天,他實在忍受不住了,就去找老師求助:“我爸爸去世了,我受不了......”
當時,老師只說了一句話:“人都要死嘛。”
學生的心情一下子就平復了。
當然,老師這樣開解是有一個前提的,因為學習圣賢言教,師生之間,對生死有另外一種更加超越的認知和理解,老師只是在恰當?shù)臅r機把這樣的認知詮釋了一下,詮釋的目的就是提醒學生回歸現(xiàn)實,不要再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中。
所謂悲心,就是在與人相處、溝通的時候,不僅要懷著一顆體諒別人的熱心腸與人同悲,而且還要有足夠的智慧,幫助別人解除痛苦。這樣,從我們嘴里說出來的話,就會符合圣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