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似乎成了一種獨立的精神品位象征,一種獨有魅力的生活方式,更有些神話的意味,有人把讀書看作一個人通向高貴的最佳路徑。這些觀念誤導了不少讀書不深的人,尤其是處在人生正好處的青年。作為人,最珍貴的當是不忘初心,關照自身本性,深處的一點自然本真之道,方是讀書的最高境界。
第一重:讀圣人之書
我們直接跳過讀圣人之書之下的階段,太過無趣。讀書當讀圣人之書,他們既經過了個人對人生社會的深刻體悟,能發時人不能見之道理,抒發眾生皆有而難言之幽情,能見世事變遷之詭譎無常。經他們妙手,文字流露出來的皆是珠玉,可玩味無窮,可皓首窮經,可憑書涕泗。又有先哲能明天道物理,以科技之力,解天道運行之奧妙,析人性之理據,數代之人,累為當代科技,操控核能,編輯基因,操控欲望,皆近神力。
讀此等之書,精通一本者就能成為大儒學者,通數本兼多領域者,世所罕見矣。讀書至此,亦可謂小成,已有境界之趣,但過于功利,所謂書中黃金屋和顏如玉,讀書之趣尚難言中。忘記讀書,更忘記讀書的功利目的,可向第二重境界邁進。
第二重:種花忘讀書
執著于讀書,尤其是執著于技術化讀書,已近乎入魔,了無生趣。君不見滿網皆是教人讀書之法,只見套路,不見本義。尚未開讀,先列長長書目,以裝嚇鬼大神,只有自己知道僅僅是瞟了幾個書的封面,讀了幾本書的前言,翻了幾頁目錄,便將大師狀穿在身上,指點人們如何如何讀書。如此讀書,不如不讀,即便讀了圣人之書,只是陷入如何高效率讀懂,如何高效率轉化為自己的生計本領,讀書的趣味又死了一半。
忘了技術,忘了書,看得見花落花開,聽的見月升月落,摸得到人情悲喜,才能大約摸得到讀書的第二重境界。
無論是辭了城市的工作,一人游蕩在終南山的某一山洞,亦或是在嵩山腳下租了一個破落小院,忘記了紛紛擾擾的生活之后,只想在院子里種上花花草草,不需要太過知名的品種,也不需要香氣濃郁的花朵。只需要四時都有花香,都聽得到花開的歡樂,在夜里有繽紛的花言花語,夢就會格外的透徹響亮。
在花間散落的書本,最好當作人生的裝飾,只是不經意間,如花開花落的文字從手邊、眼前、心中蘊然生長,近乎道矣,此為讀書的第二重境界。
第三重:有茶可做仙人
仙人的世界是不讀書的,書是凡間無能了悟大千世界的俗人笨拙的偷窺,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一個悟字便離了色相,直入仙人境界。
能與禪機相同的,便有了茶。
如紅樓夢中妙玉的茶,便扭捏作態近乎丑了。人雖在廟宇,俗心俗念卻熾盛,見了寶玉便執念妄生。此等吃茶,如第一重讀書,俗不可耐。
好茶好書都當自然為上,寫書之人忘乎所寫,讀書之人忘乎所讀,便如吃茶,無形無色,惟有香氣如縷,化作身心的了悟。
有了這等境界,便可與天地齊一,大千世界恍惚眼前,千百億劫倏忽一瞬,有書無書,有何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