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的信息時代,作為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唯有變革課堂教學,方能提高教學質量。這個假期,麻吉星團隊給我們創造了良心的學習機會,和同事們共讀《數字時代的學與教》,通過第一個模塊的學習,略談心得。
首先《數字時代的學與教》這本書名中的關鍵詞“學與教”,而不是以往的說詞“教與法”,它吸引了我的眼球,同時更激發我的思維去思考。
學習完第一模塊,領悟到一個關鍵詞“以生為本”。《從學習者的角度來思考教學》,強調“以生為本“,備學生。《創造課堂上的好教材》,詮釋”生本課堂“,備教材。《改變順序,翻轉理念》,改變課堂,備教法。《轉型“學生中心”的有效路徑》,再次強調“學生中心“,備學法。
尤其在讀了《轉型“學生中心”的有效路徑》一文后,發現很多時候是老師在不斷地傳輸知識,生怕漏了點什么,學生就成了接受知識的載體,雖然常常口號喊著要改變“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解放自己,給學生更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但在教學實踐中,又總是放心不下,要把每節課的細節,每個知識點都交代清楚才放心。從文中受到啟發:決定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養成“以生為中心”的教學習慣,這樣既解放了自己,又給了學生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以下幾種模式值得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與借鑒:
第一,調動思考力的有效高效課堂。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使教師從知識的傳輸者轉變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者。使學生“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踐行者。
第二,建立凝聚力的團隊合作課堂。
第三,任務驅動力的學生中心課堂。
學生中心課堂實則是一種項目式學習課堂。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從獲得知識到養成素養。”教師從重視“教”轉向重視“學”,是教師自身成長的一個重要標志。重視學生的“學“,就必須刻意減少講述時間,從課堂的講述者轉型成為一名指導者,擬定學習目標,指導學習方法,觀察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指出錯誤,提示精進之處。以學生為主角,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深刻理解了核心知識,還提高了自身的素養,比如創造力、批判思維能力、合作與溝通等。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一節高效課,教師必須做足新型的“四備”功課,真正領悟到“以生為本”的教學必然會帶來課堂的顯性改變,更會帶給老師的隱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