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快過年的時候就會有集五福的活動。不到一天的時間,近900萬人集齊五福,參與者更是不計其數。支付寶又一次用集福活動沸騰了微信,用2億紅包給微信群增加了持續的聊天話題。
可能今天你看到身邊人最多的動作就是拿著手機到處掃“福”,然后不斷的在微信群里吆喝著換“福”,甚至有人嘚瑟的曬出集全五福的截圖。從中國人的習俗角度來看,這真的是一次吉祥的事,即喜慶又熱鬧。
當然,明眼人都知道,這又是一次大手筆的營銷活動,從營銷的角度去評價利弊優劣并不是筆者本次的目的。今天我們可以從員工管理的角度來思考一下,這次全民活動可以給我們的員工激勵帶來哪些啟發。
還記得嗎?2016年集五福的時候,有多少人在工作時間準時準點的“咻一咻”,就為了獲得一張“敬業福”。多少老板夢寐以求但難以實現的員工自動自發主動積極,就這么輕易的讓支付寶這個外人給實現了。
到底是一種什么力量驅使著這么多的人這么認真,這么用心,這么投入,甚至這么瘋狂的去參與呢?
人的動機!
人的動機是激勵的核心!
談到動機,談到激勵,大家總是會想到馬斯洛需求理論和雙因素理論等等經典理論,不過今天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如何利用人的動機來做激勵。
培訓中,我常說的一個觀點是:人有一個本能叫“趨利避害”,所以人做一件事的動機,無外乎兩種——“利”和“害”,也就是“快樂”和“痛苦”。當然,這里是廣義的快樂和痛苦。人去做一件事,要么是因為做這件事有快樂,要么是因為不做這件事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