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問題,我已經在「分答」回答過四次,回答的方向分別有:保險理財誤區,基金理財誤區,信用卡理財誤區,還有一個是關于投資渠道的誤區。
投資渠道誤區
這些年的房地產熱驅使我身邊很多人為了炒房而假離婚,又讓很多人感慨,中國的投資者缺乏投資的渠道。其實,我反而覺得他們的選擇太多,以至于經常三心二意。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投資者:昨天聽說房地產很賺錢,后悔沒多買;今天聽說股市好,就跟風把錢投入股市;明天如果聽到關于黃金行情還不錯的消息,估計又會想著買點黃金;后天萬一聽到說美元資產比較靠譜,一定又會想著怎么弄點美元資產了。
既然做投資是為了賺錢,那么,是否應該沉下心來,好好研究一款最適合自己、最能幫自己賺錢的理財產品呢?
比如,對于很多人來說,基金賺錢又少又慢,但是對于我這個資深基金投資者來說,基金就是這樣一款既靠譜,又賺錢的理財產品,我可以用基金賺一輩子的財富。
信用卡理財誤區
信用卡在理財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很多人對信用卡有誤解。
這些年,每次講到信用卡理財的話題,總能在收到很多好評的同時聽到不少反駁的聲音。
比如,我建議大學生利用在校生的優勢辦理信用卡,有人就說,現在的大學生控制能力這么差,就應該先學會賺錢,體驗生活的艱辛,而不是過早使用信用卡來滿足各種不切實際的欲望。他們把信用卡當做是滿足消費欲望的幫手,好像一旦沾上信用卡,就會成為“卡奴”。
其實信用卡除了用于購物消費,它還有更多的功能,比如提升個人的信用形象。擁有一張信用卡,也就表明持卡人有一定的信用。大學生在校期間申請信用卡,可以更早的開始累積個人信用,以便在日后讓生活更順暢。如果擁有良好的信用形象和信用分值,日后還能提高在銀行的貸款額度。
基金理財誤區
做基金投資賺不到錢,可以總結為:第一,懶;第二,貪;第三,對市場沒信心。
以懶為例,很多人以為,基金投資只要放的時間足夠長就一定能賺錢,結果投了五六年,甚至十幾年后發現基金并沒有獲得期望中的高回報,他們就覺得基金賺不到錢。
基金雖然是相對中長期的投資工具,但不是說放的時間長就一定能賺錢,我們還要掌握一定的投資技巧,比如選擇合適的退出點落袋為安。
假設某個投資者在2013年股市2500點左右一次性買進大量份額的華安A股指數基金,買進去了就不管不顧,想著基金投資的期限越長越好,結果就只能白白錯過2015年的小牛市。如果該投資者能在2015年股市4500-5000點之間贖回,也許能獲得100%的回報。
建議做基金投資之前設定退出點,并且養成時常觀看市場行情的習慣,特別是在股市交易日的下午兩點半左右。
保險理財誤區
有人說很不喜歡保險業務員,這些人張口閉口都說一些意外、重疾、死亡等負能量詞匯,讓人反感。
事實上,懂得利用保險轉嫁風險是理財成功的第一步。
對于很多沒有重疾險保單,又沒有儲蓄的人來說,遇到重大疾病,常見的做法是賣房,或者找親戚朋友湊錢,湊不夠就向社會募捐。
購買意外險,在意外醫療的時候還能獲得相應的補償,不會在財務危機四伏的時候雪上加霜;購買重疾保險,在突發重大疾病的時候才不會讓自己輸掉所有積蓄;購買壽險,當你不在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債務不會成為家人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