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陽城縣潤城鎮的“八八”宴席,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負有盛名。外地來潤城旅游的游客,必定要好生品嘗一番這桌色香味俱全的盛宴。
現在就逐一圖文并茂地介紹和展示吧!
? 一? ? 歷史淵源和傳承
估計很多人沒聽說過"潤城八八筵席",但是"滿漢全席"大部分人聽說過。滿漢全席一般一百零八道菜肴,分三天吃完,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既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鍋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但要細細說來,這滿漢全席還是來源于陽城縣潤城鎮的八八筵席。 潤城鎮自古就有"小江南"之美譽,無論是建筑風格,還是人文環境,潤城都當之無愧為江南縮影。三面環水的砥洎城,其江南水鄉風格猶為突出,同時也是卓爾不群的人文薈萃之所。在小小的砥洎城內,除分布著一龕、二亭、二閣、五廟和通議大夫巡撫山西兵部右待郎張伯珩的"張府"、福建都轉鹽運使王崇銘的"師帥府"和清代數學家張敦仁故居等名門望族外,還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府第--鴻臚第,古樸的三級斗拱門樓上,赭色豐滿的正楷大字匹以淡蘭的底色,雖然留有斑駁的滄桑痕跡,但仍十分醒目。和對面聳峙的坩堝城墻相映成趣,給人以遐思。此"第"乃清康熙年間鴻臚序班(司飲局)郭璋的府第。郭璋的第八世孫郭承祖在"紅色年代"屬"黑五類",在破"四舊"的疾風暴雨中,忍痛燒掉了家中珍藏數代的《內經》、《禮記·內則》、《金匱要略》、《餑餑席單》、《宮庭素菜》、《滿漢全席等級單》等兩箱書籍。這些被燒掉的書籍表明,郭璋當時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宮庭御廚,而且還是一位造詣頗高的食療醫生。
郭承祖老人"文革"前曾講過他先祖的故事:他的老祖宗早在明萬歷年間就是宮庭御廚,奉職于萬歷皇帝御前。滿漢全席就是郭璋在潤城"八八"的基礎上,綜合滿漢菜系之特點,結合歷代宮廷菜肴之特色、吸取滿清"餑餑席"之精華為康熙皇帝研定而傳世的。八八筵席可以看做只簡化版的滿漢全席,是我們這里逢年過節、迎接貴客、迎親嫁娶時的豪華宴席:先上九個酒盤,象征"位列九鼎",酒畢。八八十六碗(以前可是八八六十四碗)不同菜肴,五谷雜糧、山珍海味、蔬菜雞魚俱全,酸辣咸甜俱備。先咸后淡、先濃后薄,先無湯后有湯。文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濃,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肥而不膩。(如果再簡化一下的話,就叫"六六筵席",顧名思義菜就只有六六一十二碗了。) 吃八八筵席是一種享受,要悠著點吃。這里要提醒一下食客,后面有16碗了哦,最好吃他2、3個小時,不知道的,一開始猛吃,到后來,只好看別人慢慢享用啦.....
現在,隨著潤城鎮先后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小鎮”等桂冠,旅游業得以大力發展。我們鎮每個村都有以八八宴席為主打產品的飯店和農家樂,雖然每個飯店因各種因素而異,但萬變不離其宗,令外地游客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也為古鎮絕世盛宴做了活廣告。
二? 八八宴席的風俗和文化
八八宴席,幾乎全部適用于喜宴方面,比如嫁娶、喬遷開業、祝壽生日等各類喜事。
在辦喜事前三天,主家便開始張羅八八宴席的準備工作了。
前三天一大早,主家事先早已約雇好的主廚就最先如約而至。大廚來時,必要手里拎著自己趁手的刀、叉子、鍋鏟等廚具家伙什,一整套的。
主家喜迎大廚,敬酒點煙,雙方一番寒暄過后,大廚便根據主家所提供的本次辦宴席需要開多少桌、請多少賓客、宴席質量得做成什么標準等等條件,開始列出各類食材雜貨,涉及到豬肉、雞、魚、各類蔬果、海鮮、五谷雜糧以及各味佐料按斤按兩地標明。洋洋灑灑開出一大張紙,這就是“拾貨清單”。
在這方面,講究可就大了!取決于大廚的廚藝風格、主家的經濟條件以及品行而按需下單。
比如大方的主家,就必定要求每類食材分量比標準的還要多點,讓客人吃飽吃好。遇上吝嗇鬼或條件差的,則能省就省,恨不得一桌的食材分成三桌。
一個大度,一個小氣,自然宴席質量就立分高下。也給主家贏來好口碑或招來賓客的抱怨小瞧。
大廚對于這些搭配自如,比如標準是頂多五斤豬肉一桌,大方的主家,五斤已經足夠了,小氣的,三斤也能開一桌。但是!大廚也是有底線和行規的,有的過于節省,大廚就不同意,倒是能給你搭配開,可是我還要顧及我的招牌么!宴席做得過于稀湯寡水,以后誰敢雇我?
這個時候,街坊四鄰、親朋好友便紛紛來到主家家中幫忙了。來幫忙的人數多少,就能看出主家平時在村里的為人處世如何。人緣好的,就來了幾十人,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好生熱鬧!主家只需坐陣指揮,自然不缺那跑腿的,除了正經搭手幫忙的,其余的則是喝酒聊天,不過主家很高興,圖的就是面子和人緣。為作不好的,請著都請不到,來了可數幾個人,冷冷清清,也把主家忙前跑后的。
其實,幫忙的隊伍,頂多二十幾個人足夠了。
大家服從主家分配調令,開始投入緊張地工作中,各司其職,互不干擾。
負責采購的,就去超市和菜市場購置做宴席的各類主副食材,這是“拾雜貨”。這項工作很復雜,清單上所列的雜貨不一定在一個地方就可以一應俱全,經常是有了這樣沒那樣,哪類稀缺了還要到處配購,三番五次地跑腿購置。但首先必須把大頭~~豬肉和雞魚,先買回來,大廚首先就是拿豬肉開刀的,正等著哪!
院里或大門外,負責“盤老火”的已經開始動手了。“老火”就是用來蒸煮炒熘各類菜肴的大炭火。選一塊空曠的地方,不用很大,一平米大小就能盤一個老火。先用磚頭壘砌高約一米,直徑約八十公分的圓柱體框架,然后用紅土和麥秸夾雜在一起調和成稀泥,最后用手一把把抓起稀泥摔到磚頭框架上,一邊摔,一邊抹光滑,過程則很快,半小時就完成了。
等老火上的稀泥快干了,就開始燒火架炭,大木柴燒到一定程度,往老火里添大炭塊,架上風機,爐火熊熊,熱浪滾滾。這項工作,不是誰都能干的,得是行家里手,看似粗活,卻有訣竅,不然火燒著后,火候不足。
一個老火絕對不夠用,需要兩個,一個用來蒸煮,一個用來炒熘。還要配一個液化氣灶,用來熬老湯,上菜時要專門用的。真是麻煩!
食材雜貨大部分都買回來了!幾個小伙先把重達七八十斤的一扇豬肉抬到大案板上,大廚便開始操刀,根據豬肉的肥瘦、各類菜品的用量及用途一一分解歸類。炸肉丸的、做過油肉的用瘦肉,做頂碗肉的用肥膘肉,排骨湯的就骨肉相連……
幫廚的早已在老火上架起油鍋,炸肉丸、過油肉、大炒肉、小炒肉等等。這項工作也很重要,得有烹飪技巧或廚師經驗的來操作,用人很關鍵。
各家婦女們則在另一處切蔥剝蒜、洗雞殺魚、清理海參魷魚等。有的做細活,就用江米為主料,輔以面粉、淀粉、大棗、蜂蜜等多達十幾種配料,做成條狀或塊狀的半成品。按需分類,有需要油炸的,有需要蒸煮的,這一個環節是為八八席里的甜品做準備的。
其他不懂廚藝或烹飪準備工作用不了的人員,則去做些諸如搭宴棚、調煤砸炭、洗鍋刷碗等后勤工作。
縱觀整個幫忙現場,堪比五星級酒店的后廚陣容!各司其職,有條不紊。街坊親朋們一邊忙碌,一邊談笑風生,東家長西家短地閑扯,成了鄉村八卦新聞的發布會。
好一派鄉村祥和美景!
過去坐八八宴席,擺宴席的圓桌和椅子凳子都是從街坊鄰居家七拼八湊借的,顯得雜亂無章。現在,有了專門出租紅白喜事用品的,一車就拉來了,桌椅板凳、鍋碗瓢盆、酒盅小碟、樣樣俱全。當著主家的面,各類用品點清數量并登記,過了喜宴,如數退還,付清租金。如有損壞或丟失,按價賠償。
就這樣,忙忙碌碌準備了兩天,到了第三天,正式辦喜事當天,主角之一就是眾口期盼的八八宴席了!
現在,就已娶媳婦的婚宴為例,把古鎮的鄉風民俗和宴席文化重點介紹:
娶媳婦當天,如果新郎娶的是外鎮或外縣的媳婦,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浩浩蕩蕩來了一大巴車!為啥?都是沖著潤城八八慕名而來!因為全縣除了潤城八八最為正宗,也就本鎮和緊鄰的北留鎮做八八和“六六”,縣城西南的鄉鎮嫁娶喜事都不做八八的。那些地方都是灌菜饸饹面和一大鍋燴菜丸子,簡單了事。女方賓客到了男方,進門看到頭頓招待飯是除了灌菜饸饹還有軟米甜飯,有不知情的,以為這些就是招待飯了,端起碗來狼吞虎咽,風卷殘云!這時,就有本村人向他們調侃:哎!不敢吃太飽昂!后頭還有八八啦!? 從而引來一陣哄堂大笑。這事還真有,有的饸饹面吃飽了,到了正式上八八宴了,看著豐盛的滿漢全席,叫苦連天,恨不得再有個空肚子。
在開宴以前一個小時,主家就派人到村里通知凡是上過賀禮的家戶逐一通知:
“哎!兩點鐘開桌了啊!你一家都去吧!”
被邀請的則客氣回應:“好!一會就過了,去個代表就行,哪能全家去?!”
請人的打趣道:“來吧!哪在乎多你幾張嘴!”
賓客到齊,按照男女主次分類就坐。過去坐席可有規矩了,現在新社會小年輕的都不在乎了。
一張大圓桌,一圈凳子,凳子通常擺八個。“八八”不僅指菜肴數量,也指賓客人數,八個人最好,頂多十個都有點難看了,下了七個則明顯浪費。這些主家早已把各桌客人均勻分配。
正式開宴啦!首先為主家幫忙的,就有幾個端盤上菜的,一桌一個端盤的,各人負責自己的那一桌。每上一道菜之前,端盤的都簇擁在廚房,大廚每出一樣菜,她們就一人端一盤,送到自己負責的宴桌上。
先是上了九小盤,四葷四素外加一盤瓜子糖塊,涼拌熱炒的另外八盤,葷菜通常是:豬頭肉、燒肝、蒜苔小炒肉和其它肉菜。素菜無非就是腐竹木耳、蓮藕粉絲等涼菜。其實這些只是“開場”,并沒嚴格規范的花樣,以食材和大廚風格,各有不同。
緊接著,端盤的在各桌為每位客人發放了筷子、湯勺、盛醋水的小碟子、喝飲料用的紙杯、喝酒的酒盅酒壺、香煙一盒、汾酒一瓶,煙酒不夠,主家管夠!在這個期間,離正式上菜還有十幾分鐘,賓客們就夾著菜、吸著煙、喝著酒,一時間,整個宴會廳十幾桌人聲噪雜,煙霧繚繞,吆五喝六,推杯換盞,猜拳行令……何等歡愉!
正式上菜了!好!下面,請隨著令人食欲大振、垂涎三尺的圖文,來把潤城八八這道聞名遐邇的盛宴展示給各位天南海北的朋友們吧!
開桌嘍……
三? ? 五顏六色和“水陸空”俱全的宮廷盛宴
八八大筵席流傳于陽城東鄉,因其主菜貫穿周易太極“八卦生萬物”和“好事成雙”理念,且主菜為十六道而得名。
開始上菜嘍!
因為我對八八宴席的烹飪工藝流程從未留心關注過,哈哈吃貨一個,所以不能用專業術語來描述宴席中每道菜的配料及廚藝技術,就估摸著描述吧。
在家里辦宴席和飯店辦宴席,兩者之間所涉及的上菜順序、菜品規格都不相同,比如在家里辦宴席,各碗美食上桌順序取決于大廚做成先后順序排列上桌。比如雞和魚,在家里辦的,除了開場那九盤葷素菜,直接就上來雞、魚了。雞還是燉過的整雞,也有剁成雞塊上過炒的,魚也是整條魚。反正在家里辦宴比較隨便。飯店就不能那樣隨便了,有很大講究頭。
現在,就以飯店所做的八八宴為標準,開始逐一出場亮相:
第一道:小格
哇!好好看耶!別說吃,強烈沖擊你的視覺。小格,以肥膘肉為主料,經過大炒,再配以肉丸和木耳,放入各種佐料配好的湯鍋中,大火稍微加熱,撒上香菜,一碗香噴噴、油而不膩的小格就做成了!
第二道:雞脯肉
雞脯肉,顧名思義就是那種超市冰柜里冷凍的雞大胸,經過融化、切片、拌點少許淀粉,過油即成。先把成品放過一邊晾著,上桌時,同樣進入老湯鍋,配以蒜苔、木耳、蝦仁和蛋黃皮,大火加熱。好!雞脯肉來嘍!
第三道:里脊
這道菜做法和前兩道基本相同,面對這碗五彩佳肴,吃貨們早已舉著勺子,吐著舌頭,一上桌,立馬起身一哄而光,湯都被喝得碗底朝天。
第四道:卷煎
卷煎,在制作過程中很繁雜。首先把肉泥蒸熟,然后拿出早已煎好的呈圓形的蛋黃,把適量肉泥放入圓形的煎蛋中,然后卷起來,就像包餃子時搟面皮那樣子,用刀切成斜片兒,就是成品了。出鍋時,配以紫菜和佐料。
第五道:過油肉
對于不愛吃肥膩的客人來說,過油肉就是他們的最愛!純瘦肉,把雞蛋打開,蛋清蛋黃一并倒入,加淀粉,攪拌,上油鍋。在滾燙的油鍋里翻個身,好了,過油肉!同樣也是把成品晾過,上桌時,海參蒜苔煎蛋皮均勻放入。
第六道:魷魚湯
黃、綠、白,三色搭配,煞是好看!隔著屏幕是否也聞到陣陣清香撲鼻而來?
第七道:清燉魚
前面寫過,魚和雞的做法多樣性。有的就是整條魚直接上桌,清蒸的。圖片里的這種方式,也很好!適合每個喜歡吃魚的行家,省去在整條魚里翻來翻去。
第八道:香酥雞
哈哈!這盤雞做得好!首先從視覺上就把口水帶出來了。整雞清燉的和香酥雞沒法比,不存在整雞一上桌就上演雞腿爭奪戰,沒搶住雞腿的,罵雞咋不多長幾條腿。這樣切成雞塊,過油炸,嗯!香!脆!
第九道:生汆丸
汆丸子的做法,我不大清楚。也是精瘦肉泥配以胡椒粉等佐料,用手捏成丸子,入鍋煮熟就行。白里透著微紅,別樣的視覺效果哦!
第十道:酸梅湯
吃了之前那么多葷菜水席,胃里難免油膩。酸梅湯在這里適時登場!主要以“酸”為主味,就是先把山楂糕搗成泥狀,入熱鍋融化,配以桔子、蘋果、紅綠櫻桃、玉米粒等。開胃除膩,酸中帶甜,甜上加香,美!
第十一道:潤城棗糕
熱氣騰騰的潤城棗糕上來嘍!潤城棗糕,是和潤城八八、潤城拉面、潤城豬臟并稱的古鎮四大名吃。這道名吃出現在八八宴席上,寓意深刻。一來是客人湯湯水水幾道葷菜下肚,雖然有“質”卻沒“量”,就起了補充胃口的作用。二來也是向外鄉人展示這道古鎮名吃,做個活廣告。本來想寫個同樣聞名遐邇的潤城棗糕的美食文字,就乘著八八宴的快車簡單科普一下吧!潤城棗糕,不簡單哪!
潤城棗糕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饋贈佳品,正宗的潤城棗糕,五元錢一個都供不應求!異鄉游子思鄉時,都要讓老家蒸一些棗糕快遞過去。潤城棗糕打入超市,進了網上商城,價格不菲,還爭相搶購!
這時,端盤的呈上來一碗清水。這是干啥呢?涮筷子勺子的!因為剩下的幾乎全是甜食,涮一下餐具,以免串味兒。
現在,甜食系列登場了……
看看看看!又一波強烈沖擊視覺和味蕾的美食。用江米做成的甜食,上火一邊燜一邊蒸熟,就是江米甜飯。江米條經過油炸,又是一碗別味佳肴。
甜食的種類不僅有江米。還有以紅薯做的拔絲紅薯,拔絲蘋果等。僅甜品就分為三碗,每碗用料各不相同。
第十五道:燴小丸
最普通、做法最簡單的肉丸在宴席臨近尾聲才姍姍來遲。這道菜上桌的時候,宴席上已經沒幾個人了。為什么?是宴席不好吃嗎?不是!反而是之前那么多美食入腹,再加上喝酒的也不勝酒力,小孩們更是早已小肚滾圓,總之是酒足宴飽。
第十六道:雞蛋湯
八八宴席中,不論中間菜肴如何打亂順序,雞蛋湯鐵定作為宴席的末道菜出現在最后。我們只要看到雞蛋湯遠遠端來,就大喊:滾蛋湯來了昂!
都叫是滾蛋湯。雖然這個稱呼在禮節上不大文雅,但主家和賓客雙方都不記心上,這就是個戲謔的叫法。你想啊,吃飽喝足了不滾蛋還等啥呢?
宴會在主賓雙方歡聲笑語中結束。外鄉人回去后別人開玩笑:啊呀!潤城那八八就好吃的啦呀!趕明兒也給你閨女找個潤城婆家,你也去嘗嘗潤城八八!
哈哈哈……
12345……16!嗯!正好八八十六道。
美麗的潤城古鎮熱忱歡迎各位朋友:
游特色歷史文化小鎮? ? 品宮廷滿漢全席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