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來越不愿意看也不愿意發朋友圈了,也許在遍地雞湯、曬娃、秀恩愛、微商的朋友圈里,我算是個另類,總喜歡分享點文章、音樂、笑話什么的。
前幾個月我分享了一篇讀書推薦《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里面大概是講人大部分的焦慮恐懼歸根結底都是來自于對終極的失去,也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明白了死亡的意義也就明白了生的意義。結果第二天上班好幾個同事看我的眼神里都有種驚詫再加點疑惑的眼神,我回想下我也沒做什么出格的事啊,想了半天想起來可能昨天發的朋友圈的事。我又打開手機把那篇文章看了一遍,沒什么過激的言論啊,后來再想可能文中多次提及了“死亡”等字眼引起了不適吧,雖然每個人最后都難免一死,但本質上對“死亡”等字眼都是很避諱的,好吧,沒幾天我把那個鏈接刪了(當時就刪有點太慫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由于那時對歷史有點興趣,又轉發了一條博客上的文章《康熙和他的兒子們》,以各種正史的記載為準對康熙末年“九子奪嫡”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雍正繼位后對當年參與爭奪皇位的兄弟的兇猛打擊報復的情況進行描述的文章。文中大部分以白描為主,只是在文末抒發了下感慨“無情最是帝王家”、什么“封建皇權時代下,權利對于人間美好情感的無情碾壓”等等,在某些人眼里又是“負能量”爆棚了【偷笑】。
過了一段時間,對推理小說感興趣,自然迷上了東野圭吾,把他豆瓣上評分比較高的作品都下載下來,首先看的是《白夜行》,感覺不愧是大神(下面文字包含劇透,慎讀),先不說情感方面,就筆法方面,十多個章節就像十多個片段一樣,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有一根看不到的線從頭到尾貫穿始終。而且和其它大部分煽情著作不一樣,全文從頭到尾男女主角沒有一句對白,他們之間的互為對方世界里唯一的光的絕望卻熾烈的愛情竟然一句正面描述沒有,全是側面反襯,但沒有人懷疑這份愛的存在。看完之后,連續幾天不能平靜,心中情緒很復雜,既對他們犯下的罪惡感到痛恨,又對他們的愛情以及際遇感到惋惜,總之這是看慣了懲惡揚善為主題的我的一種震撼以及反思吧,所以理所當然地把文中最著名的那段話的圖片加上我的感慨“看東野圭吾的書總有種脊背發涼的感覺,不過《白夜行》不錯,男女主角之間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對白666”。
之后我又把東野的幾本代表作《解憂雜貨店》、《嫌疑人X的獻身》、《惡意》、《放學后》、《時生》都看了下,其中當看到X的時候,和《白夜行》一樣,既對其殺害無辜流浪漢表示譴責又對其無私深沉到極致的愛表示震撼,和書中女主一樣,以前根本沒有遇到過甚至想到過會有這樣一種愛的存在,完全舍棄了自我只為了對方能過上安寧的生活,也許這與日本武士道的獻身精神有關吧,總而言之深深震撼到了我。而且其中推理的部分也非常精彩,數學天才石神設計了一個邏輯上無解的詭計,在邏輯上他已經完全替代了女主變為兇手,這其中唯一的漏洞就是人的情感,只要女主愿意,她就可以“心安理得”的過上安定的生活,完全笑納石神的“獻身“。可是她承受不了良心上巨大的折磨最后選擇自首,在那一刻石神”仿佛嘔出了靈魂“。
《惡意》講述了一個人格上低劣的不出名兒童文學作家因為”嫉妒“這一人類七種原罪之一被放大到極致,在患上癌癥不久于世的契機下殺害了一直幫助自己的暢銷作家,并不惜代價貶毀其人格的故事。和其它推理小說不一樣,東野對罪犯的犯罪動機挖掘是不遺余力的,像《惡意》完全是惡的,而《白夜行》和《X》竟然是愛,這顯然有點悚人,但仔細想想又是更加辯證全面的。好了扯遠了,在東野大神作品的震撼下,我又發了個鏈接《我們為什么如此熱愛東野圭吾》,里面簡介了下日本推理小說的現狀、東野成為推理之王的歷程以及其作品對社會陰暗面的一種批判意義等。
沒想到這下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會朋友圈就有兩人懟我,一個是平常那種老稱兄道弟的人吧,不知道在哪找的發了篇《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遇到什么樣的人》,拜讀一下吧,就是那種三腳貓的雞湯,里面以安迪和邱瑩瑩為例,意思是安迪各方面素質高所以遇到的都是高素質的人,找的男朋友也是小包總那樣的,小蚯蚓各方面相對差一些所以凈招來一些渣男,里面還有一些”因為你整天老抱怨,老看社會陰暗面,所以你會越來越差,遇到的朋友和愛人也是和你一樣的人“”所有的謀殺都是自殺,因為你自己的關系才招來那些罪惡的人,所以是咎由自取“。
這明顯就是懟我啊,拋開文筆不談,這邏輯就不通啊,老看到陰暗面咋了,這說明自己警覺性高啊,看到陰暗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不思進取,墮落下去,還有可能努力去改變這些不好的方面啊,難道天天喝雞湯飲鴆止渴就好啊。第二條就更不用說了,這就好像”你被騷擾了就怨你穿的太少“,”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樣荒謬。我想一想,都是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雖然這文章昭然若揭就是針對我,但再發個什么鏈接懟回去顯得沒有風度。
不過事情并沒有停下來,過段時間又有個平常挺嚴肅的、一本正經的那種也發了個《擁抱正能量,遠離生活中的“垃圾人”》,這意圖就太明顯了吧,我按住氣打開鏈接,又是那種爛大街的雞湯,什么”擁抱生活,遠離那些內心陰暗,成天抱怨社會,唯恐天下不亂的‘垃圾人’“,還舉了幾個什么公交爆炸案,因為幾塊錢面錢就殺人的案例等等,我一下就火了,雖然沒有明說,但就是指我,不就發點朋友圈解個悶嗎,至于這樣人身攻擊嗎,于是我也在朋友圈發了條說說”一打開電腦全是雞湯,不過喝著沒啥味道啊【疑問】”。既然你沒有明指,我也會含槍帶棒。
我以為到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兩天在北京作心里咨詢工作的大姐又來懟我,連著發倆鏈接《你沒談戀愛不是因為貧窮》,《在生活中總是強勢的人其實很可憐》,這與他以前一貫的濃濃雞湯文風著實不符,咋也有點語中含刺了呢,我拍了下腦袋,秀逗,大姐是搞心理咨詢的最愛發雞湯,沒想到我把同事懟了順便把大姐也波及了,也許在一個縣城的事業單位編外人員32歲了還單身沒談戀愛是因為自卑自己的貧窮吧,老發一些他們眼中負能量的鏈接并且還懟別人的咄咄逼人也是為了掩蓋心中的自卑才這么強勢吧,我終于明白我在大姐眼中是什么樣的人了,也許一個憤怒中人的話才是他的真實想法。
想到這里,我癱倒在沙發上,把手機拋到一邊,“It's ?over”,心中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