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立足于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根本上是以當代中國的實踐為思維坐標,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站在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立場上,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新征程中,實現我們黨這一新的文化使命,三個方面的舉措至關重要。
一是在堅定文化自信基礎上的獨立自主。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走自己的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是在秉持開放包容基礎上的兼收并蓄。在強調“走出去”的同時要更加強調“引進來”,在強調“引進來”的同時還要不斷促進外來文化的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態。
三是在堅持守正創新基礎上的創造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脫離中國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也必須在繼承和發展中國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通過守正創新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