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個吃貨選出最好吃的小吃,無疑是件痛苦的事情。
沒有曾經從東街吃到西街,從街頭到巷尾都配不上吃貨二字。
一說小吃,我腦海中瞬間冒出來一大堆家鄉的小吃。
比如桐子林口口上的大薄餅、胡南院子街(老攤區)上的楊三冷串串兒、龍池的咔咔餅、北街包娘娘的豆腐腦、書田街的蛋烘糕、翠屏山下的活脫粉、二中外的小老五麻辣燙、附小外的珍珠奶茶、鮮榨果汁、油炸系列、文廟對門亮香居的干鍋兔…
不過要配上“最”字,總得加點情懷才能配得上。
我最愛龍池十字路口的咔咔餅,那是一個路邊攤,但生意火爆到每次去買都得排至少半個小時長隊。
咔咔餅顧名思義由餅和肉餡組成,這個肉餡跟一般的肉餡可不同,從它的選料、配料、蒸具、制作過程都十分講究。
肉餡大致分為三類,豬肉、羊肉、牛肉。選上好的肉料,手工剁碎,放入特質的嫩肉粉、豆瓣、鹽、味精、白砂糖等,攪拌均勻,放入竹條編制的小碗大小蒸閣內。
蒸肉每次都有限制的,一次可以堆大概7個蒸閣。所以對時間把控得很準確,才能保證肉質的鮮嫩和調料的入味。
店家會很快速地把蒸肉倒進一個碗里,再根據顧客需要加入辣椒、花椒、鹽等調料,只看見店家手里的筷子快速在碗里翻滾,蒸肉的香味馬上四散開來,然后撒上蔥花、香菜,切開薄餅的口子,灌入蒸肉。這樣一個色彩鮮艷、肉質鮮嫩,皮薄餡多卻有嚼勁咔咔餅就制成了。
還記得小時候,我家比較窮,那是個五毛錢就能買幾包辣條的年代。那時的咔咔餅能賣大約五塊錢一個,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能吃到咔咔餅就像吃到了一件“奢侈品”。
我媽特別喜歡吃龍池十字路口的咔咔餅,每次我爸從鎮上出發去縣里掙外快,回來時總會從懷里掏出兩個咔咔餅,我媽一個,我一個,還說:熱乎著呢,趕緊吃。我問我爸,你不吃么?爸說的話永遠是在路上吃過了。
后來長大了,才明白那不是吃過了,而是舍不得吃。現在我每次回家路過龍池邊,總會買三個咔咔餅,我爸一個,我媽一個,我一個。因為我知道,他們每次看見咔咔餅都會很開心。
其實世間哪有最好吃的東西呢,大多數我們吃的是回憶,吃的是那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