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環境分析(發現問題):
互聯網產品在上線前夕都要進行內測,邀請內測用戶參與測試同時作為自己的第一批種子用戶對產品提出意見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第一批種子用戶不但承擔了內容創造(UGC)的任務,而且承擔對產品口碑宣傳的重要作用。企業愿意在產品上線前期,尋找(付費或者獎勵)符合自己產品特點的用戶進行內測,但是在這些用戶的獲取方面,目前市場上只有少數大公司有自己的體驗平臺(如QQ?http://exp.qq.com/),可以直接招募內測用戶,得到產品意見,但大部分創業公司以及中小公司、傳統公司沒有自己足夠多的渠道資源,獲得第一批內測和種子用戶都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目前解決方案:
當前解決方案存在的問題:
1、對企業來說每次招募都浪費大量時間,招募效率不高。
2、一個驗證可行性的初期的產品,上述方法中大多不適用。
3、用戶質量不能保證,大多用戶為了企業內測提供的獎品而充數。
4、不同產品基因不同,借助其他渠道獲得的用戶不一定是測試產品的目標用戶。
存在的矛盾(信息的不對稱性):
企業:企業愿意拿出部分資金來招募測試用戶,但不能快速找到目標用戶。
用戶:有一部分喜歡體驗app的用戶,但沒有獲取內測信息的來源。
我YY的(如何解決):
建立一個app內測人員招募平臺。
商家發布內測信息,招募所需要的用戶進行內測,給予一定的獎勵(產品內部獎勵如稱號、紀念勛章,或者實物獎勵如Qb、公司吉祥物)
用戶為自己添加標簽,將自己信息標簽化,如:
基本信息: 張三:男、職業:IT 、 學歷:本科、年齡:25、機型:iphone5s、
愛好:攝影、社交、寵物、旅游 ?、?
期待內測產品關鍵字:攝影、社交、寵物、旅游
招募信息分為有償招募、無償招募,商家必須標注自己將會為內測用戶提供的獎勵物品(含虛擬物品),平臺審核通過之后,過濾出符合商家產品目標用戶特色的內測用戶(通過標簽過濾),如carmera 360新出的circle內測,可以通過標簽將含有攝影、圖片、社交的用戶過濾出來,形成用戶邀請名單,由平臺向用戶發送邀請(站內信、郵件、短信通知形式),邀請內測,被邀請的用戶同意之后,在平臺建立討論圈(類似微信的web版本,一個IM),自動將測試用戶加入討論圈,并由平臺管理員和產品商相關人員負責跟蹤。測試階段完成之后,產品商對每個用戶進行星級打分,并入用戶信用管理中,用于對用戶的分類(積分連續過低,解除被邀請資格),各項完畢以后最后解散圈子。
用戶分析:
B方:沒有自己體驗平臺和用戶資源的互聯網公司
利用此平臺企業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符合自己產品特點的目標人群,進行內測,并將這部分人轉化為種子用戶,在試運營期間,最小化驗證產品可行性。
C方:產品從業者(產品經理、準產品經理、策劃)、app愛好者、一般用戶
圈內的產品經理 策劃等等 都會不停的搜集產品學習借鑒,然后再設計加工自己的產品,有這樣的一個平臺也能最快了解到其他的產品信息。
app愛好者指的是那些聚合在各大app評測、推薦平臺,例如 最美應用、愛范兒等產品的用戶,他們的特點是喜歡了解最新、最酷的app,樂意接受新鮮事物,體驗自己喜歡的一類app.他們可以這這個平臺查找相關最新邀請內測的app信息,第一手體驗并且獲得內測的獎勵。
一般用戶指的是專門為了獲得內測產品獎勵,而申請內測的用戶,這樣的用戶的特點就是貪圖小便宜,只要提供QB或者話費等,就可以獲得。
贏利模式
1、聚合用戶數據,做智能分析,充當產品公司咨詢角色
2、用戶招募費用抽成
3、平臺廣告
4、積累用戶,為自己其他產品做鋪墊
運營保證:
Q1:如何防止惡意參與測評?
A:賬號綁定與認證(憑手機號碼與郵箱),只有資料完整度達到標準的用戶,才可以被邀請。
Q2:如何保證用戶標簽的正確性,防止用戶亂打標簽的行為?
A:限制非個人基本資料類標簽的數量以及標簽的修改時間,每個月只能修改一次標簽,每一個興趣愛好標簽、期待測試產品標簽分別不能超過5個,稀有才重視。
Q3:如何保證產品商招募的用戶質量?
A:每輪測試完成之后,商家對測試者打星級,按照活躍度、積極度、建設度。商家招募也可以設置一定的星級要求,慢慢形成一批質量高的用戶。
Q4:為什么產品商要使用這個平臺?
A:這個平臺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獲取內測用戶的方法,不但效率高,用戶也可以與產品的目標用戶高度統一。
Q5:用戶為什么使用這個平臺?
A:有興趣的用戶可以當做是一個內測信息通知平臺,可以搶先一步體驗很多產品功能。對于一般用戶可以當做有償服務平臺,反饋產品意見的同時能得到企業的獎勵,不但可能會影響一個產品的功能走向,而且會得到物質回報。
產品缺點和存在的問題:
競爭壁壘不足:當前app分發商、app評測推薦機構都可以做,且其有一定的用戶和客戶資源。
備注:不知道現在有沒有這樣的平臺,因為除了騰訊的體驗中心,還沒發現可以能快速找到測試用戶的地方,不日之前,老板給我說準備幾千塊獎品找測試用戶,突然眼前一黑,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但是隨便找的肯定大多數不符合我們產品的特點,突然想到了這個主意,和幾個人交流之后發現用戶普遍能接受這種做法,我本人也參加很多產品的測試,得過騰訊的公仔等獎品(很是滿足),但是缺乏對其他公司老板或者運營人員的咨詢了解,不知道是否會愿意拿出幾千塊找到幾百個目標用戶測試。這個產品從思考到寫文章不到2天,所以有很多問題,只是記錄自己的頭腦風暴,希望大家互相交流~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