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優游2019年主播分享詩詞
目錄:
*? 本周主播分享
*? 聽眾語音反饋
*? 聽眾文字反饋
*? 家長育兒分享及群里互動
*? 學習參考資料鏈接
主播分享時間表:
百合:詩詞賞析? 隔周周二發布
齊天大圣:三國演義 隔周周二發布
棠棠:詩詞賞析 隔周周三發布
本周主播音頻:
齊天大圣 7-23 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
棠棠主播 7-24 棠棠對范仲淹《漁家傲·秋思》賞析
本周主播簡書集錦
語音反饋集錦反饋時間、內容明細單:
吳與同 主播? 7-26 百合和媽媽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的反饋
杜伊祺 主播? 見上↑
齊天大圣 主播 見上↑
北北 7-28 北北和哥哥媽媽反饋《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
陳沁蕓 7-27 陳沁蕓姐弟和媽媽對齊天大圣主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的反饋
大君 7-28 大君和媽媽關于齊天大圣主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的反饋
賀子慕 7-28 子慕和媽媽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第35回的反饋
季家澤 請假
家澤媽媽: 7-28 本周反饋文字版見下↓
劉軒辰 7-28 Amy和媽媽對齊天大圣主播《三國演義》第35回的反饋
蜜爾 7-28 蜜爾一家對棠棠主播《漁家傲.秋思》的反饋
涂翀 7-27 涂翀和爸爸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的反饋
武宣辰 7-28 武宣辰對棠棠主播的《漁家傲·秋思》的反饋
武宣辰媽媽 7-28 本周反饋文字版見下↓
宣辰媽媽? 7-28 家庭育兒分享見下↓
小卯 7-28 小卯對棠棠主播的《漁家傲·秋思》進行反饋
呦呦 7-26 呦呦和媽媽反饋棠棠主播《漁家傲 秋思》
于涵菲 7-28 本周反饋 于涵菲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第35回文字反饋? 見下↓
于涵菲媽媽 7-28 本周反饋 涵菲媽媽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第35回 文字反饋見下↓
曾美齡 7-28 美齡和媽媽反饋棠棠之《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安宸 7-28 安宸和爸爸媽媽關于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第35回的反饋
李夢荷 7-28 李夢荷和媽媽反饋棠棠主播的《漁家傲·秋思》
思涵若涵 7-27 思涵若涵和爸爸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第35回的反饋
7-28 思涵若涵和媽媽對齊天大圣主播的《三國演義》第35回的反饋
Amy 7-28 Amy和媽媽對齊天大圣主播《三國演義》第35回的反饋
沈豆豆 7-28 沈豆豆和媽媽反饋齊天大圣主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
丁老師 7-26 百合和媽媽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的反饋
齊天大圣媽媽 7-28 齊天大圣媽媽對主播第35回《三國演義》的語音反饋:關于水鏡先生
棠棠媽媽 7-28 棠棠媽媽關于棠棠對《漁家傲·秋思》賞析的反饋
7-28 本周反饋文字版見下↓
百合爸爸 7-27 吳與同爸爸反饋棠棠《漁家傲秋思》賞析
文字反饋集錦
家澤媽媽本周反饋:@本周執勤-呦呦媽媽?本期我想給大家分析下徐庶這個人物。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書中,徐庶化名單福,本來想去投靠荊州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后覺得劉表善惡不分,前往司馬徽那里傾訴,后于市井上放聲長歌,表達自己想要擇明主而仕的意愿,成為劉備的軍師。聽到歌聲后前往接見徐庶,并拜徐庶為軍師。后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后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后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稱贊。當時的社會傳統下,一個人要想做官,一靠門第,二靠孝道。漢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謚號當中都有一個“孝”字,官吏的選拔也有孝廉一科。也就是說,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條件和要求。反過來說,不孝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這就是徐庶母親被擄掠,他要離開的直接原因。徐庶留在劉備身邊,也只能是思緒煩亂,很難再發揮重大作用。用徐庶自己的話說:“現今失去老母親,我已經方寸大亂,留下來對您的事業也不會有什么幫助”,因此一個要走,一個難留。徐庶不能留在劉備陣營,從徐庶來說是限于情,而從劉備方面來說,則是迫于勢,都是不得已。所以說,在情勢方面,任何人都可能有邁不過去的坎。羅貫中評價:痛恨高賢不再逢,臨歧泣別兩情濃。片言卻似春雷震,能使南陽起臥龍。
后世紀念他,在帽子峰蓋了徐庶廟。帽子峰,位于青島膠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魚池村,是大珠山眾多的險峰奇觀之一,海拔223米。峰頂突兀險峻,隆起寬大,狀似禮帽,故名帽子峰。帽子峰挺拔險峻,不易攀登。站在帽子峰上東可以看到靈山島,西眺瑯琊臺,南望大海,北仰大珠山。據說徐庶曾隱居膠南,早年帽子峰曾建有徐庶廟。廟宇呈正方形,四面各3.5米,高4米,飛檐斗拱,青瓦蓋頂,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筑。廟內正面有泥塑徐庶像,正中是香案,墻壁繪有壁畫,歷代香火旺盛;廟外北側有涼棚,相傳是徐庶看書觀海之處。廟宇早已坍塌,但其廟基尚清晰可見。涼棚處仍保留著幾處立頂柱的柱洞。徐庶隱居膠南沿海一帶時,曾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漁民做了許多好事。為了紀念他,人們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廟。雖然徐庶廟已坍塌,但當地人們仍對帽子峰有特殊的感情,帽子峰上一直香火不斷。每逢三月三、九月九,漁民們便登峰祈禱。每到過年,附近村莊人們帶上供品,到此燃放鞭炮,懷念徐庶,祈禱歲歲平安。
@本周執勤-呦呦媽媽?
呦呦媽媽? 涵菲今天六點多到家,有點時差[尷尬] 有點感冒 [尷尬]
提交于涵菲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第35回做的文字版反饋,十分遺憾沒有錄制!
大家好我是于涵菲,今天我將對齊天大圣主播本周分享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五會進行反饋。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講的是玄德南漳逢隱滄單福新野遇英主的故事。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一回中出現的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又稱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下面我們為大家分享一個關于水鏡先生的典故:司馬稱好
水鏡先生從不說別人的短處,與人說話時,從來不問別人的好惡,都說好話。鄉中曾有人向他問好,他回答說:“好”。有一次,有人告訴水鏡先生自己兒子的死訊,水鏡先生便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責備他:“人們認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訴您。您為什么忽然聽說他人的兒子死了,而對他人說好呢!”水鏡先生回答說:“您的話也很好。”
因此在明代時,水鏡先生被人們稱為“好好先生”,成語“好好先生”由來于此。后世將“好好先生”一詞多用于指代不堅持原則的人與對誰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我今天的反饋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涵菲媽媽對齊天大圣《三國演義》35回文字反饋如下? :
單福實際上是誰?單福是徐庶的別稱。
徐庶(xú shù)字元直。潁川郡ying3 chuan1jun4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后歸曹操,并仕于曹魏。單福是徐庶的別稱(《三國演義》中化名)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后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后與同郡石廣元避難于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并得到賞識。而且因為徐庶早年嫉惡如仇,為人報仇的經歷,張飛和關羽也特別欣賞他 。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他臨別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后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后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稱贊。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徐庶的典故:“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徐庶北上歸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盡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不愿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因此,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 故后世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諺俗。
海枯石爛:大海干涸,巖石成土。喻指經歷極長久的時間,也指永久不變,多用作誓詞。
《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汝要說我降,除非海枯石爛!前番吾念舊日交情,請你痛飲一醉,留你共榻。
反饋互評:@大君媽媽-聽眾-B2006上-北京 @本周執勤-呦呦媽媽?聽了您和大君同學的反饋,每次都是作好了充分準備,事先做足了功課,在反饋時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氣呵成,充分說明了認真嚴謹的求學態度。您在反饋中說王之渙是唐代詩人中的“無冕之王”,他確實對得起這個稱呼,記得有一篇文章是這樣評價王之渙的:“他只保留下六首詩,其中就有唐詩里最好的五言絕句之一,最好的七言絕句之一,最好的送別詩之一。如果沒有這幾首詩,盛唐的天空都會塌了一角。”這里提到的三首詩,對于《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大家都已耳熟能詳了,相比之下《送別》這首詩可能略微不太熟悉。我在這里引用一下全文: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王之渙在詩中用的這個“苦”字,真是神奇的筆法:詩人故意不寫離別的人苦,卻寫楊柳很苦,因為離別的人實在太多了,惆悵太深了,所以楊柳才苦于被攀折太多。連楊柳都苦不勝離別之情,又何況是離別的人呢?這首詩在當時的影響力非常大,不亞于同時期王維的另一首送別詩巨作《送元二使安西》,連李白都借用其意,也寫了另一首送別名作《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在詩中也用了一個“苦”字,說因為春風覺得人們的離別太苦,所以不忍心讓柳條變青。因為柳條一青,人們就要折了它去送別了,這個“苦”字所表達之意明顯是從王之渙的詩里化出來的。另外您作為山西人,一定為有王之渙這位唐代詩壇“無冕之王”作為同鄉感到自豪吧!史料上有關王之渙的記載非常有限,新舊唐書根本沒他的傳記,元人所編《唐才子傳》上有寥寥數語的介紹,其中對他的籍貫《唐才子傳》上講他是“薊門人”,地址在今天天津市的薊縣,而《全唐詩.王之渙小傳》說他是“并州人”即山西人,《全唐詩》為清人所編,所以一直到清末王之渙的籍貫都有山西和薊門兩種說法。直到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通過盜墓的方式發掘出來一塊“王之渙墓志銘”,全稱為“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該墓志銘的撰寫者是唐代一個叫靳能的人。有了這個墓志銘,一下子就解決了不少以往不知道或錯判的問題,其中就有王之渙的籍貫,因為在這塊墓志銘中很清楚地說王之渙是“本家晉陽”,所以后來學術界就以該墓志銘為準把王昌齡的籍貫一致稱為山西了。此外,這塊墓志銘中還明確說王之渙在當時有大量詩篇被時人傳誦,這一方面為把王之渙列為唐代著名詩人之一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另一方面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很多優秀作品都沒有流傳下來也不禁令人扼腕嘆息啊!
百合爸爸:反饋互評:@伊祺媽媽?@本周執勤-呦呦媽媽?聽了您的反饋,?我第一次了解到在唐代詩壇,籍貫山西的大詩人層出不窮,幾乎貫穿整個有唐。從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開始(他去世的太早了,一個王勃一個李賀,我認為這二位如果能假以永年的話,其在詩壇的地位應該都不低于王維);盛唐時的王維王昌齡王之渙這“三王”自不必說了;中唐時的柳宗元以一首“江雪”這首“童萌皆頌”之作也是足以傲世于詩壇了,另外我又查了下資料,“五柳先生”這個稱號應該歸屬于東晉時的陶淵明,柳宗元一般以字行稱為“子厚先生”;還有“人民詩人”白居易,大概除了李杜外,就作品影響力來說,排名靠前或者憑一首膾炙人口的杰作就名揚天下的大詩人基本上都是祖籍山西,山西是李唐皇帝的“龍興之地”,用來說是唐詩的“龍興之地”也真不為過,真是學習受教了。謝謝!
家庭教育分享
武宣辰媽媽的育兒分享
再一次分享育兒經驗,我其實是慚愧的,不是謙虛,是最近總有很多困惑和煩擾,在陪兒子成長的道路上我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滾打中教訓大于經驗,所以我這次主要分享我的教訓。
說說家里有個準初三學生的生活吧,暑假開始“初三”這個名詞就頻繁的出現了,這個詞天生自帶“緊張、敏感”,尤其當我面對孩子不太盡人意的成績后,更是有點不知所措。這種焦慮的情緒遇上青春期,勢必擦出火花,這幾天就和孩子有了一次大動干戈,事后和孩子進行了交流,雖然還是不太愉快,(主要是我不愉快,因為以孩子控訴我的不是為主),我那時確實有被懟的啞口無言: 首先是嘮叨,你認為掏心掏肺,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在孩子眼里,統稱“嘮叨”,一個感受就是“煩”,孩子回懟我:“是我學還是你學”?其次,不能控制情緒。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大旗,出口傷人,美其名曰“是在進行抗壓教育”,可孩子很受傷,孩子說:“我把你說我的話反過來說你,看你什么滋味?”冷靜想想孩子說的不無道理,我最近是有點急躁,急躁下沒有了方向,所以經歷了這些后,我首先覺得一: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帶著情緒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這個時候還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得不償失。但是人非圣賢,有時被小屁孩氣的火冒三丈時,我們該如何控制不良情緒?我的辦法是轉身走開,至少消失三分鐘,等不好的情緒緩緩再談。二:不要把孩子互相比,優秀的孩子背后付出的我們沒有看到,我們看到的只是人家光鮮的一面,所以沒有任何的優秀是隨隨便便得來的,同樣也沒有退步是一朝一夕的,我們要立足自己,踏實走好每一步,去摘取屬于自己的果實就好。三: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和老師溝通很重要,畢竟老師的觀察還是很客觀很專業的,我的做法是鼓勵孩子主動找老師談,讓他更直接的面對自己的問題。
最近丁老師在群里說的話也讓我好好反思,孩子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我們家長的問題。
? 時間比較匆忙,正好這也是我最近遇到的問題,寫出來大家共勉,我也要時時自省,說到就要最大程度做到!
? ? ? ? ? ? ? ? ? ? ? ? ? ? ? ? ? ? 2019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