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出走的決心》的過程里,我流了好多眼淚。
蘇敏的故事,讓我看見了我的媽媽,和我自己。
蘇敏在年輕的時候,很想要考大學,但是父親出于經濟的原因,希望作為長女的她能夠幫家里掙錢,分擔父親的壓力。父親私下里已經悄悄地給她辦了退學,沒有提前跟她商量。后來,蘇敏就只能打零工,一生都沒有固定工作。在那個年代,沒有固定工作注定要吃很多辛苦。
我的媽媽叫春華,她在上學階段,也有過類似的經歷。那時候,有個學有線無線的機會,但是春華的小姨找到班主任老師,說她大姐,也就是春華的母親一個人照顧家里的一幫孩子,忙不過來,需要春華留在家里幫忙,所以不要把這個機會給春華。按理說,春華是學校的優秀學生,肯定還會被選中的。參加學習要離開家,到市里去學習,家里的事情就顧不上了。就是因為春華小姨跟老師的對話,春華失去了這個機會。一輩子,也是打零工,辛苦勞動,掙口飯吃。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春華也想過,要是當年小姨沒有找過老師,自己能順利參加學習,日后就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日子會不會好過一點,不用受這么多苦。春華的心里,也有好多委屈,好多遺憾。在小姨年老,生命走到最后的那個時期,春華去探望,小姨提起往事,對春華說,孩子,我這輩子挺對不起你的,當年,我真不該擅自做主,去找你的班主任,讓你沒能繼續學習,參加工作,你這些年的日子過得多不容易,是我毀了你的前途啊。春華流下了眼淚,面對一個時日不多的長輩,再多的埋怨也沒有意義。擦干眼淚,春華說,小姨,我這些年雖然苦點,但孩子們也都供完了,也完成任務了。啥工作不工作的,活得開心最重要。孩子們又上進,又懂事,我就感到很欣慰。
其實,人不怕受苦,怕的是受苦的時候沒人懂。
蘇敏帶著孩子搬到鄭州和丈夫團聚后,開始努力找工作。朋友給她介紹了掃大街的工作,她也干勁十足,憑自己的勞動掙錢,自食其力。掙了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對生活,是有熱情的,她的心,是鮮活的,是熱氣騰騰的。搬到新家的時候,帶來一個花瓶,還是復古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