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四年讓我有重讀《紅樓夢》的機會,而且是和大家一起重讀紅樓夢,那個生命的領悟是非常非常不一樣的。謝謝大家。”聽完這句話,我輕輕的摘下耳機,閉上雙眼,再一次細細回味這個陪伴了我近一年的聲音。謝謝這個聲音陪我第一次這么近的接近《紅樓夢》。
一年前,同事推薦了一個APP給我,聽書寶,同時推薦了一個有聲讀物給我《蔣勛-細說紅樓夢》。對《紅樓夢》我本沒有多大的興趣,中國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西游記》,超越現實,讀起來沒有現實的沉重,所以讀過幾遍,其他兩本也算是看過一遍,唯獨《紅樓夢》是從來沒有看過,連各年代拍的電視劇都不曾從頭到尾看過,問我為什么,我也說不上來,好像就是不喜歡,本能的排斥,可能是里面的人物大多結局不好吧,而我討厭悲劇,雖說悲劇才能打動人,才能流傳于世,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但同事在介紹這個有聲讀物的時候說,你就把它當晚上的催眠曲來聽,而且作者本身的經歷,在解讀《紅樓夢》時添加了他自己獨特的理解,比如直接打動我的一個點是:蔣勛說,中國建筑的建造完成不僅僅是建筑形式上的完成,更要從文學意義上來完成。如何才是從文學意義上來完成呢,那就是給這個建筑命名。比如,這間房,叫“聽雨軒”,這座亭,叫“忘憂亭”,只有取了名字以后,這個建筑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成了。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有意見,而且我覺得也確實是如此。因此就有了興趣去聽這位先生細說紅樓夢了。下載了聽書寶這個APP,同時搜索《蔣勛-細說紅樓夢》。一搜索,發現一共是80回,每一回分成上下兩場即有兩個音頻文件,每一個文件都有1小時15分鐘左右,因此聽完這80回、160個文件,至少需要180個小時,7.5天。看著長長的文件列表,感覺任務好龐大哦。管他呢,先聽起來再說。利用什么時候聽呢?
主要兩個時間:
1、上下班的路上聽。上下班時間加起來,可以用來聽的時間是1.5小時。
2、晚上或是周末在家做飯做家務時,把聲音放出來,當背景音樂聽。
中途生孩子,坐月子,被嚴禁碰手機等電子類產品,沒有聽,產假期間,一心撲在孩子身上,而且因為睡不好覺,也沒有時間聽。
恢復上班后,又開始利用上下班的時候聽。有時候聽得迷迷糊糊的,也沒有關系,我覺得并不需要把每個字都聽進去,只要欣賞整體的就可以了。
終于,歷經大半年,終于把這160個音頻文件聽完了,花了近200個小時,因為中途覺得有些部分有意思的,就再去聽一遍。
聽完所有文件的那一剎那,首先是如釋重負,其次是成就感,終于利用現在常說的碎片化時間,完成了一件需要堅持的事。以前在上下班途中也聽過英語,也曾下載了TED的演講在手機上看,總是三天打魚兩三天曬網的,常常讓自己有挫敗感和沒有完成目標的羞恥感。這次雖然經歷的時間有點長,但總算是堅持下來,聽完了一部長篇小說,對我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突破,是一次成功。
現在來談談我的“聽”后心得。
關于蔣勛:
因為聽他“說”書嘛,總得要了解一下這個人,就上網搜索了一下他的信息,了解作者的背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以及他為什么要這樣表達。同時還可以通過他的軌跡來擴展我們的信息圈,也許從中又可以找到我感興趣的地方,再次走進一個新的世界,比如,從蔣勛的介紹中,看到美術史,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美術也是有歷史的,尋著這個線索去研究,也許還說不上研究,只能說是搜索,但是又打開了一個天空,給自己增加了新的知識領域,而這個領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
關于紅樓夢:
蔣勛的紅樓夢世界是青春的王國,是小孩子的游戲世界,因為他本身是美學方面的專家,所以他特別關注紅樓夢中的服裝、建筑、飲食、文學等方面的美,進行了展開及聯想,我覺得我不僅僅是在聽紅樓夢,還在聽美學百科。聽完之后的結果是,買了套紙質版的《紅樓夢》回來,準備好好的細細地讀一讀。
關于讀書:
現在網上、各種群里有各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和工具,但是聽完這個小說,我發現,書也要分類來讀。
有的書甚至只需要看看目錄,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閱讀即可。有些書可快速翻完全書,若有興趣的再慢讀一下即可。但真正的好書必須是要慢慢讀,細細讀的。由此我想到另一件事,我反對給孩子出版兒童版、濃縮版的世界名著。這些書之所以成為世界名著,不僅僅在我們常說的有故事內容,有主題思想,還有其中美妙的文字,優美的描述,那些細細讀來真正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美的熏陶,是需要細細去品味的。《紅樓夢》就屬于需要細細讀而不僅僅是看的書。
最后,小小抱怨一下,不知道蔣勛老師會不會聽到,蔣勛老師講師話有些啰嗦,同一件事,同一句話,同一個場景,甚至同一個觀點,對同一個人的描述,總是反復出現,重復最多的,可能有五六十次之多,當聽到這些重復的內容時,我總得打起十二分的耐心才行。
接下來,我將尋找一個新的目標,再完成一個200小時的“耳朵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