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是炫耀什么,說明他內心最缺少什么”雖然這句話,說的不準確,但是有很多人都是如此,那為什么人越是沒有什么越是強調呢?是因為他早已知道自己得不到,別人都得到了自己沒有得到,他內心會覺得受到了威脅和侵犯,那么就會抵抗,而抵抗的源泉,那是因為來自內心的“防御機制”,每個人的心里都會有一堵墻,這道墻就是保護我們的一道屏障,防御機制就是我們人格里的另一個自己,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就是防御機制,因為自己得不到所以去詆毀他,來讓自己的心里達到平衡。
張德芬在她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文寫到: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不管是積極還是消極情緒我們首先必須嘗試去接納它,因為我們的思想總是過去和未來,但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
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我們會呈現不同的心里防御機制,哈哈!發現心理學真的復雜又有趣,很多行為都能有專業術語去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