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選擇哪個大學專業看似無關緊要,但它很可能會決定你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會是什么,而這將決定你在那里生活、賺多少錢甚至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
一個女人跟誰結婚將決定她在哪里住、房子有多大、在哪里購物、主要與哪些人做朋友、如何度過晚上、去哪里休假、她的孩子上什么樣的大學,甚至她會被埋在哪里,等等。
不可否認,我們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決定,而我們的人生都是由我們所做的選擇決定了的。我們做決定時,不管是大還是小,都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就是醬自己的未來交給了命運。
你是誰、你將成為誰(或者已經成為了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決定。在大多數情況下, 你的生活質量取決于你的決策質量。也就是說,決策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好消息是,通過學習,每個人都可以完善決策技能,提高決策能力。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圣迭戈州立大學管理學榮譽教授,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大家斯蒂芬·P·羅賓斯總結千余篇行為決策領域的相關研究,寫出了《做出好決定》,用輕松易讀的語言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決策風格,了解大多數人會有的、影響決策的心理慣性,從而有針對性地避免失誤,自如決策。
《做出好決定》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你的人生,有你決定”說明決策貫穿我們所做的一切,以及做決策的正確方式;第二部分“你是高效的決策者嗎?”通過測試幫你了解自己的個性特質以及它們如何塑造你的決策偏好來提高你的決策水平;第三部分“克服大多數人都會的傾向和錯誤”描述了影響我們決策效率的偏見以及捷徑;第四部分“高效決策的12條建議”講述了很多幫助你提高決策能力的見解;最后一部分是本書的總結,你應該學到些什么。
除了大量的真實案例以外, 羅賓斯博士在每一個章節(除測試章節外)的開頭都引用了一句與主題相關的名言,比如:先要知道事實真相,然后你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歪曲事實;我不完美,寶貝——但我就是我;造成麻煩的,并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而是我們所知道的事并非我們所想的那樣;即使是在正確的路上,如果只是坐在那里,你也會被超越;沒有什么問題重大和復雜到無法避免等等,每一句都是發人深省的。
良好決策的基礎就是理性
決策需要邏輯、精確的分析、仔細搜索最充分的資料,而不是憑感覺或經驗,這樣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當你面臨重大的、會改變你命運的事件之時,為了理性決策,話費時間和心思是非常重要的
理性決策有六個標準的步驟:識別和確定問題,確認決策標準,評估標準,制定備選方案,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但是,要做到理性很難,我們還需要避免一些降低理性程度的不切實際的設想:一個清晰明了的問題,所有相關標準和備選方案都可以確定,可以根據重要性對標準和備選方案進行排序和評估,獲得全面的信息沒有任何限制,決策者可以精確地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這些削弱理性的偏見和誤區。
因此,很多人為了減少付出,避免權衡一些困難的因素,我們極大地依賴經驗、沖動、直覺以及更方便的“抽簽”方式。
克服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傾向和錯誤
只要是人類是人類就無法避免一些慣性的思維錯誤,那我們在做理性決策時就要盡量避免這些傾向和錯誤。
首當其沖的就是過度自信,哪怕是專家往往也會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比實際知道的多。過度自信在決策時造成的問題很有可能是災難性的。
造成過度自信的原因有四個:優越感、天真地認為我們可以控制隨機事件、能力有限想不到事情發生的所有可能路徑以及我們傾向于尋找信息來鞏固自己對已經相信的事物的信任。
這并不是說要否定自信,而是說當你在做決策時,要調整自己的自信度,比如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討價還價的能力,別忘了,那些銷售人員可是價格談判的高手。
惰性導致的拖延癥也會讓做決定變得困難,矛盾心理會讓人避免做決定,繼續收集更多的信息。此外,有一些事情本身也會導致拖延,我們經常會避開令自己不快的決定或任務,例如減肥、戒煙、健身、償還信用卡等,這些長期來看對自己有益,但馬上做的痛苦讓我們害怕。
測試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吻合,我的拖延傾向很嚴重,盡管克服拖延很困難,但我們還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改變,比如像點什么菜、穿哪件外套、看什么電影這樣的小決定,可以告訴自己“不用著急,只是一個決定而已”;在做重大決定時,比如買房、減肥等,可以嘗試設置一些限制,比如最后完成期限,并向他人公開;還有創建自動的“行動”策略和預先的承諾來克服惰性。
沉沒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們的決定,比如一場你不喜歡的電影呢,一場談了很長時間但不愉快的戀愛等,都會說“我已投入太多,不能現在退出”。要知道,今天做的決定只影響未來,而不是過去。所以做決定時,不要注重過去的虧損和成本。也就是要忽略沉沒成本,承認錯誤,不需要總是保持一致。
此外,大多人會犯的思維錯誤還有“即時滿足偏差”、“錨定效應”、“證實偏差”、“后視偏差”、“有限搜索錯誤”等, 羅賓斯博士在每一個章節都先舉例介紹這種思維慣性,然后介紹如何盡量減少這些錯誤在做決定時的影響以及決策技巧。值得注意的是,羅賓斯博士也提到了這些錯誤是無法消除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訓練自己來減少影響。
高效決策的12條建議
除了通過測試了解自己的自信、拖延、理性感性等個性傾向,以及克服大多數人都會犯的思維錯誤以外,羅賓斯博士還給我們列舉出了12條高效決策的建議,通過了解和實踐這些建議,每個人都可以改善決策過程并提高決策的成功率。
《做出好決定》總結了千余篇決策學的相關研究,針對不同讀者的個性特點給出12條建議,也分析了大家普遍存在的17個心理陷阱,幫助我們反思自身,不再因錯誤的決策而后悔。
上了這么多年學, 道理也聽了許多,“做決定”這項技能有人教了,就好好學吧,自己的人生自己做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