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是歷史上真實的史跡,其典故出自《三國志·關羽傳》: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庇鸨闵毂哿钺t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在據此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再創造,以神醫華佗的角度展現了“萬人之敵”關羽剛毅神勇,恍若天神,使藝術形象更加飽滿、生動,栩栩如生。
羅貫中無疑是一位通俗文學的創作大師,將歷史、現實、理想三者之間進行了有機結合。以至于清代學者感嘆地說:“士大夫且據《演義》而為之文,直不知有陳壽志者,可勝慨嘆”。
無論是古樸簡略的歷史記載,還是妙筆生花的小說渲染,關公“刮骨療毒”的真實經歷都是令人肅然起敬,欽佩萬分的。
自關羽之后,后世將領兵士在遭受突如其來的傷殘病痛之時,也無不以關公“刮骨療毒”為榜樣,抖擻精神,斗志昂揚,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化解逆境,重塑戰斗信心。
北宋名將狄青,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沖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西夏軍以為是天神天將下凡,因此被稱為“狄天使”。狄青征儂智高時,就曾拜禱關廟,鼓舞士氣,贏得一生最負盛名的“昆侖關大戰”勝利。
狄青在一次戰爭中被一支毒箭射中,拔出毒箭后,醫生說箭毒未去,需要刮骨療傷。狄青就曾效法關公,讓醫生取刀刮骨療傷,他卻談笑如常。
宋仁宗稱贊狄青:“朕之關張”。
北周大將楊纂,性情質樸,忠厚誠信。每次戰斗,楊纂都沖在最前面,勇冠三軍,后升至被封為柱國大將軍。
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庾信在《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就稱楊纂:“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經一百六戰。通中陷刃,疾甚曹參;刮骨傅藥,事多關羽?!?/p>
《北史》中也有記載,長孫子彥在一次戰爭中被箭射傷了右臂,箭射入右臂有一寸多深。長孫子彥“乃命開肉鋸骨,流血數升,言戲自若,人以為逾于關羽”。
刮骨療毒的典故為鐵骨錚錚的壯士不斷效仿,口碑相傳,如今也用刮骨療毒比喻意志堅強的人。
毛澤東曾說過,“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戰爭勝敗的決定性因素是人的堅強的意志,這種意志之力,潛藏在人的身體之內,在具有刮骨療毒的勇氣時就會觸發,從而創造人生的奇跡。
在新中國的開國將帥中,也涌現了許多關公刮骨療傷似的人物。
在開國十大元帥中,有“軍神”之稱的劉伯承元帥,北伐戰爭前在討伐袁世凱的作戰中傷及右眼,他在做手術時堅持不用麻藥,因而被稱為“當代關云長”。
1916年3月中旬,24歲的劉伯承指揮川東護國軍第四支隊,在豐都、涪陵一帶側擊北洋軍,被一顆子彈打進右眼,造成右眼球壞死,醫生決定開刀把壞死的眼球和爛肉割掉。劉伯承不愿使用麻醉劑,因眼睛離腦子太近了,擔心麻醉劑影響腦神經。手術做完,劉伯承告訴醫生:“我一直很清醒,在記著刀數,一共是72刀?!贬t生感動地說: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你可以被稱為“軍神”。
而在以后的回憶錄中,劉伯承元帥卻謙虛地說:我要感謝三國時的關羽,他用“刮骨療毒”的壯舉為我樹立了榜樣,讓我在疼痛面前無愧于“軍神”。
這段經歷也被寫成《軍神》一文,被收錄在小學課本里,成為中國小學生養成不畏困難,堅強勇敢的人格典范。
劉伯承夸獎為解放軍“最優秀將領”的粟裕,是開國十大大將之首。
1933年5月,粟裕和軍團政委蕭勁光率紅十一軍奉命攻打硝石時,被一顆突如其來的子彈擊中右臂,動脈血管被打斷,血流如注。醫生會診,發現子彈從粟裕左前臂兩根骨頭中間穿過去,兩邊骨頭受傷,神經也被打斷,而且已經感染,出現了壞死現象。
醫生決定立即截肢,被粟裕拒絕。手術開始了,粟裕也是效仿關羽刮骨療毒的英勇氣概,即便痛得撕心裂肺,渾身冷汗如雨,卻始終不出一聲。然而,粟裕大將雖然保住了手臂,但還是留下了終身殘疾。
1955年9月,在共和國首次授銜的一千多名將軍中,就有獨臂上將彭紹輝和賀炳炎。為此,毛主席還動情地嘆道:“中國從古至今,有幾個獨臂將軍?”
彭紹輝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時,就擔任紅三軍團第一師師長。1933年3月21日的霹靂山之戰中,彭紹輝被子彈擊中左臂。
由于部分骨頭已經粉碎,傷后又沒有及時固定,且流血過多,如不及時截肢,恐怕會有生命危險。經請示彭德懷,醫院決定為彭紹輝截去左臂。
當時,醫療設備十分簡陋,而且還沒有麻藥。許多同志怕彭紹輝忍受不了,建議用繩子將他綁在門板上實施手術。彭紹輝聽罷仰天大笑:“你們聽說過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嗎?關云長在刮骨的時候,還在下棋呢!”
大家忙說,那是《三國演義》里說的,誰知道是真是假呢?彭紹輝說道:“管他是真是假,反正今天我讓你們看一場真正的刮骨療傷!”
手術開始后,醫生將彭紹輝傷口的腐肉一片片割下來,隨后,開始用鋼鋸鋸骨,幾個膽小的護士見此情景,都嚇得閉上了眼睛。給他做手術的醫生和護士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不住地贊嘆道:“彭師長真是一個鐵人!”彭德懷得知這一情況后,也驚呼道:“彭紹輝真是第二個‘關云長’!”
賀炳炎曾參加過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1936年12月22日,擔任紅二軍團第5師師長的賀炳炎,率部在湘南翻越瓦屋塘東山向貴州轉移時,遭遇敵人的阻擊。他的右臂被機槍子彈打成肉泥狀,骨頭全碎了,只留下一點點皮連著肩膀,需要立即截肢。
就要動手鋸臂了,可醫務人員將藥箱找了個遍,也找不到半點麻醉藥。怎么辦?有人提出用嗎啡,但嗎啡吃少了不管用,吃多了則會損傷大腦。這話被從昏迷中醒過來的賀炳炎聽到了。他用左手將醫生端上來的嗎啡打翻在地,喝道:“嗎啡,我不吃。關云長還能刮骨療毒呢,何況我是共產黨員!”
賀炳炎忍住劇痛,用左手用力地摳著床邊,與死神所帶來的疼痛做著頑強的戰斗……手術做完了。賀炳炎嘴里的毛巾竟被他咬得稀爛。
賀龍用一塊毛巾包起了賀炳炎被鋸下的兩塊骨頭,在大會上以此激勵部隊將士:“看,這就是賀炳炎的骨頭!這就是共產黨人的骨頭!將來革命成功了,這些都是珍貴的文物!”
龍書金將軍,是開國少將。1939年3月,龍書金率部在魯北陵縣大宗家與日軍激戰時,左臂中彈負傷。醫生告訴他,彈頭于左上臂骨內炸開,為粉碎性骨折,急需手術治療。
準備進行手術時,醫生讓他坐靠背椅,一名護士取粗麻繩過來。龍書金問:“你要捆我嗎?”醫生無奈地說:“我們沒有麻醉藥,只能用嗎啡代替。它的效果不太好,怕你受不了?!饼垥鸫笮φf:“知道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嗎?”
說完,挽起袖子,伸出手臂,說:“請用刀,保證不動一下?!贬t生就墊油布在手臂下,取出手術刀,割開皮肉,直深到骨頭處,血流如注。龍書金安坐椅上,紋絲不動。臉上汗珠滾滾,渾身濕透。手術做完,警衛脫掉他的襯衣,擰了一下,竟然把臉盆都灌滿了。
孔子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呂氏春秋》云:“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p>
戰場上,刀槍無眼,殘酷無情,奪去一個戰士的生命容易,但是,對于一個意志力頑強的偉大戰士來說,奪去其堅定的信仰和不屈的信念卻是難上加難。而戰爭的勝負關鍵也正在于此。
關公“刮骨療毒”的典故之所以被無數的忠烈之士傳承下來,不只是為了抵抗疼痛的折磨,更是為了顯示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實現作為一名戰士所應具有的生命價值。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