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1-3章讀后感? J6班2組18號 沈小玉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不斷的去學習才能讓人進步及調整人的一個心態,增長技能,達到工作生活高效。用功并不一定就學習好,有時候零散的學習穿插到生活中,更有益于學習與提高。所以學習不是用功就可以了,還非常需要掌握方法。
此本書有點燒腦,一個是一個小小理論會用一堆的科學研究和實驗去證明,引發下一個探索,文字有點密集,條理不是很清晰,需要非常靜下心來專注,才能去提取里面有用信息。
第01章:講明了人的大腦的記憶夠造。
1、大腦就像一個電影攝影組,每個組織就像不同的崗位,共同配合,發揮著記憶功能與信息提取功能。
2、記憶存放的器官,一個是海馬,海馬有構建新記憶的功能,如果沒有了海馬組織,人就喪失了構建新記憶的能力,但之前的已經忘記的能力并不會喪失;另一個是新皮層中的腦組織,是存放意識的地方。
3、我們的左腦是有語言的能力 ,右腦是個全能大拿,藝術家,處理空間與視覺的行家。
第02章:遺忘的并不一定是記憶的衰退,也并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卻是學習的良師益友。
1、遺忘并不代表就是記憶衰退了,他有“垃圾信息過濾”功能。使得人的大腦能夠專注于某一件事,“專心的遺忘”。但只是信息提取難,基本上為0。遺忘不僅是一個被動的衰減過程,更是一個主動的過濾行為。
如果沒有一星半點的“遺忘”,對長遠的學習就沒有任何好處。這就跟鍛煉之后的肌肉一樣,先損耗,后增長。但受損后能更加強記憶,記憶能變得更深。
2、記憶都具備兩種能力,即儲存能力與提取能力。
儲存能力是有一個記憶曲線的,如果重復多學幾次,記憶會更加深刻,能力會更強,如果已經學到的東西沒有機會得到不斷的運用,那么必將從記憶中漸漸消退乃至徹底消失,也就是說,用進廢退。記憶在最初的幾天里會增加,哪怕沒有做過任何復習;而記憶的逐漸消弭,平均是從第四天之后才會開始。
3、記憶走向的兩個方向 :消退與回想
一個人回想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學習時所用的材料。學習材料是圖片、照片、白描繪畫、彩色圖畫乃至詩歌比沒有感覺的數字文字更能記憶。
4、任何記憶都具備兩種能力,即儲存能力與提取能力
記憶的儲存能力只會越變越強,永遠不會減弱。提取能力同樣也會因為學習和反復運用而變得越加堅實。反之,如果得不到強化的機會,提取能力便會迅速下降。記憶不是全部丟失了,一時無法提取出來的記憶而已,它的提取能力在當下很低,低到幾乎為零。
用記憶來改變記憶,而且是越改越好。遺忘,不但能過濾掉干擾你的信息,還會激活并加深你已經學得的部分,根據先損耗后增長的法則,在你提取記憶內容時再次激發出更高的提取能力和儲存能力。這便是由大腦生物學以及認知科學所得出的最基本原理。
所以如果要真正學到東西,學后不但要重復的復習,還需要去實踐或行動,才能真正的記憶下來,否則存儲能力弱或是提取能力弱就會讓學習能力降低。
第03章:學習環境需要不斷的變換
環境的還原是增強記憶的法寶
音樂、光線、周圍的色彩等這些科學家所指的背景提示效果,都是些抓不住、摸不著的東西,未免讓人煩惱。那些東西往往都在潛意識里,根本就無影無蹤。
內在提示和外在提示的確可以是相當有用的記憶提示,但在真正強有力的提醒面前,就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好在練習的時候就不斷變換周遭環境。這些針對慣常行為的每一個改變都會幫你把要學、要練的東西記得更牢固一點、更清楚一些,幫你把記憶保留得更長久。其實,這樣的實踐本身就能強化你的學習,讓你學得的東西越發不必依賴于周遭環境。
學習不但要鞏固的周期性的加深記憶,并提升提取能力,還需去實踐。不要依賴于某個環境,也可以適當以環境記憶法去記憶。聽到的只是你聽到的,看到的也只是你看到的,只有真正學到了做到的,才能成為我們的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