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今年3月份的新書。這本書看了下還比較實用,大多數是具體的可以實際模仿的方法,不像很多方法論的書籍那樣,看過之后,只懂方法,但是還是無法模仿,就像學了屠龍術一般無用武之地。越學習越發現,無論做什么,都得需要“精細化努力”,也就是刻意練習。本書對自己來說,有以下幾個啟示:
一是關于動詞、短句的用法,可以嘗試在文章中使用
二是關于起標題的方法可以實踐。
三是畫面感,自己之前不太注意,以后可以嘗試。
以下是本書的一些精華內容分享。
1 詞匯力
關于詞匯的幾個使用經驗
(1)動詞是文案的脊梁,要多積累相關的動詞。
(2)名詞的精髓在比喻。
女孩子記不住“蘭蔻精華肌底液”“雅詩蘭黛特潤修護機頭精華露”“資生堂紅妍肌活精華露”,卻能把“小黑瓶”“小棕瓶”“紅腰子”掛在嘴邊。這都是因為后面的詞語中都是形象、簡短的名詞,這樣的詞匯更容易被受眾記住并流行起來,而且這些名詞大多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他們用受眾熟知的事物,去比喻另一種陌生而不易描繪的食物,在受眾頭腦中建立起關聯。
盡量少用形容詞和副詞,特別是像“高端“至尊”這類比較抽象的形容詞,多用具體的名詞和動詞。
人類的大腦里好像擁有大量的線圈,一句文案擁有的鉤子越多,它在記憶中就越根深蒂固。如果我們想讓文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使它身上長滿“鉤子”。
搖滾是一場高級動物的戰爭,在低音炮火中,浴火重生。
搖滾不是痛苦的信仰,它是一種痛并快樂的癢。
(3)巧用擬聲詞和方言
(4)文字的韻律和節奏
在商業文案里,富有節奏感的文案會讓受眾更樂意讀下去。讓文章更有節奏感的訣竅,作家阿城的經驗是:多用短句。
比如說,“他站起來走過去說”改為“他站起來,走過去,說”節奏就出來了。
中國語言是以四拍子為基本節奏,所以我們的成語大多數四字詞。若是把四個字接四個字,拆解成三個字,一個字,接著又是四個字,就有意義和美感了。
(5)停止諧音和雙關,遠離四字箴言。
如何積累詞匯?
用一個隨身的小本或者單獨開通一個微博,記下你看到的,聽到的有意思的詞句。
打開自己的眼界,將接納信息的觸角延伸到更廣泛的領域,盡可能多低接觸一些科普類的知識,攝入清新的名詞。
不僅是書籍、各類紀錄片、電影,歌詞,都是積累詞匯的有效途徑。
2 畫面力
(1)避開抽象的雷區
畫面感越強,受眾越省力,作品和受眾之間的隔閡就越小。
如何盡量消除語言的模糊性,讓文案的描述真實可感,有畫面感呢?
①避開知識的詛咒( 你知道事情別人也許不知道,而你恰恰忘記了這一點),讓文案成為提詞器
這個時候,讓我們的內容與受眾熟悉的事物之間發生聯系,就成為了信息傳達的關鍵。我們寫下的文案就是一個“提詞器”,不是新增信息,而是鏈接信息。
比如“每100克魷魚干含膽固醇871克”“吃一口魷魚就等于吃20口肥肉”,顯然第二句更讓人印象深刻。
要想寫出生動的文案,就必須捕捉、放大語言的畫面感。
(2)畫面感能量: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
紅星二鍋頭文案:
用子彈放倒敵人,用二鍋頭放倒兄弟。
吧激情燃燒的歲月灌進喉嚨
三步走鍛煉動詞使用:
第一步:按照需求寫出一句文案
第二步:試著將它改為含有動詞的句子
第三步:審視這些動詞,試著找到更好的動詞替換它。
比如:
這家淘寶店的東西很便宜、實惠!
5塊錢能買到的,為什么要花10塊?
能花5塊錢買到,憑什么要掏10塊?
3 故事力
文案的本質是溝通,而故事是一種高明的溝通策略。心理學研究表明,生動的、能激發情感的刺激更容易進入頭腦,在編碼時得到大腦更充分的加工。好故事擁有挑起人們強烈情緒的能力,無論這種情緒是感動、悲傷、狂喜、憤怒還是恐懼,情緒足夠強烈,就意味著更容易形成記憶。
“我坐在鋼琴前時他們都嘲笑我,但當我開始彈奏時。。。。”每個人都有被別人看低的時刻,每個人都有揚眉吐氣的愿望。這句文案一出,立刻攪動了無數顆對成功抱有欲望的心靈。
充滿細節的故事,很容易觸動受眾的心弦。
通過普通人的故事,通過文字呈現細節。
不痛不癢的叫事實,尖銳扎心的才叫故事。有銳度的故事可以賦予文案穿透力,像刺一樣扎進受眾的心中,而銳度則源于精準的洞察。
A文案:
Lily,225歲,健身365天,甩掉20公斤。
B文案
Lily,25歲
2016年體重70公斤,綽號“胖妞”;
2017年體重50公斤,人稱“女神”。
B文案的銳度:肥胖帶來的人際交往傷痛。
反差設定
善用原型
具有原型特征的故事情節一共12種,他們分別是:
探索蛻變? 解謎? 對抗
災難 復仇 征服? 愛情
犧牲 逃脫 拯救 救贖
“KISS”原則:心智厭倦復雜的信息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故事線八點:背景、觸發、探索、意外、選擇、高潮、逆轉、解決
感官原則
4 感染力
想要寫出“10萬+”爆款文案,你首先要讓受眾忍不住轉發
(1)誘惑受眾的本我
兩個技巧:形象化展示
? ? ? ? ? ? ? ? 制造對立沖突
(2)說服受眾的自我
自我小人十分功利,它關注一定時間內的回報,而非當下的體驗。
(3)滿足受眾的超我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則支配,屬于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超我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對立面,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它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超我按照道德原則行事,代表社會取向和自我理想。在商業環境中,也不乏利用受眾的超我小人兒的特點進行營銷的案例,譬如珠寶、別墅、名貴手表、高檔汽車等產品就在努力地營造出身份感和階級感以期打動受眾。
受眾的5種心理需求
在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地位大大提升,能夠得到受眾喜愛、認可、主動傳播的文案,才是好文案。想要寫出這樣的文案,除了弗洛伊德的理論,我們還需要了解受眾到底有哪些心理需求,只有洞察了受眾的心理動機,才能了解什么樣的文案更容易打動他們,通過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來實現銷售目標或傳播目標。
傳播學者認為,大眾的心理需求逃不出5種類型:認知的需求、情感發泄的需求、個人整合的需求、社會整合的需求、炫耀的需求。
5溝通力
(1)SCQA結構:高效溝通的“萬能框架”
SCQA結構是麥肯錫公司提出的一種邏輯思維方法,它包含情境(situation)、沖突(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答案(answer)四部分。
SCQA結構的優勢在于,它一直在引導你站在受眾的角度考慮問題,而非自說自話。在文案寫作中,也可以利用這一結構提升受眾的興趣與接收意愿。
“如果沒有人陪伴,連茶的味道都會不一樣”的文案中,就將情境、沖突和問題融在一句較短的文案中,達到引起大眾共鳴,從而關注老人的目的。
(2)蜥蜴腦法則:改變行為比改變態度容易
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吉姆·柯明斯(James Crimmins)曾在《蜥蜴腦法則》一書中提出一個觀點:如果你想說服一個人,就不要和他的大腦皮層對話,而是要和他的“蜥蜴腦”對話。他認為人的大腦有三層結構,分別承擔不同的功能,大腦皮層掌管理性,中間哺乳動物腦掌管情緒,最內層就是蜥蜴腦,掌管人的行為。
為什么與蜥蜴腦溝通最重要呢?吉姆·柯明斯的核心觀點是:改變行為比改變態度更容易。比如情場新手在交往初期,會著急得到女方明確的表態,而情場高手則會跳過這個步驟,直接引導行為,如帶她去喜歡的餐廳,送她鮮花,包攬換燈泡、修電腦等各種活計……用戀人間的親密行為引導女方默認戀愛關系達成的事實。
(3)溝通升級:從線性模式到交流模式
(4)心智顯著性法則:制造記憶提取碼
只有當廣告信息具有顯著性時,被記起的概率才會更大,簡單地說,就是容易被想起來的東西總是更能討巧。
如何才能制造記憶提取碼,讓心智顯著性得到提升呢?有三個要點:
一是信息足夠簡潔,
二是信息盡量形象(這兩者的目的都是降低記憶和提取的成本),
三是重復(目的是制造記憶錨點)。
6金句力
如果要給一家健身房寫文案,你會怎么下筆?
A文案
一流健身器材,練出完美身材。
B文案
每天堅持健身,減壓、減肥又塑形。
C文案
不開心的時候,流淚不如流汗。
每次洗完澡站在鏡子前,都舍不得穿上衣服。
7個技巧:
1.押尾韻
“故鄉眼中的驕子,不該是城市的游子”(房地產文案);“將所有一言難盡一飲而盡”(紅星二鍋頭);“一切順利就覺得自己真行,遇到麻煩事就怪水星逆行”(UCC coffee shop)
2.對比法
你消化一餐外賣要300分鐘,地球消化你的餐盒要300年。(百度)
管得好上百人的公司,卻老弄丟自家的鑰匙。(360智能家)
你有一顆比十萬八千里還遠的心,卻坐在不足一平方米的椅子上。(別克昂科拉汽車)
3.拆解法
“來全聯不會讓你變時尚,但省下來的錢能讓你把自己變時尚”
“買補水產品,是為了給你的年齡摻點水分”,則把“補水”拆解為“給你的年齡摻點水分”。
大眾點評網的“吃都吃得沒滋味,怎能活得有滋有味”
“年輕人需要指點,但不需要指指點點”
“有些人喜歡說自己是外貌協會的,結果自己的外貌卻進不了協會”
4.比喻法
“童年的朋友,就像童年的衣服,長大了就穿不上了”。
5.顛倒法
“扮成潮人,就是不要消失在人潮”“把好的物品帶回家,是為了把更好的狀態帶出門”
6.反常識法
“這世界上的傻子不一定真的腦袋不好,但一定自以為聰明。”
7.故事法
7 傳播力
讓信息順利通過過濾器的正確方式是什么呢?4個要素。
1)信息與人的關聯度
2)信息源頭的可信度
3) 信息的新奇度
4) 信息的簡易度
一般而言,高水準的表達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力量型的,就像給文案戴上拳擊手套,使之精悍有力,可以有效喚起行動。另一種是挑逗型的,就像給文案插上羽毛,使其具有撓癢癢般的魅力,可以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加深記憶。
寫出力量型文案,有三個技巧:從負面情緒著手,多用短句,多用動詞。正面情緒能讓受眾產生愉悅感,但負面情緒往往更有“扎心”的力量。
共鳴水平:構建場景,打開受眾的情緒閥門
“一個觀點引起某個人的注意,必定是因為它勾起了他某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它又包含有某個足夠突出的差異點因此得以再次引起他的注意。”
下面兩句文案,哪一句更容易引起愛美女士的共鳴?
A文案:
我的女朋友是個愛美的女人,愛美到有點瘋狂。
B文案:
我的女朋友有超過50個色號的口紅、30件不同款式的白襯衫,當你打開她的鞋柜時,你會誤以為她是一只蜈蚣。
新媒體傳播力的4個關鍵點:
1)使用強關聯的刺激因素? ?比如? 蹭熱點
2)讓用戶成為“精神股東”? ?讓用戶在產品誕生之前就參與“養成”
3)發動Meformer的力量??即信息分享者,這類用戶偏愛分享社會新聞或干貨知識類的信息,他們約占用戶總數的20%。
4)“后真相”時代,縮小情緒“顆粒度”??
??“后真相”意思是:客觀事實對公眾意見的影響,不如情感或個人信念的影響大。
好的標題是內容成功的一半
一個好標題則基于對文章內容的巧妙提煉,它就像烤肉攤小哥往羊肉串上撒的那一撮孜然,能將路過的人吸引到面前來。
針對這五類內容寫出好標題的技巧。
1)情感/勵志類內容
情感/勵志類內容的首要職責,就是幫助受眾宣泄情緒,情感/勵志類內容標題的職責也同樣在此。如果你研究過一些情感類大號的標題,你就會發現它們都在十分盡職地做著這件事情。
既然要宣泄情緒,那么標題通常需要觀點鮮明,最好非黑即白。
技巧一:受眾本位
“秒回的人,太可愛了”(思想聚焦)
有事直說,別問“在嗎?”(卡娃微卡)
技巧二:挑戰常識+制造二元對立
常識是“克己復禮”,反常識則是“縱容自己”,你說受眾更愿意點擊哪種標題?來感受一下:
你這么懂愛情,一定沒談過戀愛吧(不二大叔)
誰規定女人一定要活成“賢良淑德”的模樣?(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為什么說姐弟戀是白頭偕老的標配(談心社)
技巧三:懸念+利益點
這類受歡迎的標題,往往以長者的口吻,循循善誘,為受眾揭露生活的真相和幸福生活的竅門。
長相中等的姑娘如何進階到“美”(蟬創意)
為什么說中國流浪漢才是生活藝術家?(公路商店)
這件小事讓上億人睡不好,其實3個方法就能解決(丁香醫生)
這類標題的常用技法,是利益點明確,讓受眾明白看完后能得到什么樣的信息,同時制造懸念,吸引點擊。如果沒有明晰勾人的利益點,單純地去談制造懸念的技巧,無疑是一種徒勞。
2)時尚/娛樂類內容
時尚/娛樂類內容,是對平凡生活的一種抵抗。
平凡的對立面是什么?故事。
故事有起伏的情節、有懸念,能滿足人的好奇和獵奇心理,而具有這些元素的標題,就很容易被受眾的手指戳中。
技巧一:人稱代詞+時間軸+反轉
這類標題多以第三人稱代詞“他/她”打頭,并一氣呵成地按時間順序講完這個人一生的跌宕故事。受眾基本上一看到這類標題就能知道內容的梗概,但唯獨不知道這人是誰。比如:
他是梁啟超最愛,美國洗碗拿到博士,中國同學造導彈打中國,他造導彈保衛祖國(金融八卦女)
在內容符合事實的前提下,越戲劇化、越反轉、越勵志,就越好。
技巧二:懸念+信息階梯
在內容質量過關的前提下,能勾起受眾好奇心和窺探欲的標題,就是好標題,比如:
揭秘一家融資4億的游戲出海平臺,馬云、馬化騰、史玉柱等大佬都在投資(娛樂資本論)
商家絕對不會告訴你的事實:我們用3個月測評了15款掃地機器人后發現……(清單)
什么樣的包,真正禁得起時間考驗(黎貝卡的異想世界)
跟風買這些口紅,你只會越來越丑(YangFanJame)
這類標題都通過懸念成功制造出信息階梯,即寫作者掌握著閱讀者不知道的秘密,轉發這條信息的人掌握著只讀了標題的人不知道的真相,從而提升了點擊率和轉發率。
3)生活/美食類內容
生活/美食類內容的標題,首要職責是用文字活靈活現地描繪出勾人的顏色、味道、溫度、觸感,營造出感官上的吸引力。
技巧一:滿足多種感官
神奇的牛軋糖蔥香米餅,一口咬下54層(美食臺)
怎樣一口吃掉9朵玫瑰和15朵茉莉(美食臺)
薄如蟬翼的金華火腿,每一口都是時間的味道(一條)
1.5斤新鮮甘蔗濃縮成一顆糖:它懂你不能說的(ENJOY美食)
集蘋果、梨、棗三種風味于一身,這果子有點鮮(下廚房)
上面一組標題,都是在談食物的風味,卻都沒有使用描述味道的形容詞,而是用一些具象的名詞來激發畫面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形容蔥香米餅,不用“薄脆”,而用“一口咬下54層”,形容鮮花餅,不用“清香”,而用“吃掉玫瑰和茉莉”,讓視覺和味覺產生聯動。
技巧二:尋找背書
人們對于有來頭的東西總是格外感興趣,也更愿意一探究竟,這就是背書的力量。比如:
從硅谷火到中國,每3秒就賣一個,用過這款榨汁機,你不想碰其他的(撕蛋)
我們找來了國內最有名的侍酒師,給你選了一瓶波特酒(企鵝吃喝指南)
上述標題中,銷量、專業人士認可等都是讓標題增加分量的方式,另外名人的推薦也是一種常用的方式。
技巧三:形而上的提煉
對很多人而言,吃什么、用什么的關鍵不僅在食物、器物本身,還在于它們能營造出的一種生活氛圍,俗稱“××代表著××的生活態度”。比如:
吃掉一只優秀的小龍蝦,就抓住了南京的夏天(企鵝吃喝指南)
憋了一個冬天,老夫的少女心被這口小甜水喚醒了(企鵝吃喝指南)
只要鍋子還在噗嚕噗嚕,心情就不會blueblue(艾格吃飽了)
一顆懶蛋蛋,解救你的冬日焦慮癥(ENJOY美食)
現代人有太多“病癥”需要治愈:失眠、焦慮、抑郁、喪、社交恐懼、尷尬癌……現代人有太多心理需要被滿足:文藝心、玻璃心、逃離心、少女心、公主心、女王心……標題中出現與此相關的字眼,點擊率也會更有保障。
技巧四:比較法
比起天花亂墜的描述,比較法是省字又管用的一種技巧:
吃過這枚鳳梨酥,其他的都是將就(艾格吃飽了)
它甜過世界上99%的水果,慕斯般口感好迷人(下廚房)
生理期用這10件小物,比紅糖水管用100倍(IF)
在標題里通過比較,放大產品某一方面的特點,看上去似乎有點夸張,卻不至于浮夸,讓受眾有了進一步了解的欲望。
4)科技/資訊類內容
這類內容中,有一些是新聞屬性較強的,比如某權威人士的新發言、某大廠的新動作等,這類內容的標題只要把相關關鍵詞都放進去,就已經足夠吸引眼球。除此以外,想要用標題給內容添彩,也有一些技巧。
技巧:列數字
這一類標題中往往含有一組或多組數字,比如:
追蹤了783家創業公司5個月,分析了64.7萬條數據,我們發現了10個有趣的現象(虎嗅網)
YY的海外故事:1年3000萬月活、估值4億美金的直播平臺,能有怎樣的想象(36氪)
逃離小程序:60%用戶回歸App,70%開發者欲放棄開發(鈦媒體)
數字的準確、直觀,容易給人一種專業感和權威感。
5)知識類內容
知識類內容必須要有信息增量,此類內容的標題中,就必須明確地體現這一點。
技巧:化繁為簡
一篇文章為何能引爆朋友圈?受眾主動轉發背后的8個內容傳播規律(饅頭商學院)
一篇長文,讀懂“10萬+”標題的全部套路(烏瑪小曼)
這4個靈魂問題,解決你80%的困境(LinkedIn)
看到上面這組標題,你是不是還沒看內容,就快要抑制不住想收藏和轉發的心情了?它們的共同特點在于,將內容包含的知識進行了高度簡化提煉,讓受眾一眼看上去心理負擔很小,諸如“8個規律”“一篇長文”“4個問題”,讓受眾感覺只要付出些微努力,就可以有很大收獲。
8 銷售力
不同象限產品的文案寫作需要采取不同的溝通策略。
對于“高參與度—積極動機”象限的產品,文案要創造出與品牌個性強關聯、較為深刻和牢固的情感,并讓它成為消費者生活價值觀的一部分。
對于“高參與度—消極動機”象限的產品,文案需要提供有邏輯、有說服力的理由,尤其應該提供與同類產品對比的優勢。
對于“低參與度—積極動機”象限的產品,文案需要著重表現某種情感屬性,喚起消費者對廣告的情感偏愛。
而對于“低參與度—消極動機”象限的產品,文案的目標是引起消費者的嘗試性購買。
總體來說,靠近“高參與度—消極動機”的產品,理性成分越多越有效;靠近“低參與度—積極動機”的產品,情感訴求成分越多越有效。
哪些提升溝通效率的要點呢?
1)理性訴求
第一,多用數據,忌含糊。
第二,尋找第三方背書。
第三,歸納信息點,降低受眾理解成本。
2)感性訴求
產品價格:偷換消費者“心理賬戶”,輕松撬開錢袋
產品文案本質上做著“翻譯”的工作,這要求我們運用文案的技巧和力量,將專業、難懂的產品功能“翻譯”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利益點。這不僅需要扎實的文字功底,更需要對產品的透徹了解和對消費者心理和行為的洞察。
9 邏輯力
理清邏輯的3個要點:有結論,有理由,結論和理由有聯結。
文案的本質,是與受眾的溝通,無論你傳遞了什么信息,都必須讓受眾知道你的結論是什么,并且給出支撐你結論的強有力的理由。
用金字塔圖梳理邏輯
1)把最想傳遞的信息作為結論
2)至少找到3個理由作為支撐
3)讓信息在受眾腦中打包、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