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未冷前
嫌,詞解:對別人的感情的一種拒絕。與之相關的詞有:如嫌棄、嫌疑、捐棄前嫌、嫌長道短、挑三嫌四、不計前嫌……慢慢的貶義詞充斥著……說到“嫌棄”,詞解:厭惡而不愿接近……需要多大的嫌,才能避而遠之……
說到這個詞,不免想到了山田宗樹的《被嫌棄的松子一生》,嫌棄與被嫌棄,往往都是分不開的,貫穿著一生,如小說中的松子一般。
很早之前在喜馬拉雅聽里聽到秋微的一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音頻節目,這句名言一直貫穿著著山田宗樹《被嫌棄的松子一生》“生而為人,對不起”和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小說,失去了在人間的資格,看上去很諷刺,電影總能映射到現實,人人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名言特沉重……
在音頻中提到了:太宰治、張愛玲和曹雪芹,三人的命運相似,不免想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都各自各自的不幸”,人生是錯綜復雜,在各自的起點,探尋人生的意思?在很多小說里,曾看到類似在尋找人生意思的思索……
1.人生即孤獨又殘酷
早前把《人間失格》的自傳體小說看完,充滿了黑色幽默的諷刺感和悲徹感。
太宰治,幾次嘗試著自殺,自殺未遂,在《被嫌棄的松子一生》的小說八川女多次提到自己的初生可能是太宰治的轉世,選擇臥軌自殺;而對于太宰治,年僅26歲憑借《逆行》第一回獲得芥川獎,人生充滿了坎坷;把太宰治和小說的人物進行了串聯,因為一句名言。
而電影情節幾次的特寫『生而為人,對不起』,一次是八川女在遺書中給松子寫到的“生而為人,對不起”,而另一次出現在松子身材走樣,在租住的房子墻上寫到“生而為人,對不起”,也許一輩子都在跟命運和自己抗衡,然而短短的幾個字,卻透露了她的人生,一生短暫,既孤獨又殘酷。
從小松子為了能得到父親的歡心,故作小丑表情讓父親開心;在修學旅行中,為了幫學生龍洋一頂替罪名,離開了學校;后續碰上了八川女、岡野鍵夫、小野寺、島津賢治等人的愛恨糾纏,而總是事與愿違的,時刻處在反復拋棄中,逐漸迷失了自我的方向。
失落和失望總是接踵而至,永遠在邊緣掙扎。
2.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松子從學校辭退后,對妹妹久美說完:“你一點都不可憐”便沖向了遠方,父親把過多的愛給了久美,讓松子不免缺失了那一份等待已久的父愛。
往往一個“愛”字卻滲透了很多:父母之間的愛、情侶之間的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往往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就是溝通,看完電影,把心中殘缺的愛進行彌補,怯懦的人,往往會藏有自卑,因為某些原因,慘淡的經營著人生,或許就是不完美才能體會到真實性的存在于貼切。
在《把時間當做朋友》的一書中提到了心智:“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教訓”。
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在獲取自己的需求,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層面的滿足,把心智在延伸到心智模式,缺陷、不完美、缺乏溝通……終究影響一生……
改善心智模式的八種方法:
①自省與反思;
②學習;
③碰壁;
④更換新的環境;
⑤換位思考;
⑥情景規劃;
⑦深度會談;
⑧持續“修煉”。
一次跟樂哥聊到了“認可”,誰都想得到他人的認可,認可似乎成為一個一生都在挑戰的話題,不管是接受他人的被愛還是愛,還是工作上的被認可的迫切程度。樂哥曾說道:“自己出生在農村,特別的勤奮,需要特別的努力”,現在樂哥在我看來是特立獨行的,也許比我大幾歲的緣故,閱歷在逐漸增加,對于“認可”二字,說道了心坎,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積攢,贊人品吧,還有工作能力不斷的歷練,才能接受他人拋來的“橄欖枝”。
搜搜了知乎問答:“您最想怎樣稱贊?”
@Konny? Yao:表里如一
@惡童:是個有趣的人
@雷么么:“這輩子能遇見你,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一顆栗子:努力地做了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被夸贊很有天賦。
…………………………
想想“嫌棄”和“認可”是毫無相關的,卻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轉換,或許從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開始吧!
3.反觀電影:悲劇
電影總體基調是悲劇式的,往往在大眾的眼里,對輕喜劇、戲劇愛不釋手,能帶來最大的快樂,說到悲劇,不免想到《哈姆雷特》:“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想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對于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看法會不一樣,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自始至終的于命運抗衡,而松子也是,并不是逆來順受的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命運的悲劇。
飛蛾撲火,不顧一切的付出……悲劇性的結局,在千住旭公園的河川旁,無人問津的逝去;“她的一生,是荒誕的一生,是失敗的一生,卻也是不放棄的一生,是認真活過的一生”。
生而為人,請努力前行。
推薦書單:《被嫌棄的松子一生》
電影推薦指數:8.7分;小說推薦指數:8.7分,力薦。
-THE? ? END -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