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劇透帶來的困擾,在看一部電影前我往往不看影評。但在朋友圈和新聞中還是能看到評價的標題,罵者居多。
而景恬小姐,又一次成為話題中心。
連續看了《長城》和《羅曼蒂克消亡史》,本來以為《長城》看的郁悶,再看《羅曼蒂克消亡史》解解悶。
結果大出意外,羅太裝了!看完極郁悶。而《長城》并沒有那么糟糕,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加上炫目的中國元素,簡單粗暴,還算是爽。
《長城》不是一部爛片。
只是讓我們失望了。
張藝媒導演,明星云集,1.5億美元投資,中國電影和好萊塢合作的一場豪賭,這個結果也算是意料之中。一炮打響畢竟是個小概率事件。
1、故事簡單,人物臉譜化。
故事簡單,劇情弱通常是商業大片的通病,但是人物臉譜化實在讓人失望。眾多明星成為道具,景恬小姐確實不會演戲,圓睜一雙大眼,沒幾個表情。馬特一張呆萌臉,轉變發生的莫名其妙。
就是叫饕餮的怪獸,雖來自《山海經》,卻也單薄的要命。
2、中國元素如奧運開幕式般炫目。
用好萊塢大片的套路,裝中國文化的內核,初衷是好的。可惜中國文化只是流于表面,成為炫技的華麗道具和背景,內核卻不知所蹤。所謂的信任和犧牲,也很難立住腳。
從視覺效果上來看,還是挺震憾的,值回票價。
3、張藝媒已死?不,張導在嘗試摸索。
不過我可以說張導老了嗎?估計最不愛聽這個了。
電影看著有點爽,卻是無感。無論特技多么棒,服裝多么貴,大明星有多少,儀式感多么強,中國元素多么炫......最終,我們還是要看人性,要看故事,要對人物產生感情。
《長城》內外,都是擰巴。
剛看了下票房,不到7億,估計沖10億比較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