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數學老師給學生一堆習作,做的幾乎是完全一樣的題目,學生就沒有機會強化大腦,無法增進大腦各區域的溝通。"——《促進大腦溝通和發展的方法》。
5月下旬—6月中旬,一年級數學在學習大單元《100以內數加減法》,在理解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后,有對應的計算練習和解決問題,我的一年級數學課堂又陷入到指導學生做題的瓶頸中,好在王緒溢博士在麻吉星教發平臺上看到我的課堂記錄,了解到我的教學"困境",對我進行了高階且細致的指導。
我將三篇教學設計《小括號的認識》、《同數連加》、《連減解決問題》發給王緒溢博士,在王博士的啟發指導下,我的課堂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一、邏輯梳理:化抽象為具體
《小括號的認識》這節課主要學習內容是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應當讓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的方法。
此前學習進位加和退位減時,可以借助小棒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那怎么讓學生“創造”小括號呢?設計時我的想法是有些小朋友可能已經認識了小括號,那就同伴互助認識小括號吧,完全忽略了“創造小括號”這個學習體驗。
于是我這樣設計:
王博士指出:“這一段教學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很抽象,他們應該是要通過具體操作來學習。這段活動之后還是回到老師講授,感覺上就只是變個方式的講述式教學。小括號的認識應該是從“必要性”著眼,通過邏輯梳理讓學生“自然而然”想出要用個什么“東西”把數字包起來?!蓖醪┦拷ㄗh我可以通過一個任務來進行。這不就是從“必要性”出發,讓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嗎?
于是我進行了這樣的調整:可以請學生用數字和符號擺出算式,請他們開動腦筋想辦法讓算式合理,學具可以提供繩子、圈之類的物品,請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得不斷去思考,用什么“東西”把數字包起來,為什么要把數字包起來,這樣小括號的必要性和運算順序不都解決了嗎?最重要的是學生是在具體的任務中體驗和思考,和原來的講述教學被動的接受完全不一樣。
是的,一年級學生處于具體運思期,動手操作的具體直觀的學習方式很重要,雖然學習的內容很簡單,用講述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但這樣學生的大腦絲毫沒有得到鍛煉,所以我們更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做好數學的邏輯梳理,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大腦區域進行溝通與聯結。
二、逆向思考:全面得知學生學習成果
王博士看完教學設計后發現我最后都沒有檢測確認學生的學習成果,我立馬想到的是用投票進行檢測,王博士發給我這樣一段話:“數學學習幾乎所有人重點是放在解題,也就是有一個題目,然后想出答案,卻很少有人嘗試著反過來,給一個答案,讓學生想出題目?!蔽揖褪沁@樣的數學老師,一年級上冊還記得做了這樣的嘗試,這學期全然忘記了。為什么會忘記呢?因為在課堂上實踐的少以及沒有及時反思寫作記錄。是的,用這種方法能較為全面的得知學生的學習成果。
《小括號的認識》一課中我沒有設計合適的任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在后一課時《同數連加》時學生出現了這樣的3種列式(都可以),分別是連加、分步計算、小括號,我請學生投票選出最簡潔的算式。可以看出22%的學生對小括號的“必要性”和“簡潔性”體會不深,我們進行了簡單的班級對話,對算式的簡潔性、小括號的必要性進行了交流。
為了更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在6月13日的復習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請你用36-(4+2)=?編數學故事。1班一個小朋友編的數學故事是“一共有36個蘋果,賣出了6個蘋果,還剩下多少個蘋果?”一次作答中75%的學生認為這個故事能用算式36-(4+2)=?來表示,學生理解小括號里面要先算,但不理解故事并沒有表示出4和2,經過班級對話后學生們掌握和理解了,在這樣的逆向思考和嘗試中,能更好的發現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能力。
從不同學生的作品就能看到學生不同的學習成果,3號學生作品不僅做到了創編,還做到了補充連減的方法。
所以,親愛的數學老師們,這種方法我們不妨多試試。
三、多元表達: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思考,比如下圖中呈現的用圖文結合、編故事、筆算等等方式表示出50÷8。
當我看到這個作品時眼前一亮,于是在根據算式編數學故事時我鼓勵孩子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的方式(寫、畫)來創造,我們來看看小朋友的作品吧!
學生上臺匯報時繪聲繪色講了可愛的數學童話,烏龜弟弟、哥哥、媽媽的聲音還不一樣呢!全班都笑了,學生們都更愿意參與進來啦!
小朋友做了多種嘗試,不同的表達,他也在體驗中感悟到:文字信息比圖片信息容易呀!那么下一次有文字信息有圖片信息時(圖片信息有時還有陷阱),他就能從龐雜的信息中快速的提取有用信息。
可以看出學生具備了清晰的思路,簡潔的語言表達:每箱牛奶8袋。并且用簡潔的符號語言來表示,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展示匯報后我請學生找找優點,學生說到"一一對應",這可是一年級很重要的數學思想哦!這也是我沒想到的,就這么奇妙的在學生的作品里巧妙的應用和學習了。這些都是真實的鮮活的學生想法。
學生畫圖編故事,用列算式、畫箭頭、列表格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學生的回顧與整理能力也很不錯,比起教師講述,素材、內容都豐富不少。
是的,從這些學生多元的表達里我們看到學生在積極的思考,他們的大腦神經元正在不斷的聯結呢!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堂,我和學生們都在享受課堂,快樂的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