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后來再也沒有受傷過了,她她以自己的節奏,舒服的跑,跑步對他就不再是一種任務,堅持,而是快樂,舒暢,撫慰,她需要跑步,也享受著跑步,每天清晨或者午后或者晚上,在寶石一般珍貴的跑步時間里,他享受著和自己完完整整的相處,一邊跑步一邊整理心境和思緒,或者將內心完全放空在腳步里,跑步沒有增添他的疲憊,反而使他精神振作,有了充足的精力去應對繁忙的事務,同事和家人都感到了她的神采奕奕。
兩個月后,小初參加了杭州馬拉松,短程組12.8km,又過了兩個月,他參加了廈門馬拉松半程組。
21km,幾個月前,這個數據對她來說是個天方夜譚,她覺得那是運動員或者身體素質特別強壯的人做的事情,和她這樣一個沒有運動細胞的柔弱的女子,能有什么關聯?然而,她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竟然也完成了半馬,真沒想到,她也能有這么棒!不可思議,她贏得了信心,我由衷為她感到高興。
當然我們都沒有忘記,小初跑步的初衷是為了減肥,剛開始每天都量體重,指針卻頑固不動,幾乎沒有變化,后來改成兩周稱一次,終于有一天數字有了下行的跡象,但變化依然緩慢,但是同事都看見她有瘦下來的跡象了。跑步增加肌肉消耗脂肪,肌肉的比重大體積小,因而剛開始的時候,重量上不一定會有顯著的變化,但身上總能找到瘦下來的證據,比如褲腰帶松了些肩骨頭尖了些,臉龐的輪廓明晰了一些,這些都是讓人開心的事。
四個月以后小初一共瘦了14斤,可以穿懷孕以前的衣服了。不過此時的她心志發生了轉變,她還會稱體重,計算卡路里,但不在想著怎樣把自己跑瘦,而是想著瘦下來才能跑得更好。
一般膝蓋承受的重力式人體重量的四倍,跑步的時候,這個指數會達到十倍,所以想要跑得好,跑的快,跑的無傷痛,瘦下來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跑過半馬的小初,不但愛上了奔跑的感覺,也愛上了馬拉松鼓舞人心的賽場,他已經無法舍棄這些了,她視跑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因此他在飲食上更加嚴謹自律了,一定要積極的降低體重。才能獲得更加輕易地跑,只跑出好成績。
廈門結束以后,她又為自己擬定了新的挑戰,她敢夢敢想了,希望在50歲之前跑完自己的第一個百公里。小初在微信里寫道。
從“為了減肥而跑步”到“為了跑步而減肥”,這是關于小初的故事。除了保持來之不易的減肥成果,她還希望自己能像一只輕快小鹿那樣,一直歡快的奔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