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見你的那一刻,我殺死了心里的另一個自己。這便是全世界最微小的殺人事件。
? ? ? ?故事很簡單,標題黨一員表示失望,原以為是個什么暗黑系推理之類的,畢竟日本在有些方面還是比較重口的。是聽了主題曲之后對電影感興趣的,知道是巖井俊二的作品,更添了一份好感。我這個拖延癥不是一般嚴重,連自己欣賞的喜愛的都要等一等,至于等什么,隨緣:突然想起啦,看到網上的影評書評啦等等。似乎也如精英人士一般舍不得浪費時間,做任何事都要精打細算,然而可笑的是,只有在這些或許能發展興趣愛好提高自己的事情上我變得吹毛求疵,其余閑暇時間則能多懶散有多懶散。
? ? ?回歸正題,巖二的作品中,大概《情書》流傳較廣,我未讀前已從口耳相傳的人中了解大體情節,因此好長時間便再提不起興趣,終于,也就是我剛剛提到的那個“機緣”到了,又又重拾起書來,結尾令我印象很深,也可能是因為前文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過平乏無味,以至于直到讀到最后,也可稱為全書最重要一段,被讀者拿來反復品味的一段,才頓悟,啊,是這樣的情感。還記得當時看完最后一段,對,僅僅是那一段,瞬間有千思萬想涌過來,想著應該寫點什么好日后懷念,沒想再提筆卻已經不知該如何寫了。想法就是這樣,一瞬間的事情。只覺得巖二也是個懷揣著少女心的作家,平平淡淡的文字,那一段是意料中的,沒有心機的鋪墊轉折,卻就不知道如何正正勾起我的那些埋藏許久的少女思緒。
? ? ? ? 我想巖二少年時必定經歷過使他記憶頗深的青春二三事,讓他如今仍然在描寫15,16年紀般女孩心思不停的揣摩。《花與愛麗絲》我起初完全是因為對音樂的興趣,看了評論簡介貌似一般,但還是看了。結尾處突然有種小得意的感覺,哈,我抓到你的套路了,卻還是被感動到。這不是矯情,是過來人的醒悟。花出于羞澀難堪地跑掉后,我緊盯著湯田的臉,似乎自己成為了花,盡力想從中找出證據。然而看到他只是不知情的目送她們遠去,輕輕的一轉身,同往常一樣的步伐走后,我笑出了聲。這便是我們女孩子心心念念的青春。所謂暗戀啊。其實湯田說完那句:“超疼的。一輩子都忘不了的那種。”我是有著些許期待的。而列車上花滿臉幸福地自說自話,那是愛的告白啊。仿佛被偷窺心事一樣,既害羞又有點小開心。若我沒看到那個轉身,若是自己暗戀的人,我一定啊,和花一模一樣,驕傲的宣稱抓到把柄了,那句話,那個動作,不都顯示出了么。這個時候,或許明白了平淡的含義,日常,是為了突出特別時刻。我們的青春(暗戀)就是這樣啊,沒有什么顛蕩起伏轟轟烈烈,有的只是日常的瑣碎和只供有情懷的少女們把玩回味的細節了。
? ? ? ?最后只想感嘆,巖井俊二你是有多么懂少女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