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動機與目標》第2天──「RIA學習力」便簽輸出第14期
拆頁三
選自《第2章 你還能變聰明嗎?》P33
信念如何塑造成就
對自身優劣勢的信念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制定的目標。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數學和自然科學學得不錯,那么下決心成為一名工程師便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相信自己四肢不協調、動作緩慢,那么試圖加入大學運動隊可能就不太說得通。我們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影響著我們對事物可能性的認知—甚至還影響到我們的實際成就。
有趣的是,這不僅僅在于你是否認為自己已經擁有某種能力,而實際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覺得自己可以獲得這個能力,也就是說,你認為某種智力(或個性、體魄)是既定的還是可塑的?一個人是固定在某種聰明程度上,還是能變得更聰明?心理學家把這些信念稱作“間接理論”—也就是關于智力(或個性、道德觀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質)的個人信念。
什么使人聰明?如果你相信聰明度是天生的、遺傳的,或是在幼年發育形成的,但成人后就差不多不變了,那么你是一個關于智力的“實體論”者。智力的“實體論”簡單地說就是相信一個人的智力空間有限,沒什么方式可以改變它(換言之,智力是個不變的實體)你或者聰明,或者不聰明。
反之,如果你相信聰明程度可以通過時間從經驗和學習中得來,并且投入便能獲得更多的話,你是個“漸進論”者。智力的“漸進論”是相信聰明度為可塑質量的理論——人們在任何人生時期都能變得更聰明。
毫不奇怪,實體論者會特別為證實自己的智力而做決定、選目標。通常他們都會避免太有挑戰性的目標而選擇安全選項。關于這點我可以根據切身經驗發言—我直到讀研究生以前一直是個頑固的實體論者。像很多人一樣,我相信一個人在某些學科上很拿手是基因所致。也像大多數美國人一樣,我相信如果你需要在一件事上特別努力則說明你并不擅長此事,心理學家稱之為“逆努力規則”——勤能補拙嘛。因此我曾經只會選擇對我來說容易的課程——使我看上去并自我感覺聰明。
漸進論者不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當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任何能力——是可以增長和發展的,你便不會把注意力過多集中于證明自己聰明上,反而會更注重培養自己的智力。挑戰并不可怕——它是獲取新技能的機會。犯錯誤不代表你笨,而是提供了更多幫助你學習的信息。我常常對我母親成年后學會的諸多技能感到驚嘆——那都是她小時候沒有學過或沒有被正規訓練過的技能。我的母親自學炭筆素描會縫制圖案復雜而精致的被面,自己設計并制作服飾,還是個園藝大師。她自己給家具整修表面。她在自家外圍建了一圈巖墻——用的都自己從房圍中挖出的巖石。
「I,重述知識」(必選)
什么是實體論者?什么是漸進論者?兩者在選擇目標時有什么差異?
「A1,激活經驗」 (必選)
1)搜索你身邊的實體論者和漸進論者,請用實例佐證。
2)請描述你自己的一次實體論者經歷,和一次漸進論者經歷。然后請思考,你大多數時候屬于哪一種?在什么時候會出現實體論者的選擇?
**交作業 **:
「I,重述知識」
什么是實體論者?什么是漸進論者?兩者在選擇目標時有什么差異?
實體論就是相信一個人的智力空間有限,沒什么方式可以改變它。相信智力是個不變的實體,一個人只能是聰明,或者不聰明,由先天決定,不會改變。
漸進論就是相信聰明程度可以通過時間從經驗和學習中得來,并且投入趙多便能獲得更多。相信人們在任何時期都能變得更聰明。
在選擇目標時,實體論者會為證實自己的智力而做決定、選目標。通常他們會避免太有挑戰性的目標而選擇安全選項;漸進論者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增長和發展的,更愿意接受挑戰。
「A1,激活經驗」
1)搜索你身邊的實體論者和漸進論者,請用實例佐證。
兩種心態兩種減肥結果
小麗和芬芬在大學時是好姐妹,不僅興趣相投,身材也相差不多,喜歡的衣服可以買同款,或是不同款換著穿。隨著芬芬結婚生子,身材變了樣,孩子稍大一點點,開始了為期幾年的減肥,總也沒成效,因為她認為她是喝水都會胖的人。基于這個原因,節食減肥的方法肯定不會用。家里各種鍛煉減肥的器材,只要別人說有用都買回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減著,體重與體型仍然沒有變。
小麗比芬晚幾年生孩子,在身材差異大的幾年,有時恨鐵不成鋼監督芬鍛煉,希望還能回到可以換衣服穿的狀態。打賭的方式、每日打卡的方式、相約每周去徒步各種方式都試了,雙方累得各自放棄。
后來小麗也結婚生子,身材向芬看齊了,兩閨蜜再一次以另一種方式同穿一款衣。隨著孩子大點,小麗重返職場,恢復身材迫在眉捷。減肥可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且有活生生的榜樣在那里啊,幾年下來減一點又反彈成了常態。小麗差點也要象芬一樣認命做的胖子呢。
去年年末公司年會前,有走紅毯的項目,準備禮服時發現之前的禮服穿不了不說,想新購入禮服好看的樣子幾乎都沒有合適的碼。小麗下決心開年來一定要減肥,明年年會時身材要瘦回到從前。從那一季開始找出以前合身的衣服時時提醒自己,開年復工就報了瑜珈普拉提班,嚴格按教練指導飲食搭配用餐,春季兩個月一期16節下課下來,體重差不多回到從前,形體上還是顯胖,繼續報個健身班,按教練的指導有目標塑形,每周一次課,周中按教練指導在家自行練習,日常下意思的將瘦身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不吃甜、能站著不坐著、走路挺胸收腹……
國慶節兩閨蜜見面了,嘿,相互調侃對方,小麗說:歲月對你怎么沒起作用啊,皮膚還是水水的、有紅似白啊!芬說:歲月對你可真是一把刀啊,這身材象削了一半一樣,完全回到生孩子以前了啊!
減肥是女人們永恒的話題,在小麗和芬之間也一樣。而在他們之間不同的事是,芬一邊保持減肥,一邊用反正我就是個胖子,怎么減都沒有用的聽其自然;而小麗呢明明看到芬芬并不成功的減肥之路,仍相信科學方法,找專業人士協助,在9個月的時間里成功達成自己想要的體重目標,而且并沒有停止鍛煉,因為保持身材的健身運動以成為一種習慣!
2)請描述你自己的一次實體論者經歷,和一次漸進論者經歷。然后請思考,你大多數時候屬于哪一種?在什么時候會出現實體論者的選擇?
自己實體論者的經歷:很長一段時間認為做財務的人不善于言談,也并沒有去試圖改變。慚慚同事的工作之外的交流越赤越少。
自已漸進論者的經歷:學游泳的經歷,以前好象寫過,小時侯被丟到水里,雖沒有專門學習游泳的技巧,不怕水,有游泳圈時可以游動。工作后第一次跟同事去游泳時,以為自己游的,下水那一刻發現并不會游,短暫的驚慌后,馬上調整心態,去淺水池練習,然后一段時間后真正會游了。后來隔多久不下水,再下水還是可以游。
大多數時侯我是漸進論者。在一些自己遇到困難又沒有興趣去突破的事情上,會出現實體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