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們平時生活工作中,很多問題都是由于沒有進行正確有效的溝通導致的,例如夫妻間經常吵架,或者冷戰;同事間的一些矛盾;父母跟子女的對立等,而如何才是正確有效的溝通。
古人云:極怒時莫與人書,極喜時莫與人物。
一、這本書講什么?
書是
《關鍵對話》
,副標題是“如何高效能溝通
”。這本書指導我們在關鍵時刻實現高效能溝通
。
二、什么樣的對話 - 屬于關鍵對話?
- 1、 對話中,雙方的觀點有分歧,這樣的對話就是關鍵對話。
比如,你和老板談升職加薪,老板認為你還不夠格,但你覺得早就該提拔了,你和老板之間的對話就屬于關鍵對話。
- 2、對話的后果很嚴重,這樣的對話也屬于關鍵對話。
比如,開會的時候,老板說出的一個方案,明顯是拍腦門想出來的,你的同事們都沉默不語,但你覺得不說出真相心里堵得慌,你會怎樣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呢?這就是關鍵對話了。
- 3、對話時,雙方的情緒非常激烈,這樣的對話也屬于關鍵對話。
比如,老婆覺得你不關心她,而你認為是她不體諒你工作的辛苦,你們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這個時候就屬于關鍵對話了。
總結起來就是,當雙方的觀點有分歧、雙方的對話后果很嚴重、雙方對話時的情緒非常激烈
,就表示進入了關鍵對話時刻。
三、我們平時又是如何處理 - 這些“關鍵對話”的呢?
實際上,我們很多人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要么張口結舌不知道如何應對,要么以強硬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在對方心里留下不愉快的陰影。
四、關鍵時刻掉鏈子 - 是基因造成的
任何物種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會有兩個選擇,要么逃跑,要么戰斗。逃跑或戰斗的時候,我們身體的血液會迅速涌向四肢。這個時候,大腦就會一片空白。于是,就掉鏈子了:要么張口結舌不知道如何應對——也就是逃避;要么以強硬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也就是暴力。
五、關鍵時刻- 不掉鏈子的方法
- 《關鍵對話》這本書提供了一套有效處理關鍵對話,從而實現高效能溝通的方法。
這本書的作者一共有4位,分別是:科里·帕特森、約瑟夫·格雷尼、羅恩·麥克米蘭、艾爾·史威茨勒。這4位作者組成了一個團隊,他們共出版過4本《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其中就包括這本《關鍵對話》。
作者團隊基于20多年對全球10萬多人的跟蹤調查,甄選出大家公認的對話高手,找出其在“關鍵對話”中共有的特征和行為,層層剖析,總結和提煉出了4個處理關鍵對話的方法。
這4個方法分別是:牢記對話的目的、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從事實入手、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
。
這4個方法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內容。
六、處理關鍵對話方法1:牢記對話的目的
- 牢記對話的目的,是為了克制本能反應,保持理性思考。
假設你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在公司里推行了一項成本縮減計劃。但是,幾個月過去了,收效甚微。無奈之下,你只好再次召開管理層會議,希望大家能開誠布公就縮減成本一事出謀劃策。
在會議上,有一位中層管理者卻將矛頭指向了你。這位中層管理者說,過去的幾個月里,大家一直在想辦法縮減成本,比如雙面打印、放棄設備升級等等,但是你卻修建了新的辦公樓,而且光是新辦公樓的家具就花了150多萬元。
看,這就是關鍵對話。
之所以把這個情境稱為關鍵對話,是因為其結果非常嚴重——你一邊在公司里大力推行成本縮減計劃,一邊卻耗巨資裝修新辦公樓,并且還讓下屬逮個正著。你對此做出的解釋,將直接影響到成本縮減計劃能否順利推行,以及你在下屬心目中的形象。你會做出怎樣的回應呢?
關鍵時刻,你的本能反應,要么是逃跑要么是戰斗。
立即轉移話題,或者維持面子上的一團和氣,“新辦公樓是給大家一起使用的嘛,其目的是為了改善大家的辦公環境……”這些處理方式,都屬于逃跑。
立即糾正事實,就一些細節進行狡辯,指出中層管理者話語中的缺陷,再或者事后給他穿小鞋,這些就是戰斗。
無論是逃跑還是戰斗,其結果顯然都會導致你的目的不能達成,還會影響你在下屬心目中的形象。
那該怎么辦呢?怎樣才能確保達成目的呢?方法就是,牢記目的。只有牢牢記住了目的,才能克制本能反應,才會理智且妥善地處理這次關鍵對話。
-
首先,我們應該感謝這位勇敢對自己“開火”的下屬
,謝謝他能提出這個問題,這說明他對你非常的信任。 -
隨后,要如實地解釋原因
。如果的確花了巨資修建辦公樓,應該立即做出說明,并有錯就改;如果不清楚具體花了多少錢修建辦公樓,也應該立即查明這筆費用。查明后,如果確實花了巨資,應該為沒有把好關的失職行為道歉,并做出改正。
只有這樣,才會產生良性效應,縮減成本計劃才能推行得下去,公司也才會形成坦誠交流的作風。
從這個例子里,我們能夠看得出來,牢記對話目的的重要性。其實,任何溝通中,只要讓對話回歸目的,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讓對話回歸目的,我們不妨采用對比說明法。
-
首先,明確自己的真正目的
。
上文案例中,下屬提出質疑,讓你極其尷尬,但是,你可以詢問自己真正的目的,從而讓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受本能反應操縱。
詢問了自己真正的目的,你就知道應該積極回應那位“開火”的下屬的問題。積極回應可以幫助你在公司里樹立縮減成本的決心和形象。
-
其次,明確自己不想實現的目的
。
這一點是對比說明法的關鍵所在。如果不想讓員工們覺得你虛偽、不想讓員工們嘴上應和著縮減成本但實際上不行動、不想讓公司喪失說真話的氛圍,那么你就不應該逃跑或者戰斗。
最后,結合自己想要實現的目的和不想實現的目的,思考對策。
也就是,將前面兩步結合起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你想實現縮減成本的目的,但不想實現員工們覺得你虛偽的目的,所以,你的解決之道就是,坦誠、有錯就改。
七、處理關鍵對話方法2: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
- 處理關鍵對話的關鍵并不在于對話內容本身,而在于
對話的氛圍是否安全
。
因為只有在安全的氛圍下,我們才可以暢所欲言;而一旦我們感到對話氣氛不夠安全時,我們就不會自由表達觀點,甚至還會產生負面情緒和行為。比如,當對方失去了安全感對我們發出攻擊性的舉動后,我們往往很難冷靜做出理性的思考,而是頭腦簡單地決定和他們對著干。
所以,如果我們在溝通過程中,發現對方不說話了,或者情緒越來越激動,這就表明對話的氛圍不安全了。這時,我們要做的不是繼續喋喋不休,而是要重新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
安全的對話氛圍是指,對話的雙方有著共同的目的,對話是奔著解決問題去的,而不是你輸我贏的辯論。
識別到談話氛圍的不安全后,我們該如何重建安全氛圍呢?
我們可以通過道歉、對比說明和創建共同目的,來重建安全感。假設公司老板明天將到車間視察,為了迎接老板的視察,并展示你們近期的工作成果,你手下的幾名員工不惜連夜加班完善一些細節工作。
可就在這時,老板提出了一項方案。你一聽,不對啊,這項方案不但會影響產品質量,而且可能會讓公司失去最大的客戶。由于只有一個小時陪老板,你決定與老板溝通這項方案,而不是到車間視察。幸運的是,你成功地說服了老板放棄了這項方案。不幸的是,一個小時的時間過去了,老板沒有時間到車間視察了。
送走老板后,你回到車間,一位下屬對你發火:“你知不知道我們忙了整整一個晚上?你竟然不跟我們說明情況,這算怎么回事?”關鍵對話時刻到了,不安全的氛圍已經形成了。
你會怎樣與下屬溝通呢?
為了工作的有效開展,你必須要取得下屬的理解和信任。要想取得下屬的理解和信任,就得重建安全氛圍。只有在安全氛圍下,你才有可能與下屬進行高效能溝通。
-
首先是,道歉
。
你應當誠懇地向下屬們道歉。也就是說,你應當犧牲一點自尊心,承認自己的錯誤。犧牲才能換來回報——重建安全的對話氛圍。
你可以對下屬說:“沒有通知你們取消視察活動,對此我非常抱歉。你們連夜努力,本來是有機會展示工作成果的,對于這件事我甚至沒有做出解釋,為此我要向你們道歉。”
接著,對比說明。
下屬們認為你另有目的,你的目的與他們的目的并不一致,并且你也不尊重他們的成果和辛苦。為此,你需要通過對比法來消除誤會。
對比法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否定部分,一個部分是肯定部分。
否定部分
:打消對方認為你不尊重他們或抱有其他目的的誤解。
肯定部分
:確認你對他們的尊重,明確你和他們擁有共同目的。你可以這樣運用對比法:
否定部分
:我不希望你們認為我不重視你們的工作,不想向老板匯報你們的成果。
肯定部分
:相反,我認為你們的工作表現非常突出。這樣一來,你就可以讓安全感恢復到正常水平,然后繼續討論視察問題,尋找補救措施了。
最后,創建共同目的。
創建共同目的的意義在于,讓下屬理解你是和他們同一條心,你永遠和他們站在一起。
你可以這樣創建共同目的:“這次老板沒來車間視察工作,我也深感遺憾。作為車間的領導者,我當然是非常期待老板能來車間,看到我們的成績。老板沒能來車間視察,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必須盡早解決,否則會給公司業務帶來巨大影響,從而影響到我們每個員工的發展和成長。這樣吧,老板明天還要過來參加一個活動,我看能否讓他抽空來趟車間視察我們的工作,到時候我再向他匯報你們的工作成績。”
八、處理關鍵對話方法3:從事實入手
-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從事實入手,而是從臆斷入手來進行對話的。
比如,你和同事合作完成了一個方案。在會議室,向老板匯報的時候,你出去上了一趟廁所,等你回來的時候,你的同事已經把方案匯報完了。
你會不會覺得功勞被同事搶走了?會不會產生憋屈和憤怒的情緒?
如果你覺得是同事故意搶走你的功勞,那接下來,你會怎樣對待同事?
在接下來的相處中,你很可能會處處與同事作對。久而久之,你們的關系也就開始惡化。
同事把功勞據為己有——這是事實嗎?
這很可能不是事實,很可能是你的主觀臆斷。事實極有可能是,老板看到你中途外出了,就提議讓你的同事來作介紹。
所以,我們要想妥善處理關鍵對話,就需要妥善處理主觀臆斷。我們會通過哪些方式進行主觀臆斷呢?我們經常會使用三種方式進行主觀臆斷,分別是:將問題隱瞞、將問題推給他人、將問題視為無解。
將問題隱瞞:“這可不是我的錯”
先前領導交代給你的任務,由于你耽擱了進度,現在領導將這項任務轉交給了其他人手中。這讓你很郁悶。你隱瞞了自己拖延的事實,而是四處抱怨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忙前忙后,眼前這件事快辦好了,領導卻交給了別人,這完全就是把我的果子讓別人來摘嘛。”如果有人指出你的問題,你會繼續裝無辜:“我拖延還不是因為對質量精益求精嘛。”
在關鍵溝通時,有非常多的人善于隱瞞自己的問題,裝無辜,逃避在問題中的責任。
將責任推給他人:“這都是你造成的”
在關鍵溝通時,我們還會犯的臆斷之錯是,過度強調他人的錯誤或愚蠢之處。比如,我們會把高度關注質量問題的上司稱為控制狂;當有人說我們說話不算數的時候,我們會說他們頑固不化。
將責任推給他人,不僅可以逃避自己在問題中的責任,還會讓人有充分的理由對這些“壞人”為所欲為。
將問題視為無解:“這事我也沒辦法”
總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無論是否努力,都沒有辦法改變現狀。比如,“跟老板說了也是白說的,他肯定聽不進去,還不如就這樣,隨他去吧。”
將問題隱瞞和將問題推給他人,是在為自己做過的事尋找借口;將問題視為無解則是在為自己消極面對問題的行為尋找借口。
我們應該怎樣改變主觀臆斷呢?
將問題隱瞞?一定要追究自我的責
如果發現我們在對話中把自己描述成無辜者時,可以問自己:“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這個問題中的責任?”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事實,讓我們意識到很可能自己也是問題的一部分原因。
舉例來說,你的同事總是把難做和無聊的任務丟給你去做,你抱怨自己在工作中被人利用。但是,你沒有提到的事實是,每次老板夸你勇于承擔重任時你都樂得合不攏嘴;同事把工作丟給你時,你照單全收并沒有任何的拒絕。
通過分析自己的責任,我們可以意識到對問題的認識有多偏頗,意識到自己是如何忽略自身錯誤,夸大對方錯誤的。
將問題推給他人?他人為何要這樣?
如果我們發現在對話中把對方視為險惡小人,對他們肆意誹謗,那么就應當問自己:“一個理智而正常的人為什么會這樣做?”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把對方視為正常的人。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的負面情緒會逐漸淡化,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看待他人。
比如,平時總是逃避困難的同事,某一天突然對忙于工作的你伸出了援手。他的舉動讓你滿腹狐疑:“他到底想干嘛,是想看我的笑話,還是想標榜自己的能力?”但是,如果你的同事是一位理智而正常的人呢?如果他的確毫無自私的目的,只是想幫你一把呢?那你對他的惡意中傷是不是太草率了呢?這樣做豈不是要承擔可能傷害人際關系的風險嗎?
將問題視為無解?如果真的無解受到損失的可是自己!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對話中抱怨無力改變事實,可以問自己:“我的真實目的是什么?我希望為自己、他人、我們的關系實現什么目的?”
重新明確溝通的目的,有助于我們擺脫主觀臆斷的控制,轉而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比如,我們會追問:“要想實現這些目的,現在我該怎么做?”
從事實入手,其根本在于,我們要控制自己的主觀臆斷,深刻認識到,自己也是問題的參與者,要理性地看待對方,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九、處理關鍵對話方法4: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
- 在很多陷入僵局的對話中,不是我們不愿意開誠布公地交流,而是對方不愿意敞開心扉。所以,要想處理關鍵對話,不僅我們要學會溝通,還需要幫助和引導對方積極參與對話。
怎樣幫助和引導對方積極參與對方呢?這需要我們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
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需要我們有“4顆心”。這4顆心分別是:真誠之心、好奇之心、堅持之心和耐心。
-真誠之心
- 當我們鼓勵對方說出真實想法時,我們必須要表現出無比的真誠。
比如,一位住客正要離開酒店,前臺工作人員注意到他有些不開心,便問道:“先生,您好。這次入住還滿意嗎?”
“還行吧。”客人說。
“哦,好的,歡迎您的下次入住。”
這一幕就是虛情假意型的關心了。“還行”“還好”是非常明顯存在問題的字眼,但酒店前臺工作人員卻忽視了。
要做到真誠,就不能只是象征性或禮貌性的問問,而是在感受到他們不滿意的情緒后,補上“好奇之心”。
好奇之心
前臺工作人員問客人:“這次入住,您還滿意嗎?”
客人說:“還行吧。”
前臺工作人員說:“聽起來,您好像不太滿意。能和我們具體說說嗎?我們非常期待您能指出我們工作的不足,以便我們改正。您的意見和建議,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呢。”
客人回答:“就是空調噪音有些大。還有,早餐廳的服務員響應不及時。”
好奇之心也就是使自己冷靜下來,弄清楚對方不愿意自由表達內心想法的真實原因和動機。
堅持之心
當對方開始說出令人不快的想法和感受時,我們有可能編織受害者、大反派或無助者想法,以此說明他們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千萬不要這樣。我們應該問自己:“為什么一個理智而正常的人會說出這樣的話?”這個問題會促使我們進一步探究對方行為的真相,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堅持之心,是為了探究對方行為的真相,有助于我們處理關鍵溝通,實現高效能對話。
耐心
當對方通過沉默或暴力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時,毫無疑問是受到了本能反應的劫持。所以,即便我們最大限度地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去鼓勵他自由交流觀點,他可能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擺脫本能反應的干擾。因此,我們應當保持耐心,等待他們的負面情緒消散。
有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可以讓對方坦率地說出內心的想法呢?書中介紹了4個技巧,可以打開對方的心扉。這4個技巧分別是:詢問觀點、確認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動引導。
詢問觀點
當我們以真誠的態度對對方的行為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時,對方也就不會繼續沉淪在沉默或暴力中了。
常見的鼓勵性話語有這些:
“發生了什么事呢?”
“我很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你的看法對我來說很重要。”
“如果你有其他想法,請務必要告訴我,我會認真考慮的。”
“別擔心你的想法和我的不一致,我很想了解你的想法。”
確認感受
如果上述方法,還是沒辦法“撬開”對方的嘴,那么我們可以通過“確認感受”的方式,來營造對話的安全氛圍。
“沒事,我還好。”
“真的嗎?可從你說話的方式來看,好像并不好。沒關系,告訴我你的真實想法吧,我很愿意了解你的真實想法。”
也就是說,當對方所說的話和語氣與體態的表現格格不入時,我們應當抓住這個細節,了解其感受。這樣做的好處是,體現了我們對對方的尊重和關注。
重新描述
“重新描述”可以幫助我們營造更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對方自由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
“你看看我的理解是否正確。你對我有意見,是因為你外出上廁所時,我把所有的工作都匯報完畢了,是這樣嗎?”
和確認感受一樣,重新描述這個技巧的關鍵之處在于,我們在陳述時要表現出非常的真誠,并保持冷靜鎮定。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要營造安全氛圍。
主動引導
有些時候,雖然對方愿意袒露心聲,但貌似還是有所隱瞞,或者他們也說不清楚自己究竟是為什么會感覺到憤怒。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使用主動引導的技巧來實現高效能溝通。
“你對我有意見,是不是覺得我單獨向上司匯報工作,是想搶走你的功勞,把勞動成果據為己有?”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嘗試上述3種方式之前,不要輕易使用這種方式。只有在非常想了解對方的看法,而且非常清楚他們的想法時,才可以這樣做。
十、這本書書名可改為-《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的方法》
以上就是《關鍵對話》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我們來總結一下。
《關鍵對話》這本書,有效地指導了我們在關鍵時刻怎樣實現高效能溝通。
通過這本書,我們認識到了,當雙方的觀點有很大差距、雙方的對話后果很嚴重、雙方對話時的情緒非常激烈時,也就表示我們進入了關鍵對話時刻。
我們可以通過牢記對話的目的、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從事實入手和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這4個方法,妥善處理關鍵對話,從而實現高效能溝通。
參考:
9分鐘讀完:《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
解讀《關鍵對話》
聽樊登講書《關鍵對話》感悟總結
《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
《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讀書筆記
學會說話---《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