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規模學校由于過于分散和偏僻,普遍面臨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師資保障不到位、處于“小而弱”、“小而差”的狀態,是我國農村教育底部攻堅、提升教育質量的重點和難點。鄉村小規模學校遠離市區,教師平均年齡偏大,教學方法陳舊,因為缺乏專業的音樂、美術、科學老師,音美等專業課程通常由語數老師兼任,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嚴重制約著學校的發展。
項城市千佛閣中心校在項城市教育體育局的大力指導下,引入滬江教育的“互加計劃”,開展了“雙師課堂在鄉村小規模學校實施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實驗,在彌補鄉村小規模學校的課程短板方面做出了成效,讓1500多名師生接受到了優質教育。
通過“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個攝像頭”借助CCtalk軟件,就能共享“互加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助力鄉村小規模學校音美等專業課程的開設。中心校通過對教師進行Cctalk、雙師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等培訓,要求教師根據自身和學校實際,選擇需要的網絡課程,并納入學校總課表,按課程表上好每一節課。
為落實好課題“雙師課堂在鄉村小規模學校實施策略的實踐研究”的實施,保證雙師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的順利實施。中心校轄區六所學校全部建立“互加美麗鄉村實驗學校”,學校所有班級教室,全部接入互聯網,以確保每個班級都能接收“2021互+新學堂”。組建“雙師課堂教學”微信群,專人負責監督互加美麗鄉村網絡課程的實施。推廣“雙師課堂”教學模式,把“2021互+新學堂”恰當地融入村小,實現了音樂、美術等專業課程都有專業教師上課,開足開全了課程,保證了教學質量。
“雙師課堂”教學模式是指上課時教室里有兩位教師,一位是網上的直播主講教師,另一位是線下的學校班級里的助學教師,網上直播教師負責主講課程,線下助學教師負責組織學生紀律和處理課后作業打卡,兩位教師共同配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中心校采取了以下三個步驟來實施“雙師課堂”:1、 選課2+X:互加計劃提供了面向全國的村小大課表,各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任選課程,各學校至少保證選擇音樂美術課程為必修,其他課程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增加,有了數量的保障,學校選課后要融入本校的班級課表里,確保按時能參與網絡課程。2、授課1+1:授課方式采取“雙師課堂”模式,網上直播教師講授新內容,通過班級攝像頭監控班級,提問學生回答問題;線下助學教師協助直播教師組織班級紀律、指導學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3、課后一課一打卡:即聽完一節課就要打一次卡。從“網絡選課+雙師課堂+課后打卡”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互聯網課程學習閉環,把教師從各自重復低效能的備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的更多精力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因為有了網上主講教師,線下助學教師可以有更多時間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學的過程,有更多精力去顧及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體驗,并積極把課堂上學習的過程與成果分享在課后打卡群里,積累了豐富的教學過程性資料,更與其他外部學校的教師建立了新的資源鏈接,從而也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2021互+新學堂”等為鄉村小規模學校提供了免費的公益課程資源,“雙師課堂”教學模式讓鄉村小規模學校的音美等專業課有了專業教師授課,補齊了村小因專業教師緊缺而開課不全的短板,提高了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開辟了教育扶貧的新模式,使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