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8月21日,21:00-22:00;1小時;
閱讀書本:《心理學與生活》,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人民郵電出版社;P179-P222;
閱讀目標:學習與了解和心理學有關的基礎知識
閱讀方法:精讀
重要內容的筆記:
生活中的批判思維:打還是不打孩子?
與其因為孩子到處亂跑而打他,你不如在他安靜的坐著時去表揚他。這樣,比起懲罰孩子的不好表現來說,對孩子良好行為的強化,常常是一種更好的長期策略。
生物學與學習
人和所有動物的學習都可以用單一、普遍的聯想主義原則來說明。
學習的生物制約性,指的是物種的遺傳天賦給學習帶來的任何限制,這些約束可以是動物的感覺行為和認知能力。本能漂移和味覺--厭惡學習兩個研究領域,它們能說明行為與環境的關系是如何被有機體的基因型所改變。
認知指的是知識表征和加工所涉及的心理活動,如思維、記憶、知覺和語言的運用。
人類并不是唯一的能夠靈活地劃分世界的動物,研究者發現鴿子也擁有以不同方式對物體進行分類的認知能力。
個體僅僅是在觀察到他人的行為被強化或被懲罰后,就會在后來或者做出類似行為,或者抑制該行為。這就是觀察學習。它使你不必經歷冗長的嘗試—錯誤過程來消除錯誤和獲得正確反應,就可以獲得大量的完整的行為模式。
研究發現有四個過程,決定了觀察榜樣的行為的影響力:
1、注意,觀察者必須注意到榜樣的行為及其后果;
2、記憶,觀察者必須能夠把榜樣的行為儲存在記憶中;
3、再現,觀察者在身體和心理上有能力再現榜樣的行為;
4、動機,觀察者必須有理由重現榜樣的行為。
第七章,記憶
如果你從來沒有太關注你的記憶,那也許是因為它在相當好的工作著,你認為它理所當然,就如消化或呼吸等其他軀體過程一樣。
但是就像胃痛或過敏,一旦你注意到你的記憶,很可能就是出了什么問題。你忘記了你的汽車鑰匙、一個重要的約會、劇本中的臺詞、或忘記了你認為你確實知道的考試題的答案。
我們把記憶定義為儲存和提取信息的一種能力。我們將記憶描述為一種信息加工過程。
無論什么類型的記憶,知識要在隨后的某一時間能被使用,就需要涉及三種心理操作過程:編碼、存儲和提取。
三種不是很持久的記憶:映像記記、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
基于對你一生所需要的記憶功能的分析,研究者們明確提出工作記憶理論--你用于完成諸如推理和言語理解這樣的任務所需的記憶資源。
一般來講,工作記憶容量越大,個體就越能夠將在腦頭腦中保存更多的信息而不會走神。(即用進廢退)
長時記憶是從感覺記憶和短時記憶中獲得的所有體驗、事件、信息、情感、技能、單詞、范疇、規則和判斷等的儲存倉庫。長時記憶構成了每個人對于世界和自我的全部知識。
當編碼和提取過程匹配得非常好,記憶功能最好。
若要試圖恢復一個信息,最好在一個與最初獲得它時相同的情景下進行,或者執行一個與最初獲得時同一類型的心理任務。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計劃,本年度我要閱讀書籍70-100本,請大家監督。每周沒有完成的,發微信紅包150元,一年沒有達標70本的,再發微信紅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