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底部高度,像素,邊框
2.搜索功能到底能做到那些?
輸入關鍵字(可語音輸入,但有出錯的可能)
第一欄顯示最近聯系人;
第二欄顯示聯系人,以最常聯系到基本不聯系的順序排列(第一欄的聯系人不在其中);
第三欄顯示群聊,以發言最多的群到發言最少的群的順序排列;
第四欄是功能,從最常用的功能到最不常用的功能排列;
第五欄是聊天記錄,從最新的聊天記錄到最早的聊天記錄排列;
第六欄是游戲,以最熱門到最冷門的順序排列;
第七欄是聊天記錄,以發言最多的群到發言最少的群的順序排列;
第八欄是收藏,以最新收藏到最舊收藏順序排列;
第九欄是搜一搜,點開之后先看到的是朋友圈里帶有關鍵字的圖文,之后是相關文章;
3.收付款功能按鈕為什么要放在第四個?
“收錢”功能是個冷門功能,很少有人用得到,相信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它應該在哪里的邏輯,就在于初次發現它、使用它時的重要情景是怎樣了。
你點進去“收錢”的時候,會看到“無需加好友”那幾個字。
畢竟,好友之間直接就能轉賬,發紅包和轉賬是大家很熟悉的功能,那么對好友來說這個功能是多余的。
這個功能的名字叫“面對面收錢”,雖然它也確實可以生成個二維碼拿來放在網上,比如放在知乎答案底下求打賞。但它開發出來的初衷顧名思義是滿足在不加好友的情形下當面轉賬的用戶需求的。
這是把這個功能跟“加好友”的位置放在一起的原因。
不這么做,邏輯是不通的。
這么說吧,你是個妹子,我要跟你搭訕。
我想了個自認為有創意的搭訕方法,找你借了10塊錢現金,然后掏出二維碼說,妹子你掃我吧,我給你發紅包轉錢。
而你覺得,這個男生長得又高又帥,我不喜歡你這一款的,我才不加你呢。
但你總得拿回那10塊錢來啊。
這時你點開你很熟悉的加好友時要點的那個“+”號,就發現了跟“添加好友”、“掃一掃”放在一起的這個功能。
你以前只跟微信里的好友用紅包和轉賬往來,都沒留意有這么個功能存在。
于是你頓時感謝微信做了個這么好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