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書札記(零)

片發自簡書App

一、梭羅與瓦爾登湖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與亦師亦友的愛默生同屬超驗主義代表人物,超驗主義的核心觀點是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認為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個縮影,它宣稱存在一種理想的精神實體,超越于經驗和科學之處,通過直覺可以把握,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人”就是上帝,崇尚直覺和感受,尊崇個性,號召行動和創造,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反對權威和教條,認為一個人一定能成為他想要成為的人,其社會目標是建立一個道德完滿、真正民主自由的社會。

1845年7月4日是梭羅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獨立日,也是在這天,梭羅前往距離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為題材寫成長篇散文《瓦爾登湖》。

梭羅畢生僅出版了《瓦爾登湖》和《在康科德河與梅里麥克河上一周》,其中尤以《瓦爾登湖》的影響最為深遠,在美國文學中被公認為最受歡迎的非虛構類作品,被評為永恒的經典,是一本性靈的智慧之書,在《瓦爾登湖》里,梭羅對自然的細膩觀察,也使得本書享有自然界的百科全書之稱。

梭羅文風格局宏闊,文筆精微細致,在《瓦爾登湖》"Economy", "What I lived for"篇目中,梭羅展現了其文風宏闊深邃的格局,思想清晰透亮,如一泓清泉,蕩滌心靈,而在"sounds"一篇里,梭羅則將其文筆的精微細致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他,我們仿佛可以用自然界發生的事情來理解世界。在梭羅的書中,世界是一個可供人閱讀、品味、咀嚼的整體,書中充盈著自然與生命所給予他的感動。這也跟梭羅深受愛默生超驗主義哲學理念的影響不無關系,作為超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梭羅可以說是用其一生踐行了超驗主義的理念,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實踐家,兩年湖畔生活的實踐,將其思想生活記錄于《瓦爾登湖》,可以說是超驗主義的集大成者。

梭羅正是通過來到瓦爾登湖,對生命進行了一場全新的探索,從煩忙碎碎的日常生活短暫抽離,以自身的生活實驗,告訴世人如何不被復雜的生活迷惑,活出自己生活的方向和意義。正如梭羅所說,《瓦爾登湖》并不是寫給那些無論身處天堂或者煉獄之境,都能泰然自若,無所困擾,即便高筑華堂,競奢陶朱,也略無窘迫之憂。也不是寫給那些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個剎那,并且從每個剎那都能汲取到生命靈養。也不是寫給那些知道珍惜每一寸光陰,不叫一日閑過,無論何時都知道自己有沒有辜負分分秒秒。而是寫給那些絕大多數平凡的普通人,那些不甘于現狀,抱怨于時運不濟,同時也想努力改變這一切。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來自瓦爾登湖的智慧

1.簡素

None can be an impartial or wise observer of human life but from the vantage ground of what we should call voluntary poverty.Of a life of luxuary the fruit is luxury ,whether in agriculture,or commerce,or literature,or art.

無貪嗔,而后能聞大道。隴畝耕夫,市井商賈,耽戀紛奢,便無休苦境,敲詩染翰,裁玉雕龍,沉迷奢麗,轉眼半生畏圖。——齊文昱

大部分奢侈品,以及許多生活中所謂的舒適享受,不僅不是絕對必需的,而且還有礙于人們的自我提升。當我們已不再煩惱于如何驅寒蔽體,我們接下來需要索求的,顯然不是滿足同樣需求的物品,更多美味的佳肴,更加寬敞的房屋,更多精致的衣物。當我們擁有這些生活的必需品后,除了繼續去追求多余的東西,我們還可以選擇去實踐生命的探索,跳出日常忙碌瑣碎的生活,給身心放個自由自在的假期。

身心的自由勝余其它外在的物質,浮華的東西只是努力的牽絆,給生活做一些減法,我們會有更多的閑暇和自由。真正智者過的也定是這種簡單樸素的生活,奢華結出奢華的果實,他們不僅約束身心,還消磨了斗志。簡素的生活能給予我們的則是一種通透開闊的人生態度,幫助我們更好的追求真我。我們想做什么,我們要做什么,什么對我們更為重要,也只有在真我的狀態中才能更加清晰通透,并一以貫之的得到踐行,我們的生命也是在這種真我中變得豐盈充實,從而逐漸掌握自我對生命的主動權,而不是陷入麻木重復的勞作之苦。

自由也不是物質上的自由,而是不困于物質,以簡素智慧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快樂而真我的活著,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大富大貴的人,未必能實現真正的自由,而平凡的大多數,未必不能實現。快樂而真我的活著也并不是件困難的事情,而是一種游戲人生的輕松愉悅。

真我的活著,不是清新寡欲,無欲無求,不是去學習重復任何一種前人的生活方式,學習他人的生活方式,或許未及皮毛,但對方已然找到了另一種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完成了個人的自我迭代,而我們卻還在機械的重復這種不合時宜的方式。真我的活著,是去認真活出我們每個人的獨一無二,世界因此而異彩紛呈,簡單智慧,從紛亂迷離的亂象中撥云見月,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所熱愛的事情,積累力量,抵達夢想的港灣,我們不用去想何時能抵達終點,只要我們身在正確的航道上,這沿途的經歷也將是我們人生路上曼妙的風景。

2.真幻之境

Why should we knock under and go with the stream?Let us not be upset and overwhelmed in that terrible rapid and whirlpool called a diner,situated in the meridian shallows

波瀾不興處自醞險境,循規蹈矩里亦是畏途,粥來飯去,最生頹唐,舉杯接殤,竟至頹唐,澄懷雅量,何必赴濁流而隨波。——齊文昱

世間萬事皆有真幻兩面,虛假與欺騙是幻,真實與澄明是真。

如果我們秉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態度對待生活,而不讓一切我們信以為真的假象蒙蔽雙眼,這樣的朗潤而澄明,足以令我們從容不迫面對生活,那么我們的人生也將會是一場夢幻童話般的輕松愉快之旅。

當我們擁有從容不迫面對生活的智慧,我們知道對于我們,真正重要、有價值的人與事,才有著耿久不衰的魅力,他們點燃了我們生命的火焰,他們是“真”,那么一切瑣碎的煩惱,短暫的愉悅也僅僅是真實投下的影子,他們不代表“真。

能看到“真”的人,心性必定是朗潤而澄明的,他們居住的城市必然洋溢飄蕩著歡樂動情的歌謠。

然而你睜眼看看如今都市里的大多數,眼神倦怠而呆滯,陷入朝九晚五的天羅巨網里,道聽途說的愚昧之詞迷惑了心靈,淺俗粗鄙的泡沫劇情消磨了斗志,認為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狀態,也就是確定無疑的,人生該有的“真”了。

我們常以為年齡與經驗代表著智慧,年長的人更接近生活的本真,但是看看天真爛漫的孩子們,他們比我們深諳生活之道,他們的眼神是那么的明亮,對于喜歡的人與事,可以那么的專注而忘乎自我,相比之下,精于世故的大人們,我們的眼神是多么的暗淡失色,人們常說,越長大,所要承擔的壓力責任越大,勞苦與煩惱便與日俱增,但是我們何嘗試過,生活中的許多煩惱,若以孩子的心態去思考,反而簡單明了很多?

佛經中有個故事,一位國王的兒子,在童年時期便被驅逐出境,從小在森林中長大,從而認為自己就是屬于當前生活的野蠻族類,直到有一天,國王派侍者找到了他,向他揭示了他原本的身份,真正所屬的族類,他才知道自己原來是位高貴的王子。

一位印度賢者曾說:我們所處的環境,讓我們的心錯識了其本性,直到一位賢者出現,給我們揭開了真相,才觸摸到幻像下的真實,推開了智慧的大門。

大多數的我們就如同那淪落的王子,無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而活得卑微不堪,看到的僅僅是浮光掠影的景象,而“真”,在智者眼中,不僅僅是我們眼中所看到的景象。

你看那宴會中的觥籌交錯,那是名與利的糾纏,看那法庭里的唇槍舌辯,那是正與邪的較量,看那監獄中的勞教之苦,那是黑與白的蛻變,看那商店中的熙來攘往,那是貧與富的轉換,看那屋子里的溫馨甜蜜,那是情與愛的付出。

我們總是期待遠在天邊的智慧,其實看清內心、周遭的一切,澄明的智慧皆在眼前,神靈的榮耀,不在經書,不在廟宇,而在你所經歷的每一個剎那,生命的豐盈,也在于把握每一個剎那。

讓“真”浸潤與蕩滌我們的內心,把握生命的高貴與澄明,不管我們慢與快,宇宙的“真”永遠在那,等待我們去扣響它的智慧之門。

讓我們學會去傾聽內心,思考人生,而我們每個人都如同淪落的王子,能夠找到自己的使命,從容不迫的去實現它。

讓我們容不迫的過好每一天,而不被小小的外部紛擾,將我們拽離了軌道,讓我們無憂無慮的從睡夢中醒來,自由自在的決定粥食飯菜,身邊的人,要來就讓他們來,要走就讓他們走,讓鐘聲飄蕩,小孩哭喊,下定決心的過好每一天。

如果眼前的生活是一濁渾水,為何要跳進去,隨波逐流?讓我們學會掙脫世俗的規矩束縛,跳出每日的瑣碎困頓,撕裂無處不在的天羅地網,活得像你自己。

安然度過眼前迷茫的歲月,看清生活的本質,知道自己所要何物,此后的征程,才會是一馬平川的大道,迎朝霞,斗氣升,精神昂揚,意氣風發,揚帆起航,直面挑戰。

當鐘聲響起,我們為何要奔跑,讓我們且辨出耳邊飄來何曲,讓我們淡定從容,面對生活,讓那些能令我們動搖的偏見、傳統與謊言,隨著本質的揭露而隨風散去,因為我們已然扎入了牢固的真實里面。以此為支點,我們開始構建屬于我們自己的城池,擁有丈量真實的尺物,隨著歲月的沉淀,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城池是多么的堅不可摧,我們的實力是多么的強悍有力。

雖然有時通往真實的路,讓我們或遭發膚皮毛之痛,或歷肝腸寸斷之苦,然向死而生,撥云見月,大道明朗,朝聞道,夕死則矣。

辨別真幻之境,需要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智慧,更需要從容不迫的心態直面人生的挑戰。

當我們 積累沉淀學識素養,化解生活中的苦悶煩惱,這能助我們從容不迫,當我們提高打磨專業技能,直面工作中的未知與挑戰,這能助我們從容不迫,當我們鍛煉珍愛身體發膚,親歷時光中的流逝與侵蝕,這能助我們從容不迫,當我們從容不迫的面對生活時,我們的心性定是朗潤而澄明,這亦能助我們從容不迫。

如若墮落,那么讓自己看見身體的日漸腐朽,感受生命火焰的漸漸熄滅。如若活著,請好好活著,在修為圓滿前,何必心旌搖蕩,何不活在當下,何不從容不迫,讓自己與心中圓滿的自己更進一層。

圖片發自簡書App

3.瓦爾登湖之心

What is the pill which will keep us well,serene,contented?

世上可有什么靈丹妙藥讓人保有安康、寧靜與滿足?——梭羅

? 置身于無邊的曠野,一陣清風吹過,伴隨著鐘聲,仿佛這鐘聲不來自人間,而是來自遙遠的天邊,鐘聲掃過樹林,輕撫樹梢,仿佛風之精靈,正撥動著豎琴的琴弦,遠遠地凝聽神鐘,婉轉低昂,如六合的錦瑟,而遠處的空山凝云,將群巔也染成了蔚藍的顏色,鐘聲與凝云,兩者恰似凡間于天堂的信使,讓心靈感受到宇宙的至美,鐘聲灑過茂密的叢林,仿佛在與每一片樹葉輕聲細語,鐘聲繼而在山谷回蕩,這種獨有的回音,仿佛不是鐘聲,而是山谷女聲的輕語吟唱,充滿著靈性與魔力。

? 在“sounds”一篇中,一段對于鐘聲的描述,已經無人能出其右,見字如面,足見自然的靈性,已然深深的烙印在了梭羅的文字當中,這種受自然靈性感發的力量讀罷令人心曠神怡。

只有這般澄明的心境,才能對鐘聲有著如此細膩的感受,自然萬物皆有靈性,或許真是我們喪失了接收的雷達,外在的世界僅僅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投映,心境的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大相徑庭,暢銷書說這是人的格局不同,是認知層面的差異,而禪機里說這是人的心境不同,才有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是我們寄情于山水,還是山水僅僅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一種外化?我們的意識是怎樣,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的,而反過來,這樣的世界又鞏固和加深了我們既有內心世界的雛形?

心中常駐瓦爾登湖的梭羅,對自然萬物,雖看山是山,看水還是水,但山水的靈性已然浸入蕩滌了他的靈魂,自然造化之力無處不在,觸動著他心靈的感動,在其瓦爾登湖之心,蕩漾出溫暖的漣漪,這溫暖滋潤了他,也透過其文字,滋養了我們。正是這擁攬天地的瓦爾登湖之心,映出了天地萬物的靈性,讓自然萬物在梭羅筆下充盈著靈性之美,《瓦爾登湖》的智慧不僅僅在于提倡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讓人活出真我,也在于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觀察家,到自然中去學習,用心眼去看這個世界,通過自我的感受去認識這個世界,所以神靈的榮耀,不在經書,不在廟宇,皆在眼前。

即便是朦朧暗夜中的小小的星光,也不僅僅是為了裝飾,更不僅僅是喚醒牧羊人,而是懷揣著美德的靈物,承載著給人帶來溫暖的意義。還如那月華如練的夜晚,彎彎月兒,對于宿營者而言,月光是否皎潔并不重要,但對于行軍者而言,月光是否皎潔關系重大,月光的光輝照耀,點亮了他們行軍的旅途,也溫暖了他們奮斗的征程。

It does not concern men who are asleep in their beds,bu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traveler,whether the moon shines brightly or is obscured.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師法自然

若自然萬物皆有靈養,能啟迪人間的智者,那么在這喧囂的塵世,保有安康、寧靜與滿足的靈丹妙藥,到底來自何處?

梭羅說,我即便清居也并不寡淡,清晨從睡夢醒來,推開窗戶,習習清風撲面而來,不遠處的潛鳥,叫聲凌厲哀婉,我會比它孤獨嘛?那碧波粼粼的瓦爾登湖,我會比它孤獨嘛?顯然在瓦爾登湖那澄明的湖水里,住著的不是藍色的惡魔,而是有著藍色的精靈棲居于這片寧靜,澄澈之地。

太陽是孤獨的,除非在霧靄朦朧的天氣,有時才顯得是兩個,而另一個卻也僅僅是虛影,上帝也是孤獨的,但是惡魔一定不孤獨,惡不孤,必有鄰。而我并不比那田野間的毛蕊花,蒲公英、豆葉草、酸葉草、大牛虻,大黃蜂們孤獨,我也不比那淙淙溪流孤獨,也不比那傲然于頂的風向標孤獨,也不比那吹來的南風孤獨,也不比那四月的雨,一月的雪孤獨,甚至我也不比那懵懵懂懂闖入人居的第一只蜘蛛孤獨。

我們為什么會覺得孤獨,須知這自然造化之力,無處不在,我們的生命原本就是健康快樂的,風行雨散,長夏炎炎,大寒咧咧,而萬物能泰然和樂,欣怡康寧,由此知造化守樸而兼愛。其實人與自然在某種程度上是共通的,我們是何時與自然開始疏離,而喪失了與自然溝通的能力?

如果說這世上有什么靈丹妙藥,令人保有安康寧靜與滿足,那靈丹妙藥定來自我們偉大的自然母親,自然滋養著萬物,萬物榮衰枯敗又繼而滋養了它,它永遠洋溢著健康的活力,其長壽遠非世人能及。

而梭羅的靈藥仙丹,不是江湖道士用骯臟靈異的手段煉就而成,而是來自清晨的習習清風。也正是是這靈藥仙丹,讓梭羅在獨居的日子里,活出了他生命中最為亮麗的一抹色彩,孤獨而不寡淡。

懷擁攬天地的瓦爾登湖之心,師法自然,接受造化之力的無聲浸潤,讓內心映出天地萬物的靈性,讓這造化之力,成為如淙淙流水般綿綿不絕的力量源泉,不急不躁,從容不迫,直面生活的考驗,在修為圓滿前,讓自己與心中圓滿的自己更進一層。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5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6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1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46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9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3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6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0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9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2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