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媽通了電話,家長里短,說了半個小時。問起爺爺奶奶的情況,媽媽說已經開始用尿不濕了!
“奶奶有什么反應嗎?”
“第一次用上不習慣,晚上還喊你爸讓起來接尿,你爸說已經用上尿不濕了!”
沒錯,給奶奶用尿不濕這個主意是我出的。爺爺奶奶同齡,93歲。去年十月份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做了個接骨的手術,恢復良好,但至今不能行走,最多坐輪椅在地上轉轉。考慮到兩位老人都是高齡,決定白天由保姆照顧,晚上由爸爸和兄弟姐妹們5人輪著照顧。奶奶晚上起夜頻繁,每次都是用盆接。接,到,洗,一套程序下來,睡意全無。再躺下,睡著,一小時左右,又喊著要尿了。
整整一年里,年齡區間在64歲到72歲的姑姑伯伯們輪流著以每晚平均起床七八次的頻率,照顧著老人。如果換做我,一晚上不間斷的起床,估計用不了幾天,也得病倒。將近一年了,長輩們陸陸續續有了癥狀。大姑家里有事,來的次數越來越稀少。二姑頭暈嚴重,藥不離口。大伯沒病倒,但情緒不穩,容易暴躁,老爸有幾天暈暈乎乎,三叔年齡最小,目前最正常。
上次回去,我出主意,用尿不濕吧。起夜太頻繁,你們這個年齡長久受不了 ,病倒怎么辦?
爸爸一口回絕,不用不用,還是用盆接吧。
我一再給他洗腦,用尿不濕并不是不孝順,愛別人的前提是愛自己,照顧別人的前提是保證自己健康,否則怎么有余力照顧他人呢。爸爸再沒有回應,一直沉默。
固執的老爸居然想通了!
帶老人看醫生,旅旅游,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這些常規的孝順不難理解也容易做到。但是,碰到棘手的事情,例如該不該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或是老人久病在床,怎么來盡孝,這就牽扯到對孝敬兩字的理解程度了。
前年重陽節,我們去慰問敬老院的老人。之前做夢也沒想到,那里的條件好的逆天,進門大廳寬闊的像廣場,活動間里團團圍坐的老人們各種玩,嗨皮的不像話。臥室干凈整潔,一應俱全。飲食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餐廳里更是窗明幾凈,更讓人舒心的是走廊上的醫護室,專業又便利。說實話,看的我躍躍欲試,恨不能立刻老去來這里安度晚年。據工作人員介紹,很多老人來了就不想走,過節啥的家人想接回去都困難,離開時依依不舍,回來時歡呼雀躍,可見敬老院的誘惑力有多大。
有人認為,把老人送來養老院就是不孝順,我不知道持這樣想法的人多不多,只是覺得奇怪,生在新時代,思想咋在解放前,放著大好資源不利用,念念不忘封建思想,這也太懷舊了吧。當然,老人自己不愿意,那另當別論。至于老人長期生病的問題,子女有閑有精神,親力親為當然最好。如果不方便,請護工過來幫忙,完全不是問題,也與中華民族孝敬老人的原則并不違背。
一位朋友講,他給70多歲的獨身老爸找小姐,其他人問,那能做什么?他說,沒關系,脫下讓看看也行。乍一聽,覺得不可思異。再一想,好像有點感動呢,這事私密又難以啟齒是有點別扭,但是,你能說那不是孝順嗎?顯然,這份孝順,突破了常規。罕見的往往是珍貴的。還有一位朋友,他帶著他農村的老爹去洗澡,這好像也很難得呢。
朋友A,她媽媽30多歲早逝,父親一直張羅要找個伴,全家人極力阻攔,孤掌難鳴未成行,直到現在,老人還是孤苦伶仃艱難度日,極具粉刺的是,她與老公離婚后,三下五除二又嫁了。朋友B,母親去逝多年,最近父親與保姆對上眼,悄悄同居了,老頭逢人喜笑顏開。本來是天大的好事,結果兒女們知道后立刻炸鍋了,集體出洞直接把保姆辭退。這一瘋狂舉動導致老頭以絕食,爭吵等多種方式表示抗議。最終老人寡不敵眾,敗下陣來,老頭順利回歸到郁郁寡歡愁眉不展的狀態。
聽過一句關于孝順最恰當的理解,孝順孝順,順就是孝。
我一同事老媽去逝多年,怕她老爸孤單,她隔三差五都在幫他爸相親,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她們姐妹幾個想法出奇一致,讓老人有個家,有個說話的伴兒。上次見面問起,說之前的老婆兒又跑了,現在她們在請單身保姆 ,照顧久了興許培養出感情呢。這么真心為老父親著想的開放心態,太令人贊賞了。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如何有尊嚴的老去,考究的,不止是自己的智慧,更是兒女們的智慧。
讓夕陽紅來得更真實、更自然、更符合人性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