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尋梅
昨晚看了這部影片,心情還是很沉重的,不是說里面某些片段讓我難受,主要是整部影片的格調,陰沉沉的,雖然給人一種很溫柔的感覺,但是很壓抑,暗暗流露出一種孤獨。
? ? ? 了解這部影片是因為一個叫春夏的演員,也許她并不能稱為演員,這是她的處女作,但卻很驚艷。看了影片,越來越喜歡她,她給人的感覺很耐人尋味,眼睛仿佛有故事一般,也許是生活的經歷培養出她現在的氣質,她很適合這個角色,也不知道是經歷了什么才能自然而然地扮演。總之,她的影后當之無愧。
? ? ? 我看的是網絡上流出98分鐘版的,雖然120分鐘版本更有穿透力,劇情也更加合理,對人物的闡釋也更到位,但是我覺得單單這98分鐘就已經讓我很佩服了,我不是專業的影評者,亦不想對整部影片分析透徹,只是以一個看客的心境來表達我的感受和看法。只能記個大概吧,有些血腥場面不想過于深究。
? ? ? 影片以臧警官對這起案件深沉真相的不懈追尋和探究為主線,輔以當事人王佳梅和丁子聰的故事插敘,分為《尋梅》、《孤獨的人》、《踏血》、《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四個部分。《孤獨的人》應該是整部影片的主旨,透過這一部分,我們可以感受到影片想折射出的現實問題:孤獨、隔膜和封閉感。前三個部分,分別以旁觀者警察、受害者佳梅、施害者子聰的角度來看案件,最后一個部分則是建立在希望之上的絕望。
以下為知乎上看到對影片的簡述:
? ? ? 《踏血尋梅》是一部破案懸疑片,卻又不單單止步于此。《踏血尋梅》的重點,放在了最后一個問題上,即兇手為什么要殺人。
? ? ? 這是個極為關鍵的問題,追問動機,往往比抓住真兇重要得多。因為在動機的背后,一定有個鮮為人知的角落,那里存放著更為深邃的真相。
于是,在影片進行到三分之一處,真兇丁子聰(白只飾)就到警局自首了,他承認自己殺害了王佳梅(春夏飾),并詳細講述了行兇的過程。
而奇怪的地方在于,丁子聰殺害王佳梅的那天,是兩人第一次見面,這只是嫖客與小姐之間的一次普通交易,之前兩人即無利益沖突也無感情糾葛,怎么會最終釀成血案呢?
對此,丁子聰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她想死。”
這讓案件的偵查者臧警官(郭富城飾)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他決心追查到底,弄清背后的真相。
最終,通過一步步地調查,臧警官終于觸摸到了那個比兇案本身還要鮮血淋漓的現實。
讓我們先來講講受害者王佳梅的故事。
她從小生長在湖南,后隨母親改嫁到了香港。沒想到的是,跟在家庭破碎之后的,是整個生活的破碎。
在香港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身為一個外來的新移民,是很難融入進去的。而當一個人,處處感到與主流社會的格格不入,那么淪落底層,就成了難以逃脫的命運。漸漸地,貧窮和孤獨,成了生活的主角。心氣極高的佳梅,希望通過賺錢來重拾生活的尊嚴。
于是,她在初三時選擇退學,一心想做個模特,卻屢屢失敗;她在街上發過傳單,在麥當勞做過服務生,但又發現這些賺錢的方式都太慢了。
最終,她選擇出賣肉體,這也是掙扎在底層、青春年少的她,唯一可以出賣的東西。
可是,耳環、衣服、鞋子……這些小小的物質欲望,總是容易滿足的。而比這更為艱難的,是尋找身份和心靈的歸屬。
就在這時,她像所有青春期的少女一樣,不合時宜地遭遇了愛情。
王佳梅愛上了一個男嫖客,并以為這份愛會得到回應。可是,這一切不過是場幻覺。
為了向女朋友解釋,男嫖客指著佳梅說:“你看清楚,我可能去追她嗎?”
那女友操著英文說道:“那可說不準,如果你就喜歡垃圾呢?”
佳梅曾經天真地以為,雖然金錢、身份、地位無法沖破社會階層的桎梏,但或許愛情可以呢?
可現實卻是,那階層的圍墻比愛情要堅固得多。
她只能不斷回想著與男嫖客相處的瞬間,那畫面還是那樣真實,只是散發出的味道,卻站在了愛情的反面。
不久后,王佳梅在網上遇到了丁子聰,一個同樣孤獨無助的人。
和王佳梅一樣,丁子聰也有著不幸的童年,甚至更為不幸。小時候,在一場車禍中,他親眼目睹了母親的死亡。
這給他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也促成了他脆弱、敏感、暴戾的性格。
成年后,他同樣掙扎在香港社會的底層,成了一名貨車司機,靠為客戶運貨為生。在工作中,他被客戶呼來喚去,肆意辱罵;在生活中,他因相貌丑陋、身材肥胖,而被人叫作“肥仔”,甚至到警局自首時,連門衛也這樣稱呼他;在愛情中,他也愛上了一個誤會,那個被富豪拋棄的女人,不過是到他這里尋求暫時的慰藉,而當陰云散去,便無聲地消失了。
可以想象,有著相似境遇的兩個人相遇,會碰撞出多少共鳴。
果然,當臧警官查看兩人的聊天記錄時,發現他們經常徹夜長談,交換彼此的心事。
有一次,丁子聰無意問道:“佳梅,你怕死嗎?”
而王佳梅回答:“ 不怕,有時候還會想,死了挺好的。”
“為什么?”
“因為活著會痛、會恨,活著就要每天想著怎樣活得更好,我很想堅強,但是會累,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
就這樣,故事不可避免地來到了結局的部分。
丁子聰和王佳梅終于見了面,他們一起聊天,一起吸食毒品。
在做愛時,王佳梅說出了那句“我想死。”
而丁子聰給出的回答是“我幫你!”
而這,就是真相。
? ? ? 以下為原創:
看了很多網友對這部影片的點評,很多人都在問一個問題,為什么王佳梅會愿意把生命交給一個只見過一面的人,這不合情理。這個問題是很多人在細細深思之后才問出的,可是,王佳梅和丁子聰是多少個深夜里暢聊的好友,他們已經找到精神的共鳴,他們非常了解對方的心境,因為能懂。有一個能懂自己的人,仿佛就是精神世界的寄托,兩個孤獨的靈魂,為什么不可以互相相信,王佳梅她只是一個才滿十六歲的少女,單純美好,她對這個世界也只是孤獨無助,她想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在追尋物質需求過程中變得麻木,對于精神上的需求,她找不到,孤獨使她空虛,她只是個小女孩,孤獨無助,相信向往著很多美好,而這個世界,不該對她如此冷漠。
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是那天夜晚,小女孩和佳梅在聊天,覺得那個場景特別溫柔,雖然很短確是整個影片對佳梅最溫柔的一刻,她本該快樂生活在她喜歡的地方,可是現實就是這樣,香港不是她追夢的天堂,她希望早早回去,她想死,波瀾不驚的生活給不了她希望,要怎樣的足夠孤獨失望才能說出那句:我想死。。。
? ? ? 很多人都說這是香港底層人物的縮影,也是外來人物的真實寫照,香港的紙醉金迷不能給這些人帶來希望,生活遠比想象的艱難。肉體可以忍受,但精神不行。最怕的是孤獨,無時無刻,所有人都籠罩在孤獨中。我們都在泥濘的路上前行,孤獨地一步一步走向終點,走錯了就是沼澤,若能自救,千萬別看著自己下陷。
其實吧,昨天在找電影資源的時候,偶然記起這部影片,一找,居然有資源,就看了,原先也沒看這部影片的介紹,就這樣看了,大半夜12點看這個,嚇死我了,今早還做了類似的惡夢,后怕。下一部喜劇吧,看這種影片太累了,難受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