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我們6個人到單位審核達成度報告,迎接下周教育部專家進校考察,其實已經修改N遍了。
我很少在工作上發表評論,這次看到表頭的評價方式一項寫的過于詳細,就和主任陳述了我的理由,建議把表頭中二級指標去掉,主任聽我說的有道理,采納了我的建議。命令下達還不到3分鐘,另一個老師(所謂的,我們小單位自封的督導專家)不同意,態度特別堅決地反對,陳述了她的看法。主任聽她說的也有理,很犯難,不知道怎么辦,最后就聽從了她的建議。我當時沒啥感覺,后來想想過程,感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但問題是不善于說話,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敢和別人爭論,出現了讓主任很尷尬的結果。
今天上午又上演了相似的一幕:為迎接教育部專家,公共課主任擔心大家上課亂,就把前幾周的進度和教案發到群里,讓大家統一上課內容。我其實在第一周已經把本學期的教案都寫好了,該修改的地方都修改了。我看了看主任發的教案(下邊的人寫的)內容有點問題,有些內容需要墊子,但我們上課沒有墊子,說白了這個練習內容上不了,如果專家真來看這一課,教案和實際上課內容不符,如果很多老師都上這樣的內容不是要出問題嗎?我當時在微信里把這個情況給主任反映了一下。估計是說的比較籠統,主任竟然沒有完全明白我說的意思,誤認為是我個人要修改教案,說可以在教學目標不變的情況下修改。后來我不想解釋了,不但沒有任何效果,還讓主任誤解了我。
要是以前我會以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怪自己多說話多管閑事。但今天我反思,這兩件事我應該做,做的好,沒有效果甚至適得其反的關鍵是語言表達能力不行,不敢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當別人誤解或提出反對意見時不敢正面交鋒。
以前沒有關注過人際溝通方面的問題,這兩件事讓我反省,看到自己在人際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表達能力方面的缺陷,人際溝通方面的心理障礙。這兩件事暴露出的弱點,正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埋頭工作時必須的,但是良好的溝通能力對于營造友好、愉悅的人際工作環境也很重要。在人際交往中,語言是獲得理解、支持、認可、尊重的主要工具,非常有必要在平時多注意總結,并下點功夫去練習和提高。